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史話
第一部 崛起
一、項家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病死于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河北廣宗縣)。僅僅過去了一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就發動了大澤鄉起義,“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秦王朝對于全國范圍內的統治轉瞬間土崩瓦解。
歷史上,有許多類似于秦始皇這樣的大人物,比如此前不久的亞歷山大大帝,他們是成功的征服者,卻是失敗的統治者,一人身死而國家隨之分裂滅亡。在這個世界上,有能力者多,有機會者少。現在,秦失其鹿,天下的野心家們可逮著機會了,一時間,群雄逐鹿,烽火連天。
我們知道,歷史接下來的表演進程是楚滅了秦,漢又滅了楚。說到楚,我們就會想起西楚霸王項羽,其實人家劉邦也是楚國遺民啊,怪只怪反秦復楚的那些年里,項羽光芒太盛!
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SQ市)人。項氏家族本是楚國的老牌軍事貴族,《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秦滅楚之戰中,楚國的統兵大將就是項羽的爺爺項燕,但是項燕沒能阻擋得了強大的秦軍,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徹底擊潰了楚軍主力,項燕兵敗身亡。
這一年,項羽才9歲,美好的童年時代結束了,因為秦軍來了,項家人死的死,逃的逃。9歲的孩子,已經對家人有著清晰的印象了,國仇家恨從此深埋心底,心理陰影面積不斷擴大。項羽的父母是誰,史書上沒說。史書上只說,楚國滅亡以后,項羽一直和叔叔項梁過著四處逃亡的生活,幾經波折,叔侄倆最后逃亡到了會稽郡吳中縣(今江蘇SZ市)。
從來到吳中的那天起,項梁就為有朝一日能夠起兵反秦做準備了。他一邊聯絡父親舊部,一邊結交當地豪強,多方串聯,廣植黨羽。這位地下黨同志除了鼓動他人造反以外,自己也蓄養死士,儲藏兵器,時刻準備暴動,漢初名臣陸賈在《楚漢春秋》中寫道:“項梁陰養士九十人,參木者,所與計謀者也。木佯疾,于室中鑄大錢,以具甲兵。”對于侄兒項羽,項梁更是盡心盡力地培養,期望他將來能夠成為革命的接班人。
但是項羽并沒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史記·項羽本紀》上說:“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羽小時候親眼目睹了家破人亡的慘劇,又親身經歷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這些年來,監護人項梁叔叔又以反秦大業為己任,言傳身教無不透露著對秦王朝的強烈仇恨。哎!這孩子在仇恨中長大,心性已經大變。他既不想讀書,又不想練武,一心要做“萬人敵”的大將軍,不就是想著有一天能夠領兵滅秦,報仇雪恨嗎!
項羽長大了以后又是個什么形象呢?據史書記載,項羽目生雙瞳,身長八尺有余,就是一個眼睛里有兩個瞳孔,身高在一米八五以上。史書上還說他“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意思就是說這哥們太厲害了,小伙伴們都不敢跟他玩了。
項羽不僅相貌驚人,膽子也挺大,據說有一年秦始皇東巡到了會稽郡,項梁、項羽叔侄二人也在人群中觀看,突然,項羽指著秦始皇的車駕撂下了一句狠話:“彼可取而代也!”嚇得項梁趕緊捂住了他的嘴,連聲喝止:“你小子別亂說,這可是要抄家滅族的。”
隨著項羽的漸漸長大,項梁也在當地混得風生水起。項梁出身名門望族,自幼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個人才能出眾,“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當縣里有大規模的徭役,或是哪家有什么紅白喜事的,都請他來主持辦理。這哥們有背景,有膽色,這些年來,施恩布惠,廣結人緣,慢慢地從一個他鄉客混成了地頭蛇。
當然了,項梁積極地和當地人搞好關系,主要還是為將來起兵反秦打下群眾基礎。可是秦朝依然很強大,想要推翻它談何容易啊,不知道自己這輩子還有沒有機會?
終于,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首舉義旗,全國各地的反秦火種迅速被點燃,一時間風起云涌,大秦江山呈現出崩潰之勢。這時,會稽郡守殷通一看大勢不妙,大秦要完,馬上決定重新站隊,跟上起義大軍的腳步,造秦朝的反。他還主動請來項梁,打算聯手行動。
復仇的時機終于到了,項梁等這一天已經等了整整十五年了,現在他有什么打算呢?項梁計劃拿下整個江東地區,為起兵反秦構建一個穩定的大后方,計劃主要分為兩步進行:
第一步,殺郡守,控制郡守府。
這一天,和風習習,陽光燦爛,真是一個造反的好日子啊!會稽郡守殷通派人叫來了項梁,一起商量具體的造反事宜。
殷通開門見山:“老項啊,現在全國上下都流行反秦運動,咱們會稽郡不能落后于人啊,要不咱也跟著反了吧,你看咋樣?”項梁豎起大拇指:“好主意,給你一百個贊!”殷通擺了擺手:“那好,現在我做總指揮,任命你和桓楚為左右二將,你倆為我領兵打仗。”項梁心頭冷笑:“我項梁怎么可能聽你這秦吏的擺布!”于是故作為難地說:“桓楚這哥們正在外逃亡呢,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只有我家項羽知道。要不咱喊他進來問問?”殷通點頭:“好吧,喊他進來。”項羽一進殷通的辦公室,項梁就給他使了個眼色,項羽立即拔劍砍下了殷通的腦袋。
現在,項梁手上提著郡守的頭顱,腰里掛著郡守的官印,大模大樣地走出了郡守的辦公室。
這一下,整個郡守府都沸騰了。見過囂張的,沒見過這么囂張的。你項家叔侄倆膽也太肥了吧,直接就在郡守府把郡守大人給砍了,這還有王法嗎?立刻就有大批兵丁皂隸上前捉拿二人,“小賊,哪里跑!”
