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客氣
2012年我去杭州看演唱會時認識了一個姑娘,她坐我旁邊。
沒多久天下大雨,我沒帶傘,姑娘就和我撐著一把傘,但大風大雨的一把傘根本不夠兩個人撐。
我過意不去,就示意說自己不用撐,淋雨對男生來講沒什么。
姑娘執意要給我撐,說是我不撐她也不撐了。
后來雨停,姑娘渾身濕透。
演唱會結束后我請她吃夜宵,說怎么著都得請頓飯。
和我一起的是三個朋友,和她一起的還有兩個女生。
吃完飯兩撥人基本聊熟了,有個女生指著我說:“你特別像一個人。”
我正盯著羊肉串,心想,難道我像金城武的事情暴露了?
朋友插話:“我知道,一定是像趙本山。”
那女生接著說:“你特別像她的前男友。”
我察覺來者不善,一頓埋頭苦吃,這個話題也就被我們這么糊弄過去了。
第二天我們要走,姑娘也去虹橋,我比她早出發一小時。
我們一起買了個早飯,我們都沒說話,臨走前互留了電話。
回家以后特忙,我很快就把這回事忘了,很久以來我們也沒有聯系。
大概一年后我接到她的電話,看著名字一時間都想不起來是誰了。
姑娘一聽到我的聲音就情緒失控了,說:“今天我來看演唱會了。上次看演唱會看到有人特像你,我一瞬間都以為你來了。”
我剛開始還想解釋,后來才明白她以為自己撥的是另一個號碼。
演唱會結束后她給我來電話,說:“對不起,我剛才情緒失控了。”
我說:“沒關系,正好讓我聽完了一首歌。”
她說:“謝謝你。”
我問:“謝什么?我什么都沒做。”
姑娘說:“謝謝你沒有掛電話。”
我們就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那時是我的假期,我也會常回復,才知道她在杭州看演唱會時剛和男友分手,打前任電話時他一直不接,后來直接關機。
再后來有一天她說:“謝謝你,我覺得我現在醒了。”
我說:“那就好。”
然后我們就再也沒有聯系。
我都忘了這個插曲,直到后來聽姜婷說起她以前的故事。
姜婷從高中就喜歡林愷,但林愷在好幾年里一直都不知道姜婷的存在。
姜婷是林愷的初中學妹,姜婷上的高中和他所在的高中恰好是對門,兩人的學校只隔了一條街。
每天放學姜婷第一時間就往校門外跑,就為了遠遠地看林愷一眼。放學時人潮涌動,能把那條街擠得水泄不通。姜婷每天都拼命地往前擠,她也不知道為什么總能在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他,而林愷對這一切卻一無所知。
暗戀的人都具備了一種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到對方的超能力,卻也都缺了另一種讓對方一眼就看到自己的超能力。
懵懵懂懂到了高三,這期間姜婷不止一次想搭話,可她連和林愷先做朋友的勇氣都沒有,永遠是這么遠遠地望著。她有個閨密和林愷是同班,她就通過閨密了解林愷平日里的情況,讓閨密誓死不要把她的這個秘密告訴他。
當知道林愷要考去南大時,她對自己發誓,總有一天她也要去南京。
等到她變得足夠優秀時,她一定要站在老林面前說:“老娘從初中就注意到你了,現在終于能告訴你了。”
后來姜婷真的考上了南大,他卻在大二時出了國。
姜婷說:“從那天起我走路就不再東張西望了,因為我已經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再在街上遠遠地看到他了。”
姜婷是在她生日時講起這個故事的,我們都問:“然后怎么樣了?”
姜婷說:“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只是如果沒有這個人,或許我不會上南大,或許我就不會認識你們。”
后來姜婷真的變得足夠優秀,可她已經把老林放下了。
她說反正這都是她一個人的故事,或許他從一開始就沒必要知道。
“那么,還是應該感謝相遇吧。”
她這么把她的故事收尾。
其實這兩個故事之間毫無聯系,只是讓我想到了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一個過路人。他只是經過你的身旁,你知道他不會走到你的生活里,卻在無意中給了你些許力量。
他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人,還是一個遙遠的偶像,這都無所謂了。
后來他消失在你的生命里,你們之間再無聯系,或許你們之間從來就沒有過什么聯系。
他就這么經過,然后消失。
或許對于另一個人來說,你也是這樣的存在。
在需要力量的日子里,有個人出現,那么謝謝你。
盡管你聽不到,盡管不知道未來的你會去哪里,都感謝你曾經出現過。
如果我恰好路過你身旁,給了你一些力量,那么也不需要客氣。
有些人相遇,就是為了告別。
往后的日子里,我們都不要辜負自己。
BGM:Timbaland If We Ever Meet A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