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在十年后,習明義將上卷天書參透。這日晚間吃過了晚飯,習明義將妻子叫到洞外,說道:“我已經(jīng)將天書參透,不日便要兵解重新入世,以童身修煉。那時候我?guī)煾肝迦A老仙自當接引我。現(xiàn)在我將上卷天書傳授與你,等我兵解之后,你就每日勤加修煉。到你有所領悟后,便傳授給若蘭。我入世之后,師父即傳我中卷,那時候我再回轉(zhuǎn)找你們母女。”
慕連秋心中每日都在期盼夫君能傳授自己天書,可今日忽地聽習明義說要兵解入世,心頭卻又無比的惆悵。
習明義看出她的心思來,便勸道:“現(xiàn)在的分別只是短暫,他日重聚才是永久啊。”
慕連秋點點頭,卻已經(jīng)是雙眼含淚,柔聲說道:“奴家知道了,夫君,你要早些回來啊。我和若蘭等著你。”
習明義將妻子摟入懷中,說道:“又不是即刻就兵解,你要好生參悟這天書上卷,然后教授給若蘭。”
于是當下習明義便將上卷天書傳給了妻子。過了幾日,慕連秋早晨醒來,見習明義還在睡,便沒管去他。自己穿好衣衫做早飯去了。等到早飯做好,讓若蘭去叫習明義起來吃飯。
只聽若蘭一聲尖叫,大聲喊道:“娘,你快來看爹爹。。。。。。好像。。。。。。好像爹爹他。。。。。。”慕連秋聞言,將手中碗筷一扔,急忙跑入內(nèi)洞。見習明義依然躺在石床上,一動也不動。心中便料到了幾分。
等走過去一摸他身子,還有些余熱,知道習明義剛兵解不久。雖然事前有所告知,不過這突然說兵解就兵解了,慕連秋還是多少有些舍不得,畢竟日夜相守的夫君就此離開,不知要什么時候才能再見了。
若蘭這個時候已經(jīng)年芳十七,長得俏麗動人。又從小跟著習明義練習功夫,身材自是玲瓏有致。身手更是少有匹敵者。見父親突然去世,一下?lián)涞绞策呁纯奁饋怼?
慕連秋轉(zhuǎn)身對若蘭說道:“你爹爹其實并未死去,我現(xiàn)在也不知道怎么跟對你說。反正他日你自然會明白的。你現(xiàn)在快去山中砍些樹木來,將你爹爹遺體火化了。”
若蘭聞聽此言,便問母親原由。慕連秋也是因為一時傷心,不知道要怎么說起,反正東扯西說,大意就是你父親不是凡人,現(xiàn)在并不是死去,而是重新投胎修煉。
若蘭雖然才十七歲,卻十分聰明,又常聽慕連秋講起一些神話故事來,自然也會說起道家修仙之說。便也覺得父親或許也是此中人。心頭便也不那么傷心,反倒是安慰起慕連秋來,說道:“娘親你不要傷悲了,既然爹爹是要修仙的人,以后不就連我們也一起成仙了。女兒這就是去砍些樹木,將爹爹火化了罷。”
說完便起身出去砍樹木了,然后兩人合力將習明義尸體火化。之后慕連秋便每日參修天書上卷,到自己有所領悟的時候,又開始教授女兒。若蘭見母親果然也在修煉仙法,心中十分高興,便也乖乖跟著母親修煉天書。
習明義在夜晚夢中得師父五華老仙相助兵解,然后重投入世,又得五華老仙指引,此后精心傳授習明義天書中卷地缺。三年后,習明義重回峨眉,不過身形卻是孩童。但道行已然不弱了。
這日慕連秋正和女兒在洞內(nèi)打坐,忽聽洞外一陣疾風,這時候慕連秋飛花摘葉,隨手傷人,耳目聰明,靈臺清澈,周圍稍有動靜就能知曉。
只見一道紅光飛入,從中化出一個孩童。慕連秋只一見,便覺得此人就是習明義。于是開口問道:“來人可是明義?”
