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怎樣變成巨人
- (俄)米·伊林 謝加爾
- 1234字
- 2020-11-04 15:56:00
我們的主人公到地面上來了
這些事情正在進行的時候,地球上的氣候漸漸改變了。北方的冰從原來的地方移動起來,向南方爬過去。山把自己的白雪帽子更低地扣在前額上。我們的森林里的祖先居住的那些地方,夜里越來越涼了,冬天越來越冷了。當時的氣候還算是溫暖的,但是已經不能說是熱的了。
山的北坡上的常綠的棕樹、木蘭和月桂把地盤讓給了槲樹和菩提樹。

直到如今,在河邊的地層里還常常能找到古代槲樹葉和菩提樹葉的印痕,那是從前被雨水沖到河里去的。
無花果樹和葡萄藤為了躲避寒風,搬到洼地和山的南坡去了。熱帶森林的界線越來越向南方退卻。這些森林里的居民也跟森林一同退卻:古象走了,劍齒虎也越來越不容易見到了。



那從前是叢林的地方,樹木漸漸向后退讓,形成一些明亮的曠地,那里有巨大的鹿和犀牛在吃草。有些猿猴搬走了,有些死去了。
森林里,葡萄越來越少,無花果樹也越來越難找了。在森林里旅行也困難起來。森林已經變得稀疏:從這一叢樹走到那一叢樹,必須在曠地上跑過。對于森林居民,在曠地上移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要小心,不要被什么更敏捷的猛獸捉去充饑才行。
饑餓把我們的祖先從樹上趕了下來。
它不得不越來越經常地下到地面上來徘徊,去尋找食物。
一種生物從它已經習慣了的籠子里走出來,從它所適應的森林世界里走出來,這對于它算是什么呢?
這就是破壞森林的規則,掙斷把一種野獸鎖在指定地點的鎖鏈。
當然,鳥獸都在變化著,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不變化的。但是,鳥獸的變化并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過了幾百萬年,有爪子的森林小獸才變成了馬。每一個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很少有差別。需要經過幾千代,森林動物才能夠變成沒有森林的空曠地帶的居民。
那我們的祖先怎么樣呢?
如果我們的祖先來不及改變自己的習慣,那么它就不得不跟猿猴一同搬到南方去。但是這個時候它已經和猿猴有不同的地方,它已經會用石頭和木頭做的利齒和尖爪來取得食物了。在肚子餓的時候,即使沒有那些在森林里一天比一天少的、多汁的南方水果,它也能活下去了。森林變得稀疏并不使它恐慌。它已經學會了在地面上走路,它已經不怕沒有森林的空曠地帶了,如果迎面碰到敵人,成群的我們的祖先就用石頭和木棍來自衛。
那氣候凜冽的年代并沒有毀掉我們的類似猿猴的祖先,也沒有逼迫它跟隨著南方森林一同退卻,而只是加快了它變成人的步伐。
可是我們的親戚——猿猴又怎樣了呢?
它們隨同南方森林退卻了,依舊做它們的森林居民。可是如果它們不退卻也不行。它們的發展落在我們祖先的后面,還沒有學會使用工具。它們之中那些最靈活的,繼續住在森林的最高層,學會了更敏捷地攀登樹木和抓住樹枝。

那些沒有它們靈活、不能夠這樣適應樹上生活的猿猴,就是另外一種命運了。它們之中只有最大、最有力的活了下來。但是動物的身材越大越重,也就越難住在樹上。不管愿意不愿意,這些巨大的猿猴只好從樹上下來,來到地面上。比如說,大猿現在就住在森林的下面一層。它們在地面上不是用石頭和木棍抵御敵人,而是用裝備在它們強大腭骨上的大牙齒。
人和他的親戚就像這樣分道揚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