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云五軼事
-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王云五
- 金炳亮編著
- 601字
- 2020-10-28 09:24:14
第二篇 眾說王云五
為了多視角反映王云五的生平和品性,本篇選入的文章起自1928年,直到2017年,時間跨度長達九十年。文章內容既有王云五尚未出名前的新聞報道,也有他成名之后的專業評述,還有他去世之后門生故舊的懷念之作。文章作者既有中國大陸的,也有港臺地區的,甚至還有外國的。個別新聞報道有不實之處,以“編者注”方式標出。篇目大致按最初發表的時間排序,各篇文末標明最初發表的時間和所刊發的出版物。
程志政
疇昔之夕,予以事謁范九費公。公,予之父執也。文章道德蜚譽江左。近方膺商務之聘,與發明四角檢字之王云五先生,過從甚密,承告先生生平佚事數則,頗繞興趣,援記之以實自由談。
先生粵人,幼家赤貧。性嗜學。奉命習商,非所愿也。暇即從事研習英文,頗有進益;久之來滬,就某初級中學教職,當時如胡適之朱經農輩,皆先生之高足,自是益淬于學。舉凡哲學教育政治學等,無不研求。先生之名,亦于焉大震矣。
客歲先生為綁匪所架,索價至五十萬之多,蓋匪徒目先生為富有者也。實則先生數十年來,肆力于學,幾忘饑渴,即有所得,多付之于書冊。匪徼五十萬元之不可能,即十一之數,亦未由籌措。厥后磋商再四,始以二萬元釋出。此二萬金者,悉由旅滬諸粵商所襄助。粵人固俠腸,然亦私淑先生之能為桑梓爭光也。
先生自奉甚儉,辦事有力,規劃嚴密。此次全國教育會議,得先生之助甚多。公余之暇依然手不釋卷,實行其學者態度。好學敏求,可風也已。
(原載《申報》“自由談”1928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