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核心素養 關注差異發展
- 李玲
- 4549字
- 2020-10-26 17:54:16
借助數據分析,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實行差異教學
摘要
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教師在組織學生集體學習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盡量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節,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關鍵詞
差異教學 差異化 自主學習 交流研討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明確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思想,但現在的學校教學多采用班級授課制。由于班級教學是基于共性的教學,很難適應現代教育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需求,班級授課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現有條件下,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探尋更優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實行“差異教學”。
以下是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實行差異教學所做的嘗試。
一、理論基礎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布盧姆通過對學生學習的研究,指出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上有一定差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多專家、學者、教師做了研究。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的思想認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子!我們現在最要緊的工作便是:幫助進步的小孩子格外進步,由他們‘聯合自動’,領導全體小孩子及時代落伍的成人,一同進步!”
2000年后,美國興起了“翻轉課堂”,林地公園高中兩位科學教師和薩爾曼可汗倡導的學習知識在家里、內化知識在課堂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翻轉了教學結構。
丁念金教授強調“學習的自主化”和“學習的個性化”,提倡學習方式包括“自主收集各種相關資料”“討論交流”“廣泛的自學”等,并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主張進行“課程策劃”。
華國棟教授主張差異教學,認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他指出“差異教學”是在班集體教學中,利用和照顧學生個體差異,建立在教育測查和診斷基礎上、“保底不封頂”,促進學生最大發展為教學目標,多元化彈性組織管理的教學。
關于什么是個性差異化教學,美國學者湯姆林森認為: “在差異教學課堂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來主動設計和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果。”
二、技術支持
高中教學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的需要,還要兼顧最重要的任務——為高校輸送生源,所以差異教學必須要建立在教育測查和診斷基礎上,保證適應社會和升學的需要。
互聯網、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催生了很多高端的應用,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技術,為教學服務。
例如,可以使用“必由學”學習診斷系統,為我們的診斷測查提供及時、準確的技術分析。
這種大數據下的學習評價,比以往的只有分數的分析要更科學和精細,能夠從各個角度用精確的數據分析學生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班級內部以及年級之間在每一個點方面的得分率比較。不僅有歷次的考試試卷和學生作答情況,還可以有個性化的錯題集,并可以記錄筆記,需要時,教師可以隨時調閱任何一位學生的歷次成績分析,通過跟蹤學生學習軌跡,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再根據學習目標,制訂合理的計劃,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改進自己的教學。
三、實踐過程
針對參加上海高中學業水平考的等級考的2個班級(簡稱A班和B班),為了滿足學生整體和個性化的需要,筆者進行如下嘗試:
(一)了解學生個性差異
這是實現個性差異化教學的前提。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學習品質和心理素質各不相同,只有了解學生的特點,發現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才能采用恰當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這種對學生的分析和學習能力預測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通過不斷的分析了解,兩個班學生的特點是:
共同之處:都是選修化學的學生,有著共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多數學生有學習毅力,學習注意力較持久;智力水平幾乎相同,班級起始成績幾乎相同。
不同之處:
A班:性格外向者少,內斂者較多,不喜歡表現自我,表達能力較差;少數學生思維活躍,敢質疑者少;有學生在課上發言時,其他同學會認真傾聽,即使發現問題,一般也不主動提出,等待教師進行分析和評價,課堂氣氛沉悶;有的同學反對課堂上多讓同學講解,認為同學動作慢,講不清,浪費時間。
B班:性格外向者多,內斂者少,喜歡表現自我,表達能力強;多數學生思維活躍,敢于質疑;有學生在課上發言時,其他同學會認真傾聽,如果發現問題,會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簡單問題同學有錯,他們會積極提示并且鼓勵同學,課堂上經常有歡聲笑語和掌聲。所有的同學都希望上課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喜歡上研討課,喜歡課堂有“翻轉”。
(二)教學方法的差異化
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演示法等,教學中,要多種方法結合運用,才能使課堂教學不單調,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1.對于不同的班級,教學方法的差異化
基于上述對學生的了解,課堂上,A班很少用討論法,有時雖然精心準備學習內容,但討論難于進行,因為學生多數不肯主動表達。B班經常采用討論法,在課堂上,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身心愉悅。
例如:有這樣一節課,內容是“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的應用”,計劃這節課采用的教學方式有自主學習、互動交流、主題研討等。
課前教師布置了預習任務(研討內容),查閱收集資料,并印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熟悉勒夏特列原理,預習、收集身邊有關化學的平衡實例并加以分析。課上需要研討的內容如下:
(1)化學課上學過的平衡有哪些?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的變化情況可用什么理論判斷和解釋?
(2)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
①人體是怎樣保持血液pH值的?
②一氧化碳導致人中毒的機理是什么?怎樣救治?
③為什么用熱的純堿溶液可以清洗油污?
④自然界溶洞中的石筍、石柱是怎樣形成的?
