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捅了捅小和尚說:“趕緊去問問你師傅你們倆現在叫啥?我們總不能一直叫你小和尚吧?”
小和尚顛顛的去找自己師傅商量。結果大和尚隨口一句話就把他打發回來。“師傅說了從今天開始師傅他老人家就叫莫是非,小和尚我則名叫莫小四。師傅是向導,我是小廝,用著這名字很是相配。”
一行四人就這樣悠閑的晃進了文圣廟,有大和尚在前邊充當向導賣力的介紹,小和尚便充作了小廝,結果引來無數路人的側目。這也不怪別人,想想這樣的兩個小公子帶著倆和尚的陣容確實讓旁人忍不住好奇多看上幾眼。
這文圣廟,前有孔圣殿,后有孟圣殿,又有文昌閣、名宦祠、明倫堂、奎星閣等等。進入孔圣殿,迎面就是一尊一丈多高的坐像,莫是非唾液橫飛的介紹道:“這便是孔圣殿所拜的先圣孔圣人了。說到這孔圣人,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首先提出了仁的學術思想。據說孔圣人的直系弟子就有三千多人,其中優秀的就多達七十二人,小官人過來看看,他座下四位就是他最有名的四位弟子,分別叫做顏回,子路,冉有,子貢。”
陸慶眉頭微微一皺,“不是說孔圣人門下是孔門十哲嗎,怎么到你嘴里就只剩下四個了?”
莫是非聽陸慶這么說也不反駁,反而眉開眼笑的贊道:“小官人也知道孔門十哲啊,果然是出身書香門第……”
陸慶沒好氣的一撇嘴:“少拍馬屁了,本小爺可不是那勞什子的書香門第出身的。——你繼續說就是。”
莫是非也不介意,繼續笑嘻嘻的說道:“孔圣人門下,確實有‘四科十哲’的說法。《論語.先進》有載,‘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小官人知道《論語》 吧?”
陸慶也懶得理會他,略微偏了下頭,示意他繼續。徐弘卻張大嘴看著莫是非,顯然是不明白,這么個招搖撞騙的假和尚,怎么能說出這么引經據典的高深言論來。陸慶看到徐弘的樣子,心里卻腹誹道:“這小子也太不爭氣了,這么幾句話,就表現的這么傻氣,真是沒見過世面的。”
莫是非看著徐弘的樣子卻覺得很是受用,更是眉飛色舞的繼續解釋起來,“最初建文圣廟的時候,主殿當然是要立孔圣人及座下弟子;可是孔圣人的弟子之眾多,別說剛才小官人提到的那孔門十賢,光那七十二門徒就都夠格立在主殿了。可是這主殿沒理由建那么多像啊,再說了,想必也沒那么大地方擺。于是國子監,翰林院的那些大儒們,便聚集一堂,研究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終于定下了顏回子路,冉有子貢四人。”
陸慶聽莫是非這么解釋,反倒噗嗤一笑。莫是非和莫小四齊齊盯住陸慶,不明白他為什么發笑,陸慶也覺得自己在孔圣人面前這么發笑有點不妥,只是低聲解釋道:“就這么簡單的理由?怎么聽都不是能讓人滿意的說法啊。”
徐弘則在一邊奇怪的問道:“為什么是七七四十九天呢?”
莫是非摸摸自己的大光頭,理直氣壯的說道:“我師傅就是這么教我的,我師傅還說了,是我師傅的師傅教給我師傅的。”
莫小四在一邊也跟著點頭說:“我師傅也這么教我了, 將來我就能跟人說了,是我師傅的師傅的師傅的師傅傳下來的。”
陸慶瞅著這對寶貝師徒,也不打算繼續深究了。徐弘卻在那掰著手指還在繞兩個和尚剛才嘴里的師傅的師傅的師傅之類的,末了還一臉疑惑的問莫小四:“是不是多了一個師傅啊?”