項羽擋在項梁身前,輕蔑一笑,大吼一聲,一口氣連續斬殺了一百多人,目睹了殺神降世的一府上下,全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郡守府這就算是拿下了,項羽就這樣踏著一地鮮血,登上了歷史舞臺!
第二步,任用親信,控制會稽全郡。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項梁、項羽控制了郡守府以后,立刻召集這些年來結交的當地豪吏,向他們宣布起兵反秦,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響應。
項梁多年培植的心腹黨羽,這時候也都派上了用場,項梁迅速指派他們接手了會稽郡下屬各縣,徹底控制了全郡。現在,整個江東地區的干部隊伍都是項梁的人了,項氏的江東革命根據地基本成形。復仇之路終于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這一年,項羽24歲。
在拿下了江東全境以后,項梁立即著手組建軍隊,在這方面,項梁主要也是分為兩步來走:
第一步,物色中下級軍官。
這項工作,項梁已經暗中搞了很多年了。《史記·項羽本紀》上說:“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又說:“梁部署吳中豪杰為校尉、侯、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你看,項梁早就為他的項家軍物色好了一批中下級軍官。
將門出身的項梁很清楚,中下級軍官乃是軍隊戰斗力的核心所在。一支軍隊的中下級軍官如果都能夠選用得人,那么這支軍隊的戰斗意志就有了保證。戰場上,他們帶頭拼命,士兵們也會跟著拼命;他們帶頭逃跑,士兵們一看當官的都跑了,自己還打個什么勁啊,立馬就有全軍崩潰的可能!
第二步,招募兵卒。
這支軍隊的組織框架已經搭好了,就等著殺郡守,奪郡縣,往里邊征兵填人了。現在,殷通已死,會稽全郡已在掌握之中,于是“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這就是日后項羽賴以縱橫天下的八千江東子弟兵。
就這樣,項梁很快組建了一支兵歸將有,將為己用的私人軍隊——項家軍,項梁任主帥,項羽任副帥。除了他倆以外,包括龍且、鐘離眛等心腹故舊以及項他、項聲等家族子弟也都任職軍中,充實了軍隊領導層。這是一支什么樣的軍隊呢?忠誠可靠素質高,威武雄壯有希望。一句話,能打硬仗。
項家軍雖然很能打,但是人數太少,才八千。如果項梁只想做個會稽郡的土皇帝,那么八千警衛員也差不多夠用了,可他始終沒有忘記國仇家恨,他要滅秦。
這個理想就大了,八千人肯定不夠,那么怎樣才能多快好省地招兵買馬,把自己搞得兵強馬壯呢?項梁玩了一個滾雪球的游戲。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股神”巴菲特
一顆小石子、一個小冰塊或者就是一把雪,在雪地上滾幾圈,就會迅速地滾成一個大雪球,只要你有足夠的力氣和興趣,這個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這就是所謂的“滾雪球效應”: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只要玩下去,優勢就會不斷積累,不斷擴大。
相比于楚地其他的草頭王,項梁有哪些優勢呢?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出身好。將門虎子,名頭響亮,想當初陳勝、吳廣帶頭造反,不也打著人家老爹項燕的旗號嗎?
另一個是實力強。精銳部隊項家軍,再加上一個“單丁殺百”的項羽,還有誰不服?不服打到你服!
