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子不習武是有原因滴
- 葬宋
- 我愛吃大餅
- 2760字
- 2020-11-17 14:04:41
當天晚上,老太君特意將楊文舉叫到自己的房里。此時房中只有一老一小,桌上的蠟燭在不停的跳動著。使得房間里忽明忽暗,老太君笑道:“小二啊!太君問你,你為何不想習武,而去從文呢?”
常言說的好:人老精,鬼老靈。老太君今年已經七十三了,吃的鹽比楊文舉吃的大米都多。早就看出來這楊文舉根本就不是怕死的人,在他剛會走的時候就看著自己太爺爺和大爺爺到七爺爺的牌位發呆。那天就自己看見了,而且還在自己太爺爺的靈位前念了一首詩:‘矢盡兵亡戰力摧,陳家谷口馬難回。李陵碑下成大節,千古行人為感悲。’聽了這首詩,老太太也淚流滿面,這句說的不就是自己的老伴嗎?
楊文舉笑道:“老太君!小孫孫怕死,正所謂: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小孫孫胸無大志,還是在家本本分分的好一些。”
“太君想聽實話!”老太君表情有些微怒的看著楊文舉,今天必須要把這小子怎么想的給問出來。要不然又被這小子給躲過去了。
楊文舉此時也知道,今天要是不說出個子丑寅卯來是肯定過不去了。耷拉著腦袋說道:“呃……我想問奶奶一句,您覺得當今的皇帝信任我們楊家嗎?”
“這……”老太君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她也是沙場的老將了,每每上陣必打白色令字軍旗,又都稱她為“令婆”。追隨丈夫為國徵戰幾十年,其夫及七子一孫皆為國捐軀。太祖皇帝封令婆為歸命無佞侯、一品誥命夫人,位列五老陰侯之輔。 而這一生屢受奸臣排擠、打擊,其實不是打擊她自己,而是打壓楊家。老太君是楊家的頂梁柱,她要是完了。整個楊家也就是算到頭了。
楊文舉見老太君也是十分的為難,笑道:“ 烽火煙消鎮節安,君臣作樂夜深闌。幽遼未下中原患,忘卻當年保治難。血戰當年報主志,斬堅入陣幾千重。英雄功績今何在?回首沉吟夕照中。太君,您覺得小孫孫的這首詩做的如何?”
楊文舉說這首詩就是想說,現在人家老趙家根本就不信任咱們這些打工仔。你就是為了這個國家累死了還能怎么的?這樣的皇帝就欠收拾!
太君沉默不語,看著楊文舉眼睛露著精光。今年他才六歲啊!居然會有如此的心機,雖然心里震驚不已,可還是未表露出來。言道:“你這臭小子莫要太悲觀了,想我大宋……”
楊文舉搖搖頭說道:“天下英雄角逐秋,一時豪杰總歸投。三關兵馬中原盛,威震番庭志氣酬。想當年爺爺也是威風的緊啊!可到頭來卻郁郁而終。萬馬軍前建大功,斬堅入陣見英雄。如何未遂平生志,反致亡軀亂箭中?我七爺爺死的冤啊!單馬宵征恨不平,君王何以重奸臣?誰知禍起蕭墻內?詐死埋名不忍聞。我五爺爺算是有大智慧的人啊!”
老太君看著楊文舉,一陣陣的失笑:“你這孽子好不曉事!可國破家亡的道理你小子能不懂嗎?你知道遼國勢大,沒有你太爺爺和你七個爺爺和你那些奶奶們頂著會有多少百姓橫遭慘死?我楊家一門忠烈,怎么出了你這個喪志的小子!”
楊文舉苦笑道:“老太君,這事情沒辦法的。這就好比做買賣,人家本家覺得咱們楊家慢慢的要說話算了。所以要打壓咱們,你還不敢進隨了人家的意愿?”
“打壓?”老太君一愣生,說道:“這是從何說起啊!朝中之事老身已經很少過問了,想那龐文與那丁謂之流倒是有的。可……”
老太君并沒有覺得現在的真宗皇帝如何的打壓楊家,雖然很多的事情做的有些過格。畢竟年紀輕,即位的時間也不是很長。況且朝中還是有很多的忠臣在,并不像楊文舉說的那么悲觀。況且自古忠臣和奸臣哪朝哪代沒有?