⑤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
⑥污水處理中,為什么可用石灰除去水中的鎘離子(Cd2+),或汞離子(Hg2+)?
整節課教學方式,計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學會篩選信息,自主學習,體驗學習的過程,回歸學習的本質;通過交流研討,促進知識的遷移。
具體實施時,同樣的教學內容和設想,在不同的班級,產生了不同的效果。
A班:學生按照座位鄰近進行了分組,每組6人左右。上課時,雖然筆者竭力引導、啟發,結果學生還是很少主動發表見解,不得已,原本計劃的討論法行不通,只好改為了談話法和講授法,教師講解、提問,學生回答,雖然也完成了學習任務,但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在課堂上,似乎沒有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也沒有產生靈感。
B班:學生自己選擇分組,每組6人左右。上課時,同組同學坐在了鄰近位置,不需要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有序地自行走上講臺發表演說,陳述有理有據,所有學生思維活躍,學生提問和應答都很踴躍,精彩不斷。整堂課有條不紊,節奏感強。課上生成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碳酸鈉水解后,產生的碳酸氫根是否會再電離?從此可看出有的學生對水解平衡理解還不到位。酸堿指示劑自身電離出的氫離子是否會影響溶液pH的測定?可見,學生對酸堿指示劑的作用原理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對于這些問題,筆者在當時的課堂上給予了解決。
經過后續幾次檢測,根據“必由學”學習診斷系統數據顯示,對上述學習內容,B班同學理解很透徹,可以達到綜合運用的水平;A班只有部分同學理解掌握,但綜合運用能力欠缺,另有部分同學,不僅沒有理解“為什么”,甚至識記“是什么”也出了問題,例如對“純堿溶液可以清洗油污”的事實,有幾位學生在后來的測試中反復出錯。
可見,不同的群體效應,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同樣設想的討論法教學,B班學生發揮出了他們的特長,事半功倍;而對于A班同學,這種討論法不大適用,采用講授法和談話法等,才能完成相應的任務。班與班之間學生整體風格的差異,決定了教學要采用差異化的策略和方法。
2.對于同一班級不同的學生,教學方法的差異化
在目前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能夠進行差異教學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討論法和談話法上。在討論研討教學過程中,可以上“不封頂”,所以,有些提升能力的內容可以讓學生任意發揮。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下要“保底”,底線是《上海高中化學學科教學基本要求》中的內容,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安排研討之前,先查看“必由學”系統中的相關數據,找出對相應知識點掌握不夠好的同學,上課時,指定這樣的同學先發言,然后,其他同學再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保底不封頂”。
談話法教學與討論法類似,也要注意符合“保底不封頂”的要求。而且,在教學中,還要考慮學生的特質,善于表達的可以請他“說”,不善于表達的可以布置給他“寫”的任務;對于有自卑心理的多鼓勵,對自負的同學常鞭策。總之,要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基礎,開展差異化教學,滿足學生個體學習的需要。
四、借助“必由學”數據分析系統,隨時跟蹤,及時補救
例如,由于兩個班的學生群體特征不同,使得在高一和高二的每次考試中,B班的成績一直好于A班。在高三的上學期,B班優勢還在,但是到了下學期,優勢似乎不明顯,在區通測中,A班的成績反而高出B班很多,這令人疑惑。查看“必由學”學習診斷系統中的相關數據,發現B班學生在這次測試中,基礎知識失分較多,記憶出現了暫時的遺忘。
經過分析,導致這一反常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B班學生對某一階段知識的學習內容興趣高,理解和運用很到位,但是不愿記憶,導致很多內容綜合在一起時,優勢不明顯;A班同學雖然學習興趣不很高,但是憑借學習的意志力,對學習內容會自覺鞏固練習,簡單的基礎知識掌握準確。總之,在B班的教學中,“保底”工作有欠缺,《上海高中化學學科教學基本要求》中的學習內容沒有及時鞏固好,同時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也有待提高。
于是,筆者馬上對學習內容進行了重新策劃,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在B班進行專題研討,強化學生記憶,并從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在5月上海市學業水平考的等級考中,B班表現出色,優勢明顯,成績達到優秀的學生人數之多令人難以置信。
五、得到的啟示
合作學習、研究討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是一種好的差異教學策略。實施時要注意學生的差異,因人而異、因班級而異。
差異教學必須借助學生成績的診斷分析系統,才能保證教師實時了解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加以跟蹤,摸清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隨時調整教學,力爭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
差異教學要注意“保底不封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學的根本任務,對《上海高中化學學科教學基本要求》中具體內容的學習和落實,是教學的“底線”,也是教師的責任。
總之,教學并無捷徑可走,只有具備責任心、耐心、愛心,保持溝通、反思、改進,才能不斷進步。
主要參考文獻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 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金陵.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 董君武,方秀紅.空間引發的學習變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5] 何翔.化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意義及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7).
[6] 丁念金,馮震.創造力訓練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J].課程·教材·教法,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