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為什么每個人都要會產品創新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以產品經理為職業,但學會做產品創新、擁有產品思維,對每個人都大有益處。因為,“產品創新”早已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產品從短缺到豐饒

想要更直觀地了解產品創新帶給我們的價值,只使用簡單的邏輯推演可能還不夠。如果我們將目光聚焦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對比近二三十年來社會上物質資源的變化,你就會有深刻的體會。

過去,衣服的顏色、款式都很單調,只能通過國營商店購買,甚至需要憑布票買布自己做,或者找裁縫做。那個物質匱乏時代的特殊產品,比如假領子,估計很多年輕人都沒聽說過。

現在線上線下、國產進口,以及各種品牌的產品任你挑選。作為消費者,你甚至可以借力柔性化生產,參與定制服裝。最常見的,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圖文印在T恤上。

過去,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是自己買菜做飯,很少下館子。不僅菜品的選擇范圍很有限,而且燒飯使用的燃料也比較落后,不要說管道煤氣,甚至罐裝煤氣也是稀缺的,很多家庭還得點火生爐子。

現在,不但各種餐飲店的菜式、口味豐富多彩,而且連外出就餐的時間也可以省掉——可以直接叫外賣到家里。于是,除了省錢,自己做飯甚至被視為一種情調。

過去,我父母作為老師,開始住的是學校廢棄不用的教學樓里的一間小教室,按現在的說法就是1室0廳0廚0衛0陽臺。在家具方面,我們極簡到只有床、桌椅、柜子的地步。至于電器,在記憶中我們家剛開始就只有一臺收音機。

而現在我和身邊的朋友們,不管租的還是買的,住的至少都是有多間臥室、廚衛齊全的房子,家里也開始出現強調裝飾性的擺件與掛畫,選擇電器時也開始考慮品牌,并且隨著消費的升級,原來沒有的烘干機、洗碗機這樣的品類也進入了日常生活。

過去,近距離出行時人們通常會選擇自行車或公交車,社會上幾乎沒有私家車,出遠門則需要單位開介紹信才能乘坐飛機或者火車。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很吃驚。

現在,如果是近距離的出行,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有私家車,但選擇卻很多——用軟件租車、打車,還有共享自行車和電動車。出遠門的話,高鐵動車比起原來的火車快了太多,坐飛機也很方便,以至于被戲稱為“打飛的”,這些過去無比奢侈的事情現在已經因過于平常而失去了儀式感。

以上是一些生活中物質條件的變化。相信通過這些對比,你可以體會到,隨著各行各業的供給越來越豐饒,留給產品創新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不管你是否在意,各種創新產品已經悄無聲息地進入你的生活。當然,如果你只是這些產品的使用者,只要知道它們是否好用就夠了。可如果你想要參與到下一個十年的產品創新浪潮中,就一定要了解“產品創新”的內涵。

產品創新者的變遷

要了解這一切產品創新背后的本質,就要去了解做產品創新的人。所以,我們先從社會的組織分工說起。

人類為了做一些單個人做不了的事,形成了各種組織。比如從社會生產的方面來看,隨著歷史的演進,人類的生產組織經歷了從家庭式作坊到集中式手工作坊,到工廠,再到公司等形式的變化。組織形式的演變(這也是一種生產關系的變化),反映出人們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復雜。

當組織目標不那么復雜的時候,負責產品創新的人顯然就是這個組織的老板。而當目標復雜到一定程度以后,組織里就會出現一種崗位,叫“產品經理”,他是整體目標下的某個子目標的負責人。

據可查的資料顯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誕生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寶潔公司。產品經理做的事情看起來和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很像。沒錯,這兩個“經理”不僅簡稱都是PM,而且都是某個跨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通常都沒有實權,需要做很多溝通協調的事情。

但這兩個PM是有差異的,而且通過對比差異,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產品經理崗位的本質——負責產品創新。以下是兩者的差異:

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最根本的差異就是目標的差異。項目經理通常強調完成任務,追求的目標可以用“多快好省”這個詞來概括。多,是希望項目范圍盡量大;快,是希望項目周期盡量短;好,是希望項目質量盡量高;省,是希望資源消耗盡量少。這些目標,其實都是與項目完成度相關的,很少涉及商業方面的考慮。

而產品經理則不同。通常,一個真正對產品整體負責的產品經理,他更多要考慮的是商業層面的內容,比如用戶數、活躍度、收入、利潤、市場占有率。很明顯,這些指向的是最終的商業目標,而不是“多快好省”這樣的過程目標。

由目標的差異推導,我們不難發現,項目經理更強調執行,他的工作是接到一個任務后正確地做事;產品經理更強調創新,他的工作是設定一個目標后做正確的事。兩者需要不同的工作能力,而且對不同工作能力的需求甚至會發生沖突。

回顧過往的工作經歷,我的體會是,過去需要的是項目經理式的工作能力,而現在更強調產品經理式的工作能力。這個變化背后有著很深刻的時代背景,那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中,各種產品的供給,都在從短缺走向豐饒。

