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05 孔子問師

據考證,戰國時的列子實有其人,但今本之《列子》卻是一部偽托之書。《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列入道家。現在的版本是魏晉時人的托名偽作,晉張湛序,自稱是西晉末根據各種版本集錄而成。其中有不少是先秦的資料。在《列子·湯問篇》中,有一段孔子“觀小兒辯”的故事: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南朝梁元帝(蕭繹)所撰的《金樓子·立言上》中,也載有這個故事,文字大同小異,最后說“孔子亦不知日中天而小,落扶桑而大”。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科學問題,確實應該得出合理的解釋。在現在看來,有些現象已經是不難解釋的。如早晚看到的太陽比中午大,是由于人們的錯覺;中午的陽光比早晚熱些,是因為中午陽光直射,陽光在大氣層里走過的路程較短,熱量也被吸收得少了。自然科學家根據天文學、氣象學知識和地球的自轉、公轉以及我們在地球的位置等,完全可以測算出這種變化。古時候有些注釋家以為“圣人之生,所貴明道”,所謂“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因此對兩個兒童的辯論不感興趣,認為沒有意義。實際上是曲解了孔子,孔子謙虛好學,非常開明。當年的孔子雖然不能解釋這類問題,卻說明他的興趣很廣,并且甘拜孩子為師。傳說孔子就有一個七歲的老師,叫項橐(或作項托、項陀):

《史記·樗里子甘茂傳》:“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

《戰國策·秦策五》:“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

《淮南子·修務訓》:“夫項托七歲為孔子師,孔子有以聽其言也。”

《新序·雜事五》:“秦項橐七歲為圣人師。”

《淮南子·說林訓》高誘注:“項托年七歲,窮難孔子,而為之作師。”

《論衡·實知篇》:“夫項托年七歲教孔子。”

這是一個思想家和學者的基本精神所在。所謂“每事問”,就是了解現實,了解情況,進一步思考問題。樊遲請教如何種田,孔子說“吾不如老農”。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以擇善而從,不善而改。這里也包括了解兒童,向孩子請教。

孔子問師

原圖刻于山東嘉祥縣武氏墓群的石闕上(西闕闕身北面,武氏石闕銘之上)。

漢代畫像石中的《孔子問師》圖,主要是畫孔子俯身同項橐談話。在孔子見老子的場面中,有的也把項橐畫在中間,仰著頭與孔子對話,還舉起一只手,仿佛在發表什么高見。然而他畢竟是個七歲的孩子,畫面中最大的特征是手里拿著一個可推轉的玩具。

孔子問師

江蘇邳州龐口村出土,為祠堂的左壁。畫面分兩層,此為下層。

童子詰孔

河南鄭州地區出土畫像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钟祥市| 休宁县| 娄烦县| 濮阳县| 孝感市| 临漳县| 得荣县| 色达县| 永宁县| 青铜峡市| 广灵县| 堆龙德庆县| 滦南县| 秦安县| 楚雄市| 淮阳县| 吉水县| 七台河市| 佛学| 鄂州市| 沙坪坝区| 新乡县| 屯门区| 太湖县| 瑞丽市| 安丘市| 澄城县| 望奎县| 屯昌县| 长宁县| 普兰县| 灯塔市| 德庆县| 弥勒县| 怀柔区| 内江市| 马边| 常山县| 安庆市|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