莫小四沒好氣的瞪了徐弘一眼。
徐弘立馬又不吭聲了。
四人一下都無話了。陸慶又打量了一番殿上的孔圣人塑像及下坐的子路顏回等四位名徒。又帶著徐弘和兩個和尚假假的拜了幾拜。
至于后面的孟圣殿里供奉的自然是孟圣和萬章、公孫丑、樂正子等。陸慶照例帶著幾人似模似樣的拜上幾拜。
此處文圣廟有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圣廟后另有一個賢人堂,當中孔圣門徒七十二孟圣門徒一十七,再加上隔代傳人,林林種種,各色賢人共計七百二十九尊賢人的塑像。
這些賢人塑像通常是文士形像,身著青衫,簡樸清凈,或手執竹簡,或手握書本,甚至不乏腰挎長劍之人,反映的是現實中不同時期讀書人學識淵博,睿智安詳的德性。這些賢人造型逼真,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既有莊重嚴肅之體態,又有歡快活潑之生活韻味;有的喜怒哀樂,有的隨意自在;有的莊嚴慈祥,有的玩世不恭……
這上千的各代名人,對于陸慶這個整天專研所謂歪門邪道的人來說,大部分以前還真沒聽說過,挨個的讀讀他們的生平,倒也真算是開了眼界,見了世面。
揚州歷來為文化中心,讀書人的圣地。所以揚州的這處文圣廟為天下名士入門祭祀之地,這里的廟祝自然不是和尚,他們大多都是儒門名人,吃的是朝廷的俸祿,從上至下受封七品到九品不等,可以說這里的廟祝可不是誰都能當的,無不是出身名門或是師從大儒之輩,經朝廷封賞,又派遣至此的,大多數在此鍍金之后,再在朝堂之上賦于重任之人。可以說,是不少世家子弟恩隨蔭庇的好去處。
不過幸好如今天下風氣甚好,此等皇恩蔭庇之所對讀書人一直都是大門敞開的。由于此處的特殊性,來這廟里的都是各地學子或是來此求科舉高中,或是求升官發財的讀書人。
就如揚州書院一般也是全國聞名,但是能夠入讀的無不是達官顯貴之后,像陸慶這種商賈子弟,其實是很難進入揚州書院讀書的。雖說當今天下對商賈還算比較扶持,畢竟還是屬于不入流的行當,多少還是尷尬的地位。
但是誰讓人家舅舅多呢!陸慶那八個舅舅里還是有兩三個在朝廷入仕的,更別說還有那么一兩個占據著太醫院的院判,御醫之職的。
拜完孔圣人和孟圣人,又走完賢人堂,至于什么文昌閣、明倫堂、奎星閣之類的,四人也走馬觀花的過了一遍,莫是非那假和尚倒是很賣力的介紹了一番,直說的口干舌燥,頭昏眼花。
看著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陸慶小手一揮:“走,咱們出去吃點東西去。”徐弘和莫小四都歡呼起來,莫是非也笑瞇瞇的越發偏離他所扮演的那個得道高僧的形象了。
出了文圣廟,果然就看見路邊攤都陸續擺了出來,除了文房四寶,其他各色小物件五花八門,種類齊全的很;隔一段距離就看見有小吃的攤沿路擺開來。
說起來這條路是通往文圣廟的,這條路上的夜市卻是為普通百姓而設的。所以才有這些隨處擺開的小攤,光顧的也大多是晚上出來看熱鬧的人,自然也不乏陸慶這種拜完圣賢仙人的學子。
四人找了個小攤,就在邊上的桌子圍坐下來。徐弘卻不肯安生,一副可憐巴巴的樣望向陸慶。陸慶自是知道他的意思,拍拍他的肩,“咱們先在這里隨便吃點,填填肚子,一會逛過去,再吃其他的。”徐弘當即嘴都笑開了。
小吃攤邊上是個老道,一桿白幡,上書“鐵斷神算”四個大字,一張書桌,面前文房四寶。莫小四賊賊一笑,對莫是非說道:“師傅,你看,人家口氣比你可大的多了。除了鐵口直斷,還有神算呢。”莫是非只是咪眼笑著,也不言語。老道白發須眉,老神在在的,看見陸慶一伙,生意都沒拉一下,陸慶低聲問莫小四:“不是你們的老熟人吧?”莫小四臉一紅,低頭去喝面前的茶。
另一邊卻又大搖大擺的走來一伙人。前面是兩個十三四歲小公子,看樣子也是哪個書院的學子,不過排場比陸慶他們可就大了很多,后面還是幾個小跟班。邊上那個老神在在的老道卻突然叫道:“算命算命,算今生,算來世,算姻緣,算運氣……”那兩個跟陸慶年齡相仿的小公子,果然不負那老道所望的坐到了老道的攤子前。
老道瞇縫著雙眼,故作高深開口就問:“兩位算什么東西?”
其中的一位小公子卻立馬大怒,站起來就吼道:“給我打!”
老道愣住了。
陸慶一伙也驚呆了。
小跟班后走出兩個臂寬腰圓的大漢,上前就要揍那老道。老道急急忙忙問道:“慢來慢來,老道沒招你們惹你們,你們憑什么要打人?”
小公子氣哼哼的說道:“敢說你家小爺算什么東西,誰給的你膽子!”
老道又是一愣。
邊上的人卻都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