“老太君!您當皇帝真不知道他老丈人什么人性?人家是故意留下來打壓我們楊家還有包伯伯和寇大人的!就好比前幾天那個呼延家的‘雙王’因為調戲西宮娘娘龐賽花,全家三百零三口都被打靶了……咳咳!砍了頭,因為什么?傻子都看得出來那就是因為呼延爺爺得罪了龐太師,所以才落得這般下場。可事情真的就是這樣嗎?”
老太君聽完,失手想桌上的茶碗打碎。這小子居然會這么說,自己與那呼延家可是祖祖輩輩的忠臣啊!為何要打壓我等,喘了口粗氣問道:“難道從中還有隱情?……你可是發現了什么?”
楊文舉苦笑道:“老太君,您細想想。那雙王都多大歲數了?說他‘調戲君妻’他有那心,他也得有那力啊!況且外面那么多的宮女太監,他傻嗎?至少也得找個夜伴子時,小橋邊柳樹下的時候啊!再退一萬步說,雙王猴急!可那連床都沒有啊!太君,雙王到底有沒有調戲龐賽話這根本就不重要。最主要的是陛下相信這個是真的,他雙王就是調戲了西宮娘娘了!現在呼延家還剩下誰了?老太君,您說這雙王他們得罪誰了?”
此事皆因雙王將龐太師給打了,后來西宮娘娘龐賽花用計說是要去大相國寺禮佛。特意要求呼延丕顯伴駕,在沒人的時候將自己的衣衫撕破。誣陷呼延丕顯‘調戲’她。結果全家三百零三口被人給殺害了,其死去的人都被埋在雙王府里。百姓稱其為肉丘墳。
但是他的兒子呼延守信和呼延守用兩人逃了,至今生死不明。正所謂: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一朝身負屈,千古遺恨多。美女嬌音豈是良,傾城傾國敗夫郎。 唯將媚語迷君意,只恐他年難主張。
“的確如此!”老太君點點頭,聽了楊文舉的分析覺得還真是這么回事。突然想到楊文舉剛才居然說的那么不堪,呵斥道:“住嘴!小小年紀,剛才都是說的甚么話?”
“哦!小孫孫錯了!”楊文舉看著老太君的表情笑嘻嘻的接著說道:“您在想想,我老子……我爹和我娘都是手握兵權的人,而且我楊家的門下戰將云云,您說陛下能饒得了我們楊家嗎?我大哥研習武藝,我在研習武藝。等我們哥倆起來咱們楊家和呼延家有什么不同了?”
老太君一聽完如遭雷擊,急忙否認道:“不會的,不會的!陛下剛剛登基不久,……他怎么可能如此的做?”突然打了一個激靈,脫口而出:“……這一切都是先皇的安排?”
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老臣子大多都要替換掉。主要的原因就是新皇的年歲比較小,壓不住他們。二來,擔心老臣子居功自傲。不把皇帝當回事,這樣皇帝的權利和威信就會大大下降。
有些明白事的大臣,直接就是告老還鄉。保住一生的富貴,自己的兒子在朝里當個小官。皇帝看著你挺懂事,將你兒子在調上來幾級。一來顯得皇帝對于這幫老臣子是念舊情的,二來這個官員的兒子也會感激新皇。三來朝中大臣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變動。這就是為君之道啊!
正所謂:同時一脈舊英雄,輔宋平遼立大功。 先帝念臣加社稷,一朝涂滅逐孤鴻。
楊文舉點點頭,說道:“老太君,您現在終于想明白了吧?為什么陛下要廣招美女陪王伴駕?他不知道這是不對的嗎?你看看同意的人,在朝中是何等的榮耀?那包伯父與寇伯父雖然沒動他們,但是陛下把他的老丈人給提了上來。開始的時候那龐文奸賊斗不過包伯父等人,又把龐賽花弄進宮給他老丈人撐腰。這是為什么啊?隨后雙王被殺,那龐文勢力見大,不出小孫孫所料。包大人明日定會加官進爵,出面的應該不是陛下而是太后!”
“嘶~!”老太君聽完心里打鼓,這分析的可是頭頭是道啊!急忙問道:“那……那依你的意思我楊家該當如何啊?”這么說來,真宗廣納美女其實這就是‘指鹿為馬’啊!沒想到朝中這么多的大臣,卻讓一個娃娃給揣摩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