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僅能對自己負責,也能對別人負責
如果你問:“能不能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一下什么是自我管理?”
我可以用這句話來回答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自己扛。”
有的家長還會問:“那還有沒有更高的境界呢?”
當然有,那就是負責——不僅對自己負責,還對別人負責。
看到這里,可能有的家長朋友就忍不住搖頭:“我家的孩子,連穿衣睡覺都要操心,上學要我們背書包,玩具要我們收拾……唉,能管好自己的事情就不錯了。”
很多家長反映,當今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過于自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對別人有過多要求就不錯了,怎么可能關心別人,更別談對別人負責了?這些擔憂都有道理,但絕對不是說孩子小,就不能在對自己負責的同時,還對別人負責。恰恰相反,假如我們培養了孩子的自覺精神與自我管理能力,很可能他雖然還小,也能給你驚喜。
實際上,牧天以前也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記得一個很冷的冬天,放學的時候他媽媽去學校接他,他只顧著和小伙伴們踢球,不肯回家,讓媽媽站在冷風中凍了一個多小時。雖然他媽媽很愛他,但他那樣的表現,也讓他媽媽有些傷心,不由得搖搖頭,嘆息著說:“唉,什么時候,這孩子才能懂得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呢?”但是,這種期望沒過太久,就實現了。
從牧天小學三年級暑假開始,我正式把“自我管理”引入對他的教育中。當談到自我管理的標準時,就把“兩個負責”作為重要的標準告訴他。他不是很理解,我們就引導他說:“對自己負責,就是自己的事情要學會自己做。”
為了培養他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我們之后,就真對他“甩手不管”了。剛開始,很多事情被他弄得一團糟:上課沒帶課本、忘戴紅領巾等,被老師懲罰;洗了衣服忘記拿出去晾曬,在衛生間擱了三天,發霉了……他媽媽很著急,不止一次有幫他一把的沖動,但都忍住了。隨著努力和堅持,情況很快就好起來了。
至于“對別人負責”,他可能更難以理解和接受,于是我進一步引導他說:“做任何事情,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不能總想著自己,還要更多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這是一句最普通不過的話,但他聽進去了。一年后,他就做了一件讓人不斷稱贊的事情。
放寒假了,我們讓不滿十歲的牧天獨自坐火車,到北京和我一起過。這是他第一次來北京,也是第一次出遠門。為了鍛煉他,安排他獨自一人前來。那天傍晚,在長沙火車站,他媽媽把他送上火車,但是沒有與列車上的工作人員打招呼,也沒有與車廂里的其他乘客打招呼,而是鼓勵牧天不要怕。之后,她給了他一部手機,讓他晚上十點睡覺前,分別給爸爸媽媽發一條短信報平安。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到了約定的時間,他媽媽沒收到他的短信,發信息也不回,電話打過去,竟然是關機!她趕緊和我聯系,我聽見情況,也有點兒著急了。難道出現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或者碰上了人販子?!
就在這時,牧天媽媽和我的手機相繼響了,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映入眼簾:“您好!我是2次列車的乘警長,您的兒子吳牧天讓我告訴您,他很好、很安全,只不過手機卡壞了,要我給您發短信,請您不要擔心!我們會照顧好他的,請放心!”
我第一時間跟乘警長和牧天通了電話,一顆高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第二天,我在車站接到了牧天。那位乘警長也特別好,在列車到站后一直待在牧天身邊。接到牧天時,我問牧天事情的經過。
牧天回答說,當發現手機卡壞了,自己有點兒慌張。后來一想:這沒什么,反正明天早上爸爸會來接自己。于是,往臥鋪上一躺,準備睡大覺了。但是剛躺下,就忍不住坐了起來。他突然想到:“爸爸媽媽聯系不上我,肯定會很著急,媽媽說不定還會睡不著覺,不行,我要立即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那么該怎么辦呢?借手機吧。他發現同車廂的一位阿姨不錯,準備向她借,后來,他又發現另外一個爺爺更和善。但是正要走到那個爺爺跟前時,牧天又一次站到爸爸媽媽的角度考慮:“如果是一個陌生人的手機,爸爸媽媽會不會以為我遇到了壞人,也許還會以為我被壞人控制了呢!那不是更讓他們擔心了嗎?”這時候,我平時教他的“找方法的方法”的原則(詳見第十一章“自覺解決問題:方法總比困難多”)起作用了。他開始思索,在火車上,找誰聯系最能讓爸爸媽媽徹底放心呢?對了,找警察叔叔最好。于是,他找到了乘警長。聽完他的話,那位乘警長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贊說:“我在鐵道上工作這么多年,很少見到像你這樣的孩子,你不僅十分有頭腦,而且處處為父母著想,十分懂事!”
