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廣東漢樂新三百首
  • 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
  • 1177字
  • 2024-03-28 12:51:40

張高徊

繼《廣東漢樂三百首》傳世之后,時隔12年,這本《廣東漢樂新三百首》又編成付梓了,作為一位漢樂工作者,我感到由衷高興,因為在廣東漢樂這個寶庫里又增添了豐富而重要的內容,它為我們繼承弘揚傳統漢樂打下了更深的基礎,提供了更良好的條件,廣東漢樂振興有望!

廣東漢樂源遠流長。千百年來,經過無數先輩的實踐和創造,發展至今天,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許多曲譜和音響資料,實屬幸事,我們要感謝先輩們的辛勤勞動。1981年我接受組織藝人對廣東漢樂樂曲進行搶救、挖掘、整理的任務,這期間,收集、閱看、核校了許多樂譜資料,深受先輩饒君谷、李揚喬、何育齋、錢熱儲、李藍田、饒碧初、饒淑樞、黃娘德和當代余敦昌、羅璉、李德禮等老藝人畢生致力于漢樂繼承發展的精神所感動。是他們在過去社會落后的物質和工作條件下,完全用心記、口傳、手抄的方法,逐句逐條把樂曲一代接一代傳承下來,給后人留下寶貴的財富。

關于漢樂曲譜、文字資料的收集、研究、整理工作,我要借此多談一下漢樂家李德禮先生。李先生是大埔縣雙溪鎮人,省音樂家協會會員、省漢樂研究會副會長、縣漢樂研究會顧問。他自幼喜愛漢樂,習古箏、琵琶,技巧師法漢樂家羅九香、饒碧初先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他善于發展創新,曾創作和演奏漢樂曲《向陽花》、《魚躍平湖》,受到專家和聽眾好評。他很注意漢樂理論的研究,撰寫過很多有關漢樂的論著,其中《介紹廣東漢樂》六講,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播放。他十分認真搜集、整理廣東漢樂曲調,并能把資料系統化、規范化。新中國成立以來,他主編、印刷出版過《大埔民間音樂》1、2、3集,《鑼鼓經》,《嗩吶曲牌》,還編輯有《小調曲集》。1981年參加編輯《廣東漢樂三百首》時也出力很多。他為廣東漢樂的繼承、發展立下了許多功勞。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李德禮先生一度被視為收藏“四舊”的人物,造反派勒令他交出了一大麻袋他苦心搜集保存的傳統劇本和曲藝資料,并付之一炬。他痛心之余,卻慶幸保存住了特別鐘愛的漢樂曲譜資料。這幾年,李先生退休旅居羊城,卻仍然心懸大埔,記掛漢樂事業,積極支持我們搞好縣漢樂研究會的工作。他連續為會刊《漢樂研究》撰寫稿件,提供資料,為研究會的業務建設獻計獻策。1993年9月他自穗返埔,抑不住高度的熱情和責任感,提出了編印出版《廣東漢樂新三百首》的重要建議。他說:“我收藏的這部分傳統曲調,不是我個人創造的,是前人的勞動成果。我現在年紀多了,應該把它獻給廣大漢樂工作者和愛好者,讓它為漢樂的繼承、弘揚發揮作用。”他這種以事業為己任的崇高思想,博得了領導和廣大漢樂同仁的贊揚。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而歷史的長河中總會涌現一些突出人物,對人民事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從廣東漢樂發展的一定歷史看,我認為漢樂家李德禮先生堪稱為漢樂事業的突出人物。在此,我向李先生致誠摯的敬意!祝愿他身體健康,不斷為漢樂事業多作貢獻。

1994年8月于埔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马公市| 乌什县| 托克托县| 泗洪县| 太康县| 寻甸| 赤峰市| 五寨县| 女性| 平乡县| 临汾市| 疏附县| 澄迈县| 招远市| 阳泉市| 富蕴县| 新乡县| 柯坪县| 潜江市| 徐汇区| 康马县| 乌兰察布市| 新巴尔虎左旗| 鸡泽县| 石门县| 丹阳市| 乐业县| 墨江| 平湖市| 陆河县| 墨玉县| 建德市| 伊吾县| 苏州市| 西华县| 柘城县| 阿坝县| 三原县| 长治市|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