那孩童笑著點頭說道:“夫人,正是我啊。”
慕連秋雖然漸漸修道,可心中卻也是無時無刻不在掛懷習明義。這番見到,喜上心來,說道:“夫君,這三年多,我和若蘭想你想得好苦啊。”
這時候習若蘭見那孩童自稱是自己的爹爹,心中雖然高興,不過卻見是小孩子一個,總覺得有些怪異。習明義看見女兒神態(tài),又如何不知她心里想的什么呢。
于是身子一晃,一道白光從體內(nèi)散出,瞬間形成一個人形,與真人無異,仔細一瞧,正是當年習明義兵解時的模樣。
慕連秋同女兒見此,大感神奇,問道:“這是元神出竅么?”
習明義答道:“恩,我將元神幻化成當時的模樣,這樣你們母女就不會覺得生疏了吧。”
慕連秋笑答:“不過夫君肉身,仍是孩童一般哩。”
再看習明義那孩童肉身,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仿佛石像一般。習明義也不去管他,只用元神行動。三人坐定后,習明義問了問慕連秋母女這些年來的情況,然后又說自己當時兵解,受師父指引入世,如今修得天書中卷,參透之后還當兵解度劫一次,便能悟道大證。
慕連秋十分歡喜,便問道:“那我和若蘭何時才能如此?”
習明義答道:“這要看你們的悟性和道心了,少則幾年,多則數(shù)十年。”
此后三人便在這洞中一同修煉,二十年后,習明義同慕連秋一同兵解入世,而女兒此時凡心未清,仍不能參透天書。是以習明義夫婦只得自己先重新入世修煉,此后再精心教授女兒。
這時候習明義已經(jīng)兩次入世,開始參修天書第三卷。而慕連秋也是入世已童女之身修煉,修習第二卷,自然能修得道法上乘。不過女兒習若蘭卻仍然在修煉第一卷。這日習明義夫妻二人正在打坐。忽地一道金光同一道紅光飛入洞內(nèi)。
金光中化出一個老道士,紅光中化出一少年。習明義立即相迎,口稱師父。慕連秋見此人正是當年的老道士。此時的慕連秋已經(jīng)得道,不似以前那般,便也起身相迎。
五華老仙打量一番洞府,說道:“你這洞府倒還僻靜,這是我新收的徒兒,助我煉丹草藥。名叫穆子陵。子陵,還不參拜師兄同慕道友。”
說罷,那少年朝著兩人拱手說道:“子陵參拜師兄,慕道友。”習明義和慕連秋還了一禮,說道:“恭喜師父又收一高徒。”
五華老仙笑道:“他可調(diào)皮得厲害,不過每日采藥煉丹,倒也有了些章法。我此生就只收了你們兩人為徒,以后你們要多加扶攜。”
穆子陵聽五華老仙說他調(diào)皮,站在他背后吐了吐舌頭。慕連秋見到抿嘴想笑,覺得這孩子頗為好玩。
可誰知五華老仙咳了一聲,說道:“子陵,不得無理。在師兄和穆道友面前,怎能如此。豈不讓人笑話。”
穆子陵被五華老仙教訓了兩句,憋起嘴巴,也不說話,模樣顯得十分可愛。
五華老仙又說道:“明義,我此番前來,正是有件事要告知你。”
習明義見師父神態(tài)自若,心頭也料得一些。便順著問道:“不知師父有何事告知弟子?”
五華老仙正要開口說話,穆子陵卻搶先一步,同時用手指了指五華老仙,快速說道:“他要飛升當老神仙去啦!”
