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國風
周南
“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辟國寖廣,于是徙都于豐,而分岐周故地以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于是德化大成于內,而南方諸侯之國,江沱汝漢之間,莫不從化。……至子武王發,又遷于鎬,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誦立,周公相之,制作禮樂。乃采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俗之詩……雜以南國之詩,而謂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國而被于諸侯。”(朱熹《詩集傳》)
關雎
關關雎鳩,① 魚鷹關關對著唱,
在河之洲。 停在河中沙洲上。
窈窕淑女,② 漂亮善良好姑娘,
君子好逑。③ 該是君子好對象。
參差荇菜,④ 或長或短的荇菜,
左右流之。⑤ 或左或右把它采。
窈窕淑女, 漂亮善良好姑娘,
寤寐求之。⑥ 睡里夢里求怎樣。
求之不得, 求她總是得不到,
寤寐思服。⑦ 睡里夢里想更牢。
悠哉悠哉,⑧ 長啊長啊長想念,
輾轉反側。⑨ 翻來覆去睡不好。
參差荇菜, 或長或短的荇菜,
左右采之。 或左或右把它采。
窈窕淑女, 漂亮善良好姑娘,
琴瑟友之。⑽ 彈琴鼓瑟把她愛。
參差荇菜, 或長或短的荇菜,
左右芼之。⑾ 或左或右把它采。
窈窕淑女, 漂亮善良好姑娘,
鐘鼓樂之。⑿ 敲鐘鼓使她開懷。
①關關:雌雄兩鳥的和鳴聲。雎鳩(jū jiū居究):一種水鳥。 ②窈窕(yǎo tiǎo咬挑):嫻靜漂亮。淑女:賢德的女子。 ③好:男女相悅。逑(qiú求):通“仇”,配偶。 ④參差(cēn cī岑刺):高低不齊。荇(xìnɡ杏)菜:水中植物,葉浮在水面上,根莖可吃。 ⑤流:捋取。 ⑥寤寐(wù mèi物妹):猶言日夜。睡醒為“寤”,睡著為“寐”。⑦思:語助詞。服:思念。 ⑧悠:長久。 ⑨輾轉反側: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⑩友:親愛。 ⑾芼(mào冒):采。 ⑿樂:娛悅。
這詩的解釋有二:一是《毛詩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二是方玉潤《詩經原始》:“《小序》以為‘后妃之德’,《集傳》又謂‘宮人之詠大(太)姒、文王’,皆無確證。詩中亦無一語及宮闈,況文王、大(太)姒耶?竊謂風者,皆采自民間者也,若君妃,則以頌體為宜。”
葛覃
葛之覃兮,① 葛藤長又長,
施于中谷,② 山溝里延伸,
維葉萋萋。③ 葉兒密密層層。
黃鳥于飛,④ 黃鶯飛成群,
集于灌木,⑤ 聚集在灌木叢中,
其鳴喈喈。⑥ 嘰嘰嘰嘰叫不停。
葛之覃兮, 葛藤長又長,
施于中谷, 山溝里延伸,
維葉莫莫。⑦ 葉兒密密層層。
是刈是濩,⑧ 割啊煮啊忙不停,
為為绤,⑨ 織成粗布和細布,
服之無。⑽ 穿上了它多舒服。
言告師氏,⑾ 我向女師告個假,
言告言歸。⑿ 要回娘家。
薄污我私,⒀ 臟了的內衣搓一搓,
薄澣我衣。⒁ 臟了的外衣涮一涮。
害澣害否?⒂ 哪件該洗哪件不該洗?