這個故事,體現了他開始自我管理并嘗到了甜頭,同時,更體現了他逐漸成熟起來。后來,他小姨問他為什么能做到這點,他說:“我都快十歲啦,不能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得多想想別人的感受啊。”
他的話讓我格外高興,說明他真把“對別人負責”落實到行動上了,長大的第一標志,就是開始關注別人的感受!盡管這只是一個考慮別人感受的舉動,但是對一個還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不是很不錯的表現嗎?假如你的孩子不到十歲就開始懂得體貼和關心別人,你是不是也會很開心呢?我對他的做法大加贊賞,之后,他做得越來越好了。
牧天決定報考美國的大學時已是3月,他已經錯過了報考的黃金時間(美國的大學報考,最理想的報考時間是在12月30日前)。這該怎么辦呢?
一個中國去的交流生告訴他,號稱“美國航天航空之母”的普渡大學,還可以報名。牧天問這名同學如何報名,同學告訴他,可以找中介聯系,說這樣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不內行,不像他們那樣熟悉;二是只要交點兒錢,自己就可以少想許多事了。其實,這是許多想留學的中國孩子的普遍做法。鑒于時間已經很緊張,我們也主張去找中介。沒想到,牧天堅決不同意,說要花費一大筆錢,還不一定能上理想的學校。他堅持自己申請,一方面為了省錢,另一方面更是為了鍛煉自己。
說干就干,他用電話聯系上普渡大學的招生辦,向招生辦主任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事先他做了很多功課,一交談,主任就發現他對普渡大學很熟悉,也很向往。與此同時,在短短的時間內,牧天不僅讓對方了解到他成績優秀,而且還強調了三點:第一,他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強,尤其是十個月前,他就開始每天寫作自我管理日記;第二,他從小就接受創新思維訓練,并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在中國的《初中生優秀作文選》等發表過一些作品;第三,他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在初中時還參與過一些慈善活動。
美國的大學重視的不只是成績,還有綜合素質,所以牧天的“自我營銷”很快就打動了招生辦主任。該大學開始審核時間是在3月20日,結果3月27日,牧天就被錄取了!這比起很多苦苦等上兩三個月的人來說,算是非常快的了!
當收到通知書時,他興奮地告訴我們:“哈哈,最終申請結果既不是‘推遲處理’,也不是‘拒絕’,而是‘錄取’!我不僅可以省幾萬元錢,而且還真正體驗了‘靠自己成功’的快樂呢!其實很多事情明明自己就可以做好,為什么要花錢去請別人幫忙呢?只要自己有心去做好,那就一定可以做好!”
更有意思的是,牧天在被錄取后,發現當初向他介紹的那位同學還沒有被錄取。牧天知道這位同學也很優秀,馬上決定幫助她。他再次打電話給先前那位招生辦主任,希望主任多考慮一下。招生辦主任聽了他的介紹,就讓他轉告這位同學,請她直接將個人材料寫一封郵件發過去。校方一看,果然不錯,也決定錄取她了。
我對那位同學能主動向牧天提供信息幫助他了解普渡大學深表感謝,同時也為牧天在自己被錄取后還能主動幫助同學而高興。家長們,假如你的孩子也能這樣憑自己的努力,在這樣的大事上,既不要你多費心,也不要你多花錢,你是不是打心眼兒里感到欣慰?假如你的孩子,也能在把自己的事情搞定的同時,還能幫助朋友和其他人處理一些問題,你是不是也會為孩子感到自豪?
事實證明: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不僅完全可以做到,甚至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