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我們要敘說到梁氏的老師——決定梁氏半生命運的老師兼黨魁,一位過渡時代必須犧牲的失敗怪杰——叫做康有為的故事了。
二八 康有為氏的速寫
那綽號叫做“圣人為”或“康圣人”的怪杰,他是廣東南海縣人,出身于理學名門的宦族,原名祖貽,字廣夏,號長素。少時受業于名儒朱九江先生甚久,——這位朱次琦是調和理學上的程朱、陸王兩派而不講考據的學者。康學終生以此為基礎。但康是一位野心蓬勃、開展前進、活潑飛躍的人。而港粵又是西洋文明的精華及渣滓雜湊之地。康的前進欲與求知欲,大大感覺不夠。于是一人獨居在西樵山上四年,把那時譯出來的西洋學說,“皆初級普通學,及工藝、兵法、醫學之書,及耶穌經典……”等一頓亂讀,又亂讀一頓佛經,亂翻一頓“九通”,便自以為“學貫天人”,思通六教,包羅古今中外,新舊博通,“內圣外王”的蓋世奇才、通人、大儒了。其實,以他的這樣毫無科學訓練的腦筋,毫無基本科學的常識,一人在山,把西洋科學、印度佛學、中國經史理學,亂讀雜翻,胡思玄想,忽然自以為“恍然大悟”,說出來那真是“妙不可言”!他不知道這不過是“知識欲的沖動”,而決不是“求學問的正確軌道”。然而因其鶴立于一般“冬烘秀才”“腐朽大老”之上,致養成他“予智自圣”的夸大狂態度,不肯隨時代而進步,到底被時代所遺棄而消殺!哀哉!那時候康氏才二十八歲。
這大膽勇猛的“圣人為”,“自光緒十五年(1889),即以一諸生伏闕上書極陳時局,請及時變法以圖自強。……甲午敗后,又聯合公車千余人,上書申前議。……自此以后,四年之間,凡七上書。其不達也如故,其頻上也如故。舉國流俗非笑之、唾罵之,……先生若為不聞也者。……”(《南海康先生傳》)他的“熱誠”與“膽氣”,倒真可佩服。
二九 萬木草堂的內容
康氏就在這上書不達的時候,在廣州長興里萬木草堂,開門講學。這頗著一時盛名的長興學舍,雖然仍是以前“書院”的形式,而智德體三育并重和課程的分設,頗有后來文法科大學的規模。他自任“總教授”“總監督”。另設“博文科學長”,類似教務長。“約禮科學長”,類似訓導長。“干城科學長”,類似軍訓及體育主管。“書器科監督”,類似圖書館長。他們的課本是:宋元明儒學案、“二十四史”、《文獻通考》……等。“凡學生,人置一劄記簿,每日各自記其內學、外學,及讀書所心得,時事所見及,以自課。每朔則繳呈之,先生(康)為之批評焉”(《南海康先生傳》)。
三〇 長興學舍的教育大綱表
茲記錄當時長興學舍的教育大綱,造一學表。
梁氏因陳千秋(通甫)、曹丁泰(著偉)二志士的介紹,脫離了陳腐過時的學海堂而轉學入這新鮮自由的長興學舍,且驚且喜,就在這樣的“學風”與“學科”之下,受深刻熏染者四年。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志于道 格物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志于道 克己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志于道 勵節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志于道 慎獨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據于德 主靜出倪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據于德 養心不動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據于德 變化氣質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據于德 檢攝威儀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依于仁 敦行孝弟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依于仁 崇尚任恤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依于仁 廣宜教惠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依于仁 同體饑溺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游于藝 禮樂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游于藝 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游于藝 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鋼 游于藝 圖槍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義理之學 孔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義理之學 佛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義理之學 周秦諸子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義理之學 宋明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義理之學 泰西哲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考據之學 中國經學 史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考據之學 萬國史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考據之學 地理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考據之學 數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考據之學 格致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經世之學 政治原理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經世之學 中國政治沿革得失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經世之學 萬國政治沿革得失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經世之學 政治實應用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經世之學 群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文學之學 中國詞章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學科 文學之學 外國語言文字學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科外學科 校中 學說(每月朔望課之)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科外學科 校中 劄記(每日課之)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科外學科 校外 體操(每間一日課之)
長興學舍教育大綱 科外學科 校外 游歷(每年假時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