歸寧父母。⒃ 急著要見爹媽。
①葛:一種多年生蔓草,纖維可織布。覃(tán彈):延長。 ②施(yì義):蔓延。中谷:山谷中。 ③維:發語詞。萋萋:茂盛貌。 ④黃鳥:黃鶯,一說黃雀。于:語助詞。 ⑤集:群鳥棲息在樹上。 ⑥喈喈(jiē皆):鳥鳴聲。 ⑦莫莫:茂盛貌。 ⑧刈(yì義):割。濩(huò獲):煮。 ⑨(chī吃):細葛布。绤(xì細):粗葛布。 ⑩服:服用,指穿。
(yì譯):厭惡。 ⑾言:語助詞。下同。師氏:女師。《傳》:“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⑿告歸:告假回父母家。 ⒀薄:語助詞。污:洗去污垢。私:內衣。一說指日常所穿的衣服。 ⒁澣(huàn患):同“浣”,洗。衣:外衣。一說禮服。 ⒂害(hé何):通“何”。 ⒃歸寧:歸問父母安。
這詩的解釋有二:一是《毛詩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于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二是方玉潤《詩經原始》:“《小序》以為‘后妃之本’,《集傳》遂以為‘后妃所自作’,不知何所證據。以致駁之者云:‘后處深宮,安得見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間鳥鳴叢木景象乎?’愚謂后縱勤勞,豈必親手‘是刈是濩’?后即節儉,亦不至歸寧尚服澣衣。縱或有之,亦屬矯強,非情之正,豈得為一國母乎?蓋此亦采之民間,與《關雎》同為房中樂,前詠初昏,此賦歸寧耳。”
卷耳
采采卷耳,① 采啊采啊采卷耳,
不盈頃筐。② 卷耳裝不滿淺筐。
嗟我懷人,③ 一心思念出門人,
寘彼周行。④ 擱下淺筐大路旁。
陟彼崔嵬,⑤ 登上高高的峻嶺,
我馬虺。⑥ 我的馬兒腿發軟。
我姑酌彼金罍,⑦ 且把壺酒來斟滿,
維以不永懷。⑧ 喝上一杯心稍安。
陟彼高岡, 登上高高的山崗,
我馬玄黃。⑨ 我的馬兒眼花昏。
我姑酌彼兕觥,⑽ 且把壺酒來斟滿,
維以不永傷。⑾ 寬慰自己不憂傷。
陟彼砠矣,⑿ 登上高高的石山,
我馬瘏矣,⒀ 我的馬兒要趴下,
我仆痡矣,⒁ 我的仆人快累垮,
云何吁矣!⒂ 這份憂傷何時了啊!
①卷耳:草木植物名,嫩苗可食,也可藥用。 ②盈:滿。頃筐:斜口筐,后高前傾。 ③我:采者女子自稱。懷:思念。 ④寘:同“置”。周行(hánɡ杭):大道。 ⑤陟(zhì治):登。崔嵬:山高峻。⑥我:思婦代遠行丈夫的自稱。下同。虺(huī tuí灰頹):馬疲不能升高之病。 ⑦姑:姑且。金罍(léi雷):飾金的酒器,大肚小口。 ⑧維:發語詞。永懷:常想念。 ⑨玄黃:馬生病而變色。聞一多《詩經通義》:“眼花亦謂之玄黃。” ⑩兕觥(sì ɡōnɡ四宮):用犀牛角做的酒器。 ⑾永傷:永久傷痛。 ⑿砠(jū居):有土的石山。 ⒀瘏(tú涂):勞累過度致病。 ⒁痡(pū鋪):疲困不能行走。 ⒂云:語助詞。吁(xū需):憂嘆。
這詩的解釋有三:一是《毛詩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诐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于憂勤也。”《箋》:“謁,請也。”又《詩三家義集疏》:“魯說曰:‘思古君子官賢人,置之列位也。’《淮南子·俶真訓》云:‘《詩》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以言慕遠世也。’高注:‘言采易得之菜,不滿易盈之器,以言君子為國執心不精,不能以成其道。……“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言我思古君子官賢人,置之列位也。誠古之賢人,各得其行列,故曰慕遠也。’”此魯說。這首詩,以“嗟我懷人”為懷古人,“寘彼周行”為置賢人于周官的行列。是《魯詩》講錯了,《毛詩》也跟著錯。二是朱熹《詩集傳》解“嗟我懷人,寘彼周行”為“心適念其君子(指丈夫),故不能復采而置之大道之旁也”。把“周行”解作“大道”,是對的。把二章的“我馬虺,我姑酌彼金罍”的兩個“我”,說成即是第一章的“嗟我懷人”的“我”,即是婦人,又錯了。三是錢鍾書先生《管錐編》解《詩經》的《卷耳》,以先寫婦人,后寫丈夫,即“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寫法,是對的。
