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少年讀《資治通鑒》(全4冊)作者名: 宋歌本章字數: 939字更新時間: 2021-04-30 11:15:28
5 蘇秦六國封相
秦國變得越來越強大,經常派兵騷擾其他諸侯國,這讓各個諸侯王越來越害怕。
有一天,年輕的蘇秦去拜見秦王,提出兼并天下統一全國的戰略,可是秦王沒有采納。
蘇秦離開秦國,去了燕國。
他對燕文公說:“秦國現在沒有攻打燕國,是因為南面有個趙國,而趙國若想攻燕,只需要行軍數百里。因此,大王不應該先擔心秦國,而應該先考慮與趙國結成聯盟,才能消除近憂啊?!?/p>
燕文公覺得有道理,資助了不少財物和車馬,請這位年輕人去了趙國。
見到趙肅侯,蘇秦說:“除了秦國,沒有其他國家比趙國更強大了。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攻趙,是擔心韓國和魏國在背后偷襲,一旦沒有了韓國和魏國,秦國便會毫無顧忌地攻打趙國。大王請仔細考慮一下,韓、魏、齊、楚、燕、趙這六大諸侯國的土地加起來是秦國的五倍,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如果聯合攻秦,秦國必敗無疑,大家為什么不簽訂一份聯盟和約呢?”
趙肅侯聽了非常高興,重重賞賜了一番,并派他前往各國。
到了韓國,蘇秦勸說韓宣惠王:“韓國雖然國土有限,卻盛產強弓、勁弩和利劍,將士們披上堅硬的盔甲,拉起強勁的弓弩,揮舞鋒利的刀劍,個個都勇不可擋。如果秦國來犯,必然會先要宜陽和成皋,一而再再而三,韓國終將無地可給,可是秦國的貪欲卻沒有止境。大王您是一位賢明之君,又擁有勇猛的士兵,若是沒打一仗就丟光了土地,可真要遭到天下人的恥笑了?!?/p>
韓宣惠王也聽從了建議。
蘇秦接著去游說魏惠王:“魏國人口眾多,大王您擁有的武士、蒼頭、奮擊就各有二十萬,另外還有隨從十萬、兵車六百輛、戰馬五千匹。如此龐大的軍隊,怎么可能屈從于秦國呢?希望大王考慮一下是否和其他國家結成聯盟共同抗秦?!?/p>
讀史學成語
毫無顧忌:不考慮對人對事的利害關系,做事沒有顧慮,或指對違反道德的行為沒有絲毫的反感或猶豫。
隨后,他又去見過齊宣王和楚威王,分析種種利害之處,說服對方接受了聯盟合縱。
在六個諸侯國的支持下,蘇秦被選為六國的相國。當他騎著高頭大馬,捧著六國相印,身后的軍馬隨從排出好幾里地,攜帶的行李物品也堆積如山,那陣勢猶如君王出巡一般,好不威風!
讀史明智慧
僅憑一己之言,竟能聯合六國之力,共同對抗最強大的國家!
蘇秦并不是神,但他找到了各國利益的共同點,以合縱之局逼得秦國暫緩一步。如果秦王當年將他招至麾下,恐怕收復六國的腳步會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