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孩子應該知道的國家寶藏(全四冊)作者名: 宋歌本章字數: 949字更新時間: 2021-04-30 11:27:01
人面魚紋彩陶盆

國寶講述者:姜小米
國寶的前世今生:兒童葬具
國寶的開啟密碼:原始藝術
國寶的文化基因:半坡彩陶文化
姜小米同學的講述
在距今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中原的一個河谷地帶,一群半坡人正在曠野上勞作。他們有的在采集野果和植物塊莖,有的在河里漁獵,有的在幽暗茂密的森林中追捕動物,還有的在屋前空地上制作陶器。半坡人熱愛生活,無論是天上的鳥、水里的魚、山上的樹、地上的草,都讓他們感覺美好,都會刻畫到陶器上。然而,原始時代畢竟很落后,人很容易生病,許多小孩還沒有享受到童年的快樂就死去了。有一天,又有一個小孩病逝了,大家都很悲傷,按照習俗,把小孩裝入甕中,然后蓋上一個彩色陶盆,埋入了土中。陶盆上刻畫的圖紋,有人面紋,還有魚紋,這就是我們今天稱之為“人面魚紋彩陶盆”的珍貴文物。

人面魚紋彩陶盆,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構圖大膽夸張,好像是一個學過幾何的數學家的作品,十分神異奇幻,充滿動感,顯現了半坡人超前的想象力,藝術審美價值極高。
關于這些神秘的紋飾,學術界有大約30種分析,如“圖騰說”,意思是半坡人崇拜魚,以魚為圖騰,魚紋就象征魚神,人紋和魚紋合一,就是指半坡人希望得到魚神的保護。此外,還有“祖先形象說”“面具說”“太陽崇拜說”“水草魚蟲說”“外星人形象說”……不過,雖然說法不同,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半坡人以漁獵為生。
陶器是偶然發明的,半坡人在用火時,無意中發現地上的黏土經過火烤后會變硬,于是,他們靈機一動,把黏土細泥捏成了盆、鼎(dǐng)、甕(wèng)等,再進行燒制,陶器就這樣出現啦。
原始人只有簡陋的土窯,密封性差,燒出的陶器會在底色上顯現出黑色、紅色,非常漂亮,而且不褪色。后來,半坡人找到赭(zhě)石、錳(měng)石,磨成粉末,制成了“專業”的顏料。
原始時代還沒有發明筆等工具,半坡人能用打磨過的石頭繪制圖紋,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也是國寶

我叫“彩陶舞蹈紋盆”,如果你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就會看到我啦!在我的“身上”,有舞者手拉手跳舞。他們的發辮和衣服帶子“飄”向左右兩邊,非常好看。有一點肯定會“驚”到你——舞者的外側手臂畫出了兩根線條,像是為了表現手臂在連續運動。這是很神奇的呦,因為西方的現代繪畫中才出現這種表現形式,而我們中國在原始時代就有了類似的表現,你說你能不為我擊掌贊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