樛木
南有樛木,① 南山有棵彎腰樹,
葛藟累之。② 野葛到來纏住它。
樂只君子,③ 有這快樂的君子,
福履綏之。④ 幸福到來安定他。
南有樛木, 南山有棵彎腰樹,
葛藟荒之。⑤ 野葛到來掩蓋它。
樂只君子, 有這快樂的君子,
福履將之。⑥ 幸福到來扶助他。
南有樛木, 南山有棵彎腰樹,
葛藟縈之。⑦ 野葛到來縈繞它。
樂只君子, 有這快樂的君子,
福履成之。⑧ 幸福到來成就他。
①樛(jiū鳩)木:樹木向下彎曲。 ②葛藟(lěi壘):藟似葛,有莖可以纏樹。累:纏,掛。 ③只:語助詞。 ④福履:猶福祿。綏:安。 ⑤荒:掩蓋。 ⑥將:扶助。 ⑦縈:纏繞。 ⑧成:成就。
這詩的解釋有二:一是《毛詩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箋》:“后妃能諧眾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指后逮下。二是《詩三家義集疏》:“《文選》班孟堅《幽通賦》:‘葛綿綿于樛木兮,詠南風以為綏。’李注引曹大家曰:‘《詩·周南·國風》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此是安樂之象也。’”曹大家用齊義而說此詩,不及后妃逮下,只用君子,較合。
螽斯
螽斯羽,① 螽兒的翅膀,
詵詵兮。② 發出沙沙響。
宜爾子孫, 應該您的子孫,
振振兮。③ 多得無可量。
螽斯羽, 螽兒的翅膀,
薨薨兮。④ 飛得翁翁響。
宜爾子孫, 應該您的子孫,
繩繩兮。⑤ 相繼無可量。
螽斯羽, 螽兒的羽翼,
揖揖兮。⑥ 發出響唧唧。
宜爾子孫, 應該您的子孫,
蟄蟄兮。⑦ 多得稱密集。
①螽(zhōnɡ終):蝗蟲的一種,身長色青,叫聲從翅膀里發出。斯:的。羽:翅膀。 ②詵詵(shēn shēn深深):和順的響聲。 ③振振(zhēn zhēn真真):眾盛貌。 ④薨薨(hōnɡ hōnɡ轟轟):眾多。 ⑤繩繩:不絕貌。 ⑥揖揖(jī jī積積):聚集。 ⑦蟄蟄(zhí zhí執執):和集。
《毛詩序》:“《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箋》:“忌有所諱惡于人。”
桃夭
桃之夭夭,① 桃樹年輕枝正好,
灼灼其華。② 花開紅紅開得妙。
之子于歸,③ 這個姑娘來出嫁,
宜其室家。④ 適宜恰好成了家。
桃之夭夭, 桃樹年輕枝正好,
有其實。⑤ 結的果兒大得妙。
之子于歸, 這個姑娘來出嫁,
宜其家室。 適宜恰好成一家。
桃之夭夭, 桃樹年輕長得好,
其葉蓁蓁。⑥ 葉兒茂密密得妙。
之子于歸, 這個姑娘來出嫁,
宜其家人。 適宜一家人都好。
①夭夭:指樹還年輕長得好。 ②灼灼(zhuó酌):指紅紅。 ③之子:這個姑娘。子也可指女的。于歸:出嫁。歸指嫁。 ④室家:家庭。 ⑤(fén墳):大。 ⑥蓁蓁(zhēn zhēn真真):茂盛。
這詩的解釋有二:一是《毛詩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二是方玉潤《詩經原始》:“《桃夭》不過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華初茂,即芳齡正盛時耳,故以為比。……何詩又以為美后妃而作?……且呼后妃為‘之子’,恐詩人輕薄亦不止猥褻如此之盛耳!”