帶著這兩個優勢,項梁開始了滾雪球,第一個被滾進項氏集團的,是陳嬰領導的蒼頭軍。
陳嬰,東海郡東陽縣(今安徽天長縣)人,是東陽縣令的屬官。陳嬰平素為人誠信,待人寬厚,在東陽縣很得人心。陳勝、吳廣首舉義旗,天下響應,東陽子弟也殺了縣令,聚眾反秦,規模達到了兩萬多人。東陽人民還很有創新意識,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所有士兵一律用青巾裹頭,號稱“蒼頭軍”。現在隊伍拉起來了,還得選個頭兒啊,挑來選去,最后大家一致認為陳嬰人品好,能服眾,就強推陳嬰做了首領,并打算擁立他稱王。陳嬰表示這么大的事,我得回家問我媽。
陳嬰回到家里,一提這事,他媽就嚇唬他:“自從我嫁到你們老陳家,就沒聽說過你家祖上出過什么大人物,你現在要一步登天去當大王,這樣真的好嗎?祖上福澤余蔭不夠,你硬要強出頭的話,恐怕兇多吉少啊!”陳嬰就有點慌,問他媽:“您說咋辦呢?”他媽胸有成竹地說:“兒子別慌,我給你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咱們帶著軍隊歸屬他人,你就當個助手,這樣的話,成功了,你也能得個封侯之賞;萬一失敗了,你不過是個脅從,朝廷也不會急著把你當匪首來抓。”陳嬰點著頭表示:“讓我再好好想想。”
陳嬰左思右想,也覺得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蛋。剛好這時候,項梁也來信邀請他加盟項家軍,于是陳嬰召集屬下,對他們說:“項家人世代為楚國大將,名聲響,人望高。現在咱們要造秦國的反,沒有一個得力的統帥不行啊,咱們只有依靠著老項家,才有希望消滅暴秦。”眾人也覺得還是跟著項梁混,比較有前途,于是蒼頭一軍歸附項梁。
這就是“陳嬰讓王”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陳嬰的野心不是很大,追求不是很高,在歷史機遇面前,他選擇了求穩。第二個來投靠項梁的,是大土匪英布,英布與陳嬰不同,陳嬰求穩,英布求變。
英布,九江郡六縣人,年青時,就是個平頭百姓。傳聞早年間曾有一位相面大師給他相了一面,告訴他:“你將會在受刑之后稱王!”等到了壯年,英布果然犯了法,被判處黥刑,就是在他的臉上刺字。英布受了刑,反而很開心,他覺得相面大師的話馬上就要應驗了,自己馬上就要當王了。聽他這么一說,他的小伙伴們都取笑他,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黥布”。英布卻不以為意,自得其樂。
秦朝時,犯人們都要被遣送到各地去服勞役,就好比今天的勞動改造。英布勞改的地點在驪山,主要工作是給秦始皇修陵墓。勞改期間,英布不想著好好反省改造,重做新人,卻整天和一些犯罪團伙的頭目們來往串聯,策劃越獄。終于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英布看準了機會,帶著這伙人殺了看守的士兵,逃出生天。
英布逃出驪山之后,先是躲在長江里當水匪,一邊搶劫財貨,一邊壯大隊伍。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傳來后,他又領著兄弟們投奔了番縣縣令吳芮,搖身一變,成了反秦義軍的小頭目,這就算是洗白上岸了。
英布很能打,多次以少勝多,打退秦軍。吳芮很賞識英布,把女兒都嫁給了他。后來英布聽說項家軍勢力大,前景好,他又果斷地離開了老丈人,帶著上萬人馬,投奔了項氏集團。吳芮傻眼了,真是賠了女兒又折兵啊!
得到了陳嬰、英布的加盟,項家軍日益強大,兵力達到了七萬多人,駐軍下邳(今江蘇睢寧縣)。當然了,楚地大大小小這么多的軍頭,不可能都像陳嬰、英布這么懂事嘛,對于那些不大懂事的家伙,項梁收起了笑臉,亮出了刀劍,采用武力予以打擊和兼并。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二月,陳勝兵敗,不久被殺。由于當時的通訊技術太過落后,大家只知陳勝兵敗,卻不知其生死。不過,陳勝的部將秦嘉還是在當年正月擁立景駒為楚王,自立為大司馬,駐扎在彭城(今江蘇XZ市)以東,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么,項梁會服從秦嘉的領導嗎?這里有兩個小問題先解釋一下:
第一個,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起義失敗。請問起義堅持了多久?這不很簡單嗎,一年半啊!錯了。秦朝歷法以十月為歲首,這樣,九月就成了年終,遇有閏月,置于年終之后,稱為“后九月”。這么算來,陳勝、吳廣起義其實只堅持了半年。
第二個,昭、屈、景是楚國的“王族三姓”,這三姓之人都是王族旁支后裔,跟楚王是一個祖宗。屈原不是有個頭銜叫“三閭大夫”嘛,就是掌管這三個王族旁支的。景駒作為景氏后人,身份還是很高貴的,畢竟人家身上是有著王族血統的嘛。
景駒雖然有王族血統,可是項梁不承認啊,還發表了討逆宣言,準備打他:“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就開打吧。秦二世二年四月,雙方在彭城一交手,景駒和秦嘉立馬就敗下陣來,倆人領兵北逃。項梁率軍追擊,在胡陵(今山東魚臺縣)再戰一場,結果秦嘉被殺,余部投降,景駒只身逃往梁地,不久也死在了那里。
現在,楚地已無人再敢挑戰項梁,項梁已成為楚地反秦武裝中不容置疑的領軍人物。在得知陳勝戰死的確切消息以后,項梁召集楚地的大小軍頭們在薛城(今山東滕州市)開會,商討下一步的行動。在會場上,我們驚喜地發現了劉邦的身影。嘿,這哥們也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