慕連秋噗嗤一聲就笑了出來,隨即發(fā)現(xiàn)失態(tài),趕緊收住。就連習明義也覺得自己這個師弟真是十分可愛。
五華老仙回頭瞪了穆子陵一眼,那穆子陵卻趕緊用雙手捂住嘴巴,不停搖頭,表示不再開口插話了。
五華老仙這才對習明義說道:“我不日即將飛升,所以特來將道統(tǒng)傳給你。派中的事務你也幾乎知曉。其他三派掌教還有同門道友那里我已經(jīng)飛劍傳書說明此事了。以后,你便是我御劍門的掌教。這掌教印信我現(xiàn)在傳給你。”說罷伸出手掌,掌心化出一柄五彩小劍,慢慢旋轉(zhuǎn)著,上面用篆書刻著御劍教尊印信。
習明義不敢怠慢,趕緊上前跪拜領受。這時五華老仙將手一揮,那柄五彩小劍便飛入習明義體內(nèi)。同時說道:“這洞府我看不錯,就作為你修道之地吧,此洞府還未取名吧,就叫天地聚靈洞如何。”
習明義說道:“謹遵師父之命。”
五華老仙又對穆子陵說道:“還不參拜掌教。”
穆子陵突然收起剛才的頑皮,恭敬的朝著習明義拱手說道:“子陵參拜掌教師兄。”
五華老仙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我飛升之日不定,不過日期已經(jīng)不遠。到時候你和子陵都不用前來送我。我飛升之時,肉身自會化入地下。你師弟穆子陵修道之所乃在安徽齊云山洞天福地,無事之時,可以前去一同參修道術,他對修煉丹藥還頗有造詣。好了,為師還要去會幾個朋友,先行離去了。子陵,同師兄拜別。”
穆子陵拱手說道:“掌教師兄,穆道友,就此拜別,來日再會。”
習明義同慕連秋也拱手道別,相送到洞外。那五華老仙同穆子陵腳一蹬地,破空而去。兩人剛走,慕連秋忽地朝習明義拱手說道:“在下慕連秋參拜掌教。”做得煞有其樣。
習明義不禁笑道:“夫人你這是取笑我。”
慕連秋抿嘴一笑,說道:“夫君,你說我算是你們御劍門的人么?”
習明義說道:“如何不算,要說起來,你本應是我的徒弟。不過我傳你天書,你又是自己修成。就算是同輩道友了吧。你可切莫再取笑我這掌教之職了。不過身為掌教,就要關心著門中事務。好在御劍門乃玄門正宗,其門下弟子人人自律遵守教規(guī)。我也不必多為費心。”
慕連秋問道:“怎么御劍門有許多門人嗎?”
習明義點頭說道:“同門道友均在各地參修,只不過少有露面罷了。我此番繼承道統(tǒng),翌日也是要同其他道友會面一番才是。還有其他三派掌教那里,也需去拜見一番。那時候我自當帶著夫人一同前去。”
之后習明義夫妻又先后兵解入世,此番習明義乃是三次入世,已躲過天劫,便能得道飛升了。而慕連秋也是開始修習第三卷天書,期望和習明義一樣能夠度過劫數(shù),飛升入仙。不過他們的女兒若蘭,自從跟著慕連秋學會一些道法之后,便整日出外游玩,仗著道法在身,專去那些奇險峻景,也不思修煉。
是以到了現(xiàn)在,已然從十七八的小姑娘,長成了老姑娘。看著父母現(xiàn)在已參上乘,才覺得自己這樣整日游玩誤了修道。便收了玩心,專一修煉。十五年后,終于參透天書,避劫兵解了。
期間習明義道法大成,因為所居洞府名叫天地聚靈洞,是以人稱天地老祖。而且還收了兩個道童,這兩個幼童本是被人遺棄在山中,恰巧習明義路過,也算是與那兩個孩童有緣,便帶回了洞府,收為道童。為年幼者取名張清風,年長者取名李明月。讓慕連秋代為撫養(yǎng),且傳下道法,讓他們每日修煉。
這時候習明義已經(jīng)料到自己十五年后便要飛升,但是自己卻也陷入了當年和他師父一樣的困境,沒有徒弟,衣缽無人繼承,道統(tǒng)也無法傳下。于是習明義也和他師父當年一樣,云游四方,想尋找兩個天生仙骨的好徒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