兔罝
肅肅兔罝,① 嚴肅認真結兔網,
椓之丁丁。② 柱子敲打響丁當。
赳赳武夫,③ 赳赳武夫真勇猛,
公侯干城。④ 公侯要他做屏障。
肅肅兔罝, 嚴肅認真結兔網,
施于中逵。⑤ 放在大路的中央。
赳赳武夫, 赳赳武夫真勇猛,
公侯好仇。⑥ 公侯用做好伴當。
肅肅兔罝, 嚴肅認真結兔網,
施于中林。 放在樹林的中央。
赳赳武夫, 赳赳武夫真勇猛,
公侯腹心。 公侯認做腹心樣。
①肅肅:嚴肅認真。兔:野兔。罝(jū居):網。 ②椓(zhuó酌):敲擊。丁丁(zhēnɡ zhēnɡ爭爭):伐木聲。 ③赳赳(jiū jiū糾糾):健壯威武。 ④干城:垣城,城墻,猶屏障。 ⑤施:加到。中逵:逵中,九達之道,四通八達的大路。 ⑥仇:同“逑”,配偶,這里指伴當、幫手。
這詩的解釋有二:一是《毛詩序》:“《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二是《詩三家義集疏》:“韓說曰:殷紂之賢人退處山林,網禽獸而食之。文王舉閎夭、泰顛于罝網之中。”二說較合。
芣苢
采采芣苢,① 采呀采呀車前子,
薄言采之。② 趕些快快來采它。
采采芣苢, 采呀采呀車前子,
薄言有之。 趕些快快占有它。
采采芣苢, 采呀采呀車前子,
薄言掇之。③ 趕些快快拾取它。
采采芣苢, 采呀采呀車前子,
薄言捋之。④ 趕些快快捋取它。
采采芣苢, 采呀采呀車前子,
薄言袺之。⑤ 翻過衣襟裝著它。
采采芣苢, 采呀采呀車前子,
薄言之。⑥ 插好衣襟藏著它。
①采采:采了又采。芣苢(fú yǐ浮以):車前子,多年生草本,葉自根際叢生,廣橢圓形。開淡紫小花,結果。詩稱捋之,當指捋果實。葉可供食用,實可供藥用。 ②薄言:發語詞。 ③掇(duō多):拾取。 ④捋(luō啰):用手握物而脫取。 ⑤袺(jié結):手執衣襟以承物。 ⑥(xié協):翻動衣襟插于腰帶以承物。
這詩的解釋有三:一是《毛詩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箋》:“天下和,政教平也。”二是《詩三家義集疏》:“魯說曰:‘蔡人之妻者,宋人之女也。既嫁于蔡而夫有惡疾,其母將改嫁之。女曰:“夫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適人之道,壹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不改其意。且夫采采芣苢之草,雖其臭惡,猶將始于捋采之,終于懷擷之,浸以益親,況于夫婦之道乎?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其母,乃作《芣苢》之詩。君子曰:宋女之意,甚貞而壹也。’”三是方玉潤《詩經原始》:“夫佳詩不必盡皆征實,自鳴天籟,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無限,若實而按之,興會索然矣。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漢廣
南有喬木,① 南方有棵高高樹,
不可休思。② 樹下少蔭不可休。
漢有游女,③ 漢水之上有游女,
不可求思。 女雖好游不可求。
漢之廣矣, 漢水太廣太直流,
不可泳思。 漢水上面不可游。
江之永矣,④ 長江的水長又長,
不可方思。⑤ 航行不用小船舫。
翹翹錯薪,⑥ 高高雜草做柴好,
言刈其楚。⑦ 割草首要割荊條。
之子于歸, 這個姑娘要出嫁,
言秣其馬。⑧ 喂她的馬為了她。
漢之廣矣, 漢水太廣太直流,
不可泳思。 漢水之上不可游。
江之永矣, 長江之水長又長,
不可方思。 航行不用小船舫。
翹翹錯薪, 高高雜草做柴好,
言刈其蔞。⑨ 割草先要割蘆蒿。
之子于歸, 這個姑娘要出嫁,
言秣其駒。 喂飽馬駒為了她。
漢之廣矣, 漢水太廣太直流,
不可泳思。 漢水上面不可游。
江之永矣, 長江之水長又長,
不可方思。 航行不用小船舫。
①喬木:高樹。樹高則樹蔭少。 ②思:語助詞。 ③漢:漢水。游女:愛游的女子,不必指為仙女。 ④江:指長江。永:水流長。 ⑤方:《魯詩》方作舫,小舟。 ⑥翹翹(qiáo qiáo橋橋):如鳥尾上長羽的高起。錯薪:錯雜為薪。 ⑦楚:牡荊。 ⑧秣(mò末):用草喂馬。 ⑨蔞(lóu樓):蔞蒿,多年生草本,多生水濱,高四五尺,葉互生,羽狀深裂。葉嫩時可食,老則為薪。
