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空之光如何照亮文明:中國早期天文學與文明若干專題研究
- 徐鳳先
- 699字
- 2021-09-10 16:41:25
第三節 關于大汶口文化屬性的討論
出土所論刻畫符號文字的莒縣陵陽河遺址、大朱家村遺址和安徽蒙城尉遲寺遺址都屬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考古學界關于大汶口文化與古史記載的關系的討論已經有近30年了。唐蘭認為,大汶口文化即少昊文化。“太昊的都在陳,是現在河南省淮陽縣地。少昊的都在魯,是現在山東省曲阜縣地。太昊大概在少昊前,所以關于少昊的文獻比較多。……大汶口文化遺址很廣……這個文化區域正是文獻上的少昊文化區域。”
嚴文明認為,大汶口文化是“遠古夷人的文化”,“在古史傳說中,東夷的先祖有太昊和少昊兩個集團,還可能有蚩尤和九黎集團”,“少昊集團及其后人實已遍布汶泗、沂沭、濰淄流域各小區”,今曲阜即少昊之虛,莒縣也是少昊族后裔所居之地。“太昊集團活動的地方似略偏西偏南”,“太昊的時代就應在大汶口文化晚期”。
杜金鵬作了更詳細的考古器物分析,結合之前研究者的觀點,得出“根據他們的研究似可認為,大汶口文化是古代東夷族——主要是皞族(太皞、少皞)——的文化遺存。穎水類型很可能就是古代太皞族之文化遺存。”
欒豐實認為,太昊和少昊“應是同源的。……兩大部族時代相若”,“豫東、皖北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可以和古史傳說記載的太昊系部族相聯系”,“少昊系部族的主要活動區(或者說中心分布區),大約是在自泰安到徐州一線的汶泗流域地區。”
總的來說,大汶口文化是太昊和少昊的文化,太昊和少昊都是東夷族,他們之間有著很近的親緣關系;具體細分,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可能是少昊族,而河南和安徽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可能是太昊族。
大汶口刻畫符號文字在山東多地和安徽蒙城尉遲寺遺址都有發現,也即古文獻記載的太昊氏和少昊氏活動的區域,都有這種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