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后母戊(wù)鼎

國寶講述者:陳楓雨

國寶的前世今生:禮器

國寶的開啟密碼:婦妌(jìng)

國寶的文化基因:青銅文化

陳楓雨同學的講述

婦妌是商王武丁的妃子,會種很多農作物。她種出的黍(shǔ)顆粒飽滿,令人羨慕。她還勇敢多智,多次奔赴戰場,為國御敵。由于這些原因,婦妌地位很高,被允許主持大型祭祀活動,要知道,在古代,戰爭和祭祀是最重要的國家大事。婦妌還有自己的封地,封地有很多河流湖泊,遍布烏龜。在商代,烏龜非常珍貴,因為占卜和寫字都要用到龜殼。婦妌便命人捕捉烏龜,一次就向武丁進貢了100多件龜甲和龜骨。婦妌去世后,廟號為“戊”“母戊”。她的兒子為了祭祀她,鑄造了一只大方鼎,鼎內鑄上了她的廟號——“后母戊”。

母戊鼎高133厘米,寬78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后母戊鼎的身上有饕(tāo)餮紋(tiè),使大鼎顯得格外威武凝重。鼎的耳朵上還有虎食人紋,虎的中間有一個人頭,好像要被虎吞噬。鼎的耳朵上面還有魚紋,鼎的足上有蟬紋,繁復奇麗。

母戊鼎重830多千克,按照一個人重50千克計算,它相當于16個人以上的重量。在3000多年前,鑄造出這樣一個“大家伙”,是一項國家級的大工程,至少需要200—300個人密切配合。后母戊鼎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為鎮國之寶。

1939年,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希增在野地探寶,探桿伸到13米時,碰上硬物,后來挖出一個龐然大物,放到親戚吳培文家中。吳培文不知這是后母戊鼎,但猜想應該是國寶,便藏到馬棚里,用柴草偽裝,灑上泔(gān)水,以免被日本人掠走。但日軍還是聞風而來,并架起機關槍威脅,吳培文想方設法,三次在半夜轉移后母戊鼎的埋藏地,最終躲過了搜查。抗戰勝利后,吳培文上交了他用生命保護的國寶。1959年,大鼎進京,入駐中國國家博物館。2005年,大鼎回河南“省親”,此時的吳培文已經83歲,與大鼎分別59年,他被特許可以撫摸大鼎。

我也是國寶

你聽說過商代的重器雙璧嗎?一個是指方形的“后母戊鼎”,一個是指圓形的“子龍鼎”。我呢,當然就是子龍鼎啦!我的鼎腹刻著“子龍”兩個字,“子”字小,“龍”字大,像一條龍卷起了尾巴。我是目前所知帶“龍”字的最早的青銅器!20世紀20年代,我流落到日本,又漂泊到香港,國家派人到處找我,最終花重金把我買了回來,真心感謝我的祖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哈尔滨市| 嵩明县| 抚顺县| 郎溪县| 八宿县| 重庆市| 金沙县| 嘉义县| 治多县| 光泽县| 彭水| 北票市| 琼中| 恩施市| 新昌县| 卢氏县| 宁夏| 儋州市| 汉沽区| 灌南县| 浦北县| 美姑县| 邻水| 惠东县| 吴旗县| 错那县| 汉源县| 田东县| 罗平县| 仁寿县| 北流市| 曲阳县| 巴青县| 鸡西市| 莎车县| 九龙城区| 延边| 茌平县| 杭锦后旗|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