這詩的解釋有二:一是《毛詩序》:“《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箋》:“紂時淫風遍于天下,維江漢之域受文王之教化。”《詩三家義集疏》:“魯說曰:‘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仆曰:“此間之人皆習于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笱,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我為不遜也。愿請子之佩。”……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總說江漢之女,受文王教化,非禮不可求。二是方玉潤《詩經原始》:“其詩大抵男女相贈答,私心愛慕之情”,“愚意此詩,亦必當時詩人歌以付樵”,“所謂樵唱是也”。
汝墳
遵彼汝墳,① 順那汝水走上大堤岸,
伐其條枚。② 砍那樹枝再砍樹干。
未見君子, 沒有看見那位君子,
惄如調饑。③ 如同早上沒吃飯。
遵彼汝墳, 順那汝水上大堤,
伐其條肄。④ 砍那新生的樹枝。
既見君子, 既然看到那君子,
不我遐棄。⑤ 還好不把我拋棄。
魴魚赪尾,⑥ 魴魚勞累尾巴紅,
王室如燬。⑦ 王朝像火燒相同。
雖則如燬, 雖則像火燒那樣,
父母孔邇。⑧ 父母很近要供奉。
①遵:沿著。汝:汝水,源出河南嵩縣西南天息山,東南流入淮水。墳:河堤。 ②條:樹枝。枚:樹干。 ③惄(nì匿)如:饑困貌。調:通“朝”,早晨。 ④條肄(yì異):新生的枝條。 ⑤遐:遠。 ⑥魴(fánɡ房)魚:一名鳊魚,細鱗,魚之美者。赪(chēnɡ稱):赤色。 ⑦燬(huǐ毀):火。 ⑧孔邇:很近。
《毛詩序》:“《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箋》:“言此婦人被文王之化,厚事其君子。”又《詩三家義集疏》:“魯說曰:‘周南之妻者,周南大夫之妻也。大夫受命平治水土,過時不來,妻恐其懈于王事,蓋與其鄰人陳素所與大夫言。國家多難,惟勉強之,無有譴怨,遺父母憂。昔舜耕于歷山,漁于雷澤,陶于河濱,非舜之事而舜為之者,為養父母也。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親操井臼,不擇妻而娶。故父母在,當與時小同,無虧大義,不罹患害而已。夫鳳鳥不離于罻羅,麒麟不入于陷阱,蛟龍不及于枯澤。鳥獸之智,猶知避害,而況于人乎?生于亂世,不得道理而迫于暴虐,不得行義然而仕者,為父母在也。乃作詩曰:“魴魚赪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蓋不得已也。君子是以知周南之妻能匡夫也。’”這詩的意義,數家相近。
麟之趾
麟之趾,① 不踏生物的麟腳趾,
振振公子。② 好比仁厚的公子。
于嗟麟兮 !值得贊美的麟啊!
麟之定,③ 不頂人的麟額頭,
振振公姓。④ 好比公孫多仁厚。
于嗟麟兮 !值得贊美的麟啊!
麟之角, 不觸人的麟頭角,
振振公族。⑤ 好比仁厚的公族。
于嗟麟兮 !值得贊美的麟啊!
①麟:《廣雅·釋獸》:“麒麟步行中規,折還中矩,不履生蟲,不折生草。” ②振振(zhēn zhēn真真):仁厚貌。 ③定:額。嚴粲《詩緝》:“有額者宜抵,唯麟之額,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觸,唯麟之角,可以觸而不觸。” ④公姓:公孫。 ⑤公族:族人。
《毛詩序》:“《麟之趾》,《關雎》之應也。《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箋》:“《關雎》之時,以麟為應。后世雖衰,猶存《關雎》之化者,君之宗族猶尚振振然,有似麟應之時,無以過也。”《詩三家義集疏》:“韓說曰:‘《麟趾》,美公族之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