- 親愛的漢語2:小木椅狂想曲
- 張嘉驊
- 1362字
- 2020-11-06 16:56:53
三、單韻母i和整體認讀音節的押韻關系
這群小精靈為什么喜歡單韻母i呢?那是因為他們名字的拼音里都有它:老大叫奇奇,老二叫皮皮,老三叫咪咪,老四叫季季,老五叫西西,老六叫妮妮。
有一天,叔叔向他們問起:“你們這么喜歡單韻母i,那你們知道它和整體認讀音節的押韻關系嗎?”
小精靈們在學校學過漢語拼音,知道什么是整體認讀音節。它們共有16個,和一般音節一樣,形式上有聲母也有韻母,但不用拼讀,直接認讀整個音節即可。它們有的在添加一個聲母之后,讀音仍和韻母一樣,如yi、wu、yu(yu的韻母其實是ü);有的在添加一個韻母之后,讀音仍和聲母一樣,如zhi、chi、shi。(請參考第7冊14頁到19頁)
奇奇代表大家回答:“在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ri、zi、ci、si、yi這8個音節里頭,yi直接認讀i的音,當然可以和一般帶韻母i的音節來押韻。”
叔叔問:“你能舉例說明嗎?”
“有首兒歌這么唱:‘小螞蟻,我問你,世上什么最稀奇?’句子中的整體認讀音節的‘蟻’,就和一般音節的‘你’‘奇’押韻。”
奇奇接著說:“至于zhi、chi、shi、ri、zi、ci、si能不能這么押,我就不敢說了。”
叔叔說:“是的,對于zhi、chi、shi、ri、zi、ci、si這7個音節,我們一般的做法是讓它們互相來押,不跟i來押。事實上,要是分得嚴格一點兒,zhi、chi、shi和zi、ci、si還得分開押才行,因為它們有卷舌或平舌的差別。不過這只是習慣上的原則,在實際的操作中,只要韻律上的感覺還不錯,你要把這7個音節和單韻母i押在一起,也沒有人會反對。”
皮皮問:“叔叔,您能不能舉個例子?”
叔叔想了想,笑著說:“有首繞口令挺有趣的,我念出來讓你們學一學,看誰學得快。”
這首繞口令叫作《四是四,十是十》,是這么念的: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別把四十說喜席,別把十四說席喜。
要想說好四和十,全靠舌頭和牙齒。
要想說對四,舌頭碰牙齒;
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
認真學,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小精靈們學這首繞口令,學到舌頭打結,還是搞不清十四、四十和四十四,差點兒笑死。
叔叔說:“在這首很有名的繞口令里,那些韻腳字就混用了一般帶i韻母的‘席’‘喜’‘習’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四’‘十’‘齒’‘直’,說實話,用得還真不錯!”
年紀最小的妮妮問:“在中國古代,這些帶i的整體認讀音節是怎么押韻的?能不能和一般帶i韻母的音節押在一塊兒呢?”
叔叔說:“首先得明白一點,整體認讀音節是現在普通話里才有的分類。屬于整體認讀音節的那些字,在古代可不一定都歸在同一類。至于那些字是怎么歸類的,情況很復雜,在這里用幾句話很難說清楚。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你如果用現代的語音去讀古詩詞,有時候會覺得它們的韻腳押得不是那么好。”
咪咪平日喜歡讀古詩,這時候說:“叔叔,我想到一個例子,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我知道這首詩是李商隱寫給他妻子或朋友的,想說的是他一個人流落在異鄉,在雨夜里感到很寂寞。在這首詩里,‘期’和‘池’‘時’押韻的感覺就沒那么和諧。”
叔叔笑說:“我們現代人讀這首詩,感覺沒那么和諧,可是在古代,韻要這么押才對呀!你要是用類似古音的gí、dí和xí去念這三個字,感覺就會比較順口。”
這天,小精靈們跟叔叔學到許多語音的知識,歡天又喜地,連忙向叔叔來敬禮,還說:“叔叔,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