當供給短缺時,所有的產品做出來都不愁沒人用、沒人買。所以,競爭僅僅是廠家之間的行為。這時,所有人都在追求更高效地把產品做出來,用戶需求并沒有那么重要。

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工具的發達,產品供給開始豐饒起來,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這時候,生產者在競爭中就更重視如何打動用戶、如何使自己的產品成為用戶的首選。

這一變化的結果就是用戶變得越來越重要。整個市場從生產驅動變成了需求驅動,產品開始越來越強調創新,因此產品經理的崗位需求也越來越多。

也許你會問,產品創新涉及的行業這么多,為什么“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最先在互聯網行業中火了起來呢?

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產品的形態最簡單。它們沒有物理實體,少有各種服務,所以最容易變得供給豐饒。很多20年前“互聯網田園時代”的故事里就有相似的情節:三五個程序員,租一間民房,經過三五個月的開發,就能夠發布一款讓自己一舉成名的產品。在這樣的環境中,靈活、快速迭代的互聯網產品需要“產品經理”來把握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產品是每個人每天都在用的,所以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更降低了入門門檻。張小龍7就開玩笑說過,有一億用戶想教他怎么做微信。于是,互聯網產品經理背后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就變成了顯學。

不同行業的產品經理做的事情千差萬別。真正的產品經理最終要對產品的成功負責,所以做什么事對結果有幫助,產品經理就會去做什么事。

宏碁集團的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提出過微笑曲線,如圖1-1所示。他認為在產品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中,有兩件事情能極大提高結果的附加值:一是前期的研發設計,二是后期的品牌營銷。

圖1-1 微笑曲線

不同行業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不盡相同,原因很簡單:傳統行業的產品經理多在做營銷類的工作,這是因為在成熟行業中,營銷比研發設計能創造更大價值;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多在做研發設計,是因為在新興行業中,研發設計能創造更大的價值。這和行業成熟度有關,若有一天互聯網變成了夕陽行業,那它的產品經理也一定會開始重點思考營銷類的事情。

透過產品經理,以及其他產品創新者的職業發展變化,我看到了幾個趨勢,它們從不同角度回答了“為什么每個人都要學習產品創新”這個問題。

第一是細分。我們發現,在互聯網行業中已經出現了人工智能產品經理、電商產品經理、數據產品經理等各種維度的細分。這是一種產品——如果我們把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也看作一種產品的話——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也是產品創新進入深水區、和各行各業緊密結合的標志。

第二是泛化。越來越多的產品經理周邊崗位開始承擔產品經理的部分職責,這個趨勢讓我認識到,也許將來在組織里無論是不是產品經理,人們都要做一些和產品創新有關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具備產品思維,掌握一些產品創新的方法。

第三是回歸。這是相對長期的趨勢。產品經理崗位從傳統行業誕生,由互聯網行業發揚光大,未來會再回到各個行業中去。因為每個行業都在經歷從“短缺”到“豐饒”的演變,互聯網行業只是先走了一步而已。這種趨勢會給每一個行業帶來二次創新的機會。

第四是自治。最近十來年,我們可以觀察到個人與組織關系的新變化,即從公司雇傭員工,變為平臺賦能個體。因為技術、工具的發展,組織不再那么強勢,個人的能量越來越大。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意味著他們都要對“一個人的公司”負責,要對產品創新負責。

所以,不管讀者從事什么行業、處于什么崗位,我想本書都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小結

我將這一節的內容總結為一句話——“做產品,而不是做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崗位終將不復存在,但做出更好的產品,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這些適應新時代的產品創新的方法,就是做出好產品的鑰匙。

思考題

這幾年我們能夠感受到,很多傳統產品也在不斷創新。比如賣礦泉水,除了賣水本身,現在還出現了“賣水卡”的新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購買水卡,提前充值一年的消費金額。而其中高級的水卡持有者,甚至可以成為某個礦泉的“礦主”,相當于某種會員,如此一來,各種關于會員制的玩法就都可以用上了。

隨著生產力的豐富,產品的競爭焦點已經從功能、價格等基礎要素,發展到產品的品牌、文化、價值觀認同等高級要素了。請你找一個熟悉的產品領域,對比一下“短缺時代”和“豐饒時代”的情景,把你的感受分享給更多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嵩明县| 包头市| 沐川县| 玛曲县| 浦东新区| 葫芦岛市| 普定县| 南京市| 丹寨县| 大同县| 桐柏县| 柏乡县| 大埔区| 齐齐哈尔市| 靖边县| 凤凰县| 沾化县| 天长市| 东光县| 拉萨市| 南充市| 西藏| 潍坊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万载县| 安福县| 宝清县| 长海县| 敖汉旗| 达州市| 时尚| 彭泽县| 星子县| 汝南县| 平南县| 蕉岭县| 舟山市| 故城县| 清原|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