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漢樂新三百首
- 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
- 731字
- 2024-03-28 12:51:39
前言
廣東漢樂是我省的主要樂種之一,它古雅優美,樸實大方,是民族民間音樂中的瑰寶。曲目豐富多彩,這又是廣東漢樂的一大特色。一九八一年大埔縣文化局成立廣東漢樂研究組,對廣東漢樂樂曲進行了系統的挖掘和整理,編輯出版了《廣東漢樂三百首》,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對搶救瀕將湮沒的廣東漢樂產生了重大作用,在國內外音樂界也引起了較大的影響。
當年出版的《廣東漢樂三百首》收編了絲弦樂曲264首、中軍班樂曲39首,合計303首,可以說大部分常用的絲弦曲、中軍班樂曲都已入編,且收有大量較為陌生的曲調。該書曲調之豐富在當時和現在都還使人驚嘆,殊不知,廣東漢樂源遠流長、樹大根深,它的曲調寶庫仍有待繼續開發呢!
李德禮先生在論述廣東漢樂傳統曲調數量時常說“號稱六百首”,這并非子虛烏有之談。1993年9月他出于對漢樂事業的高度熱愛和負責之精神,向縣文聯、漢樂研究會表示愿意獻出所有珍藏的曲調,用于編輯出版《廣東漢樂新三百首》,這個建議立刻得到領導的贊揚和重視。同年12月底,漢樂研究會召開了全體理事會議,張高徊會長向大家報告了與李德禮先生聯系《廣東漢樂新三百首》資料整理的情況,理事們深受鼓舞,一致贊成并決定編輯出版這一樂譜。尤可喜者,這一決定又很快得到旅港鄉賢田家炳先生的支持,表示愿意贊助《廣東漢樂新三百首》的出版經費。歷時近一年,在各級領導重視,熱心人士支持和專家們的努力工作下,這本珍貴的曲譜付印出版了。
如果說《廣東漢樂三百首》在當年起到了“搶救遺產”、“繼承傳統”重大作用的話,那么,今天這本《廣東漢樂新三百首》則將作為“豐富寶庫”、“充實遺產”的特有功能受到民族音樂工作者、愛好者的歡迎和珍愛了。
由于我們水平所限和一些實際原因,本曲譜錯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希專家和同好指正。
編者
199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