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部分 普拉提介紹

1 普拉提康復訓練的科學原理

在過去的15年中,醫學期刊上發表了越來越多的提倡在物理治療領域將普拉提作為傷病康復保守治療的一種有效方法的文章。普拉提的作用包括增強核心力量(Emery et al.,2010;Kloubec,2010)、提升肌肉力量和整體柔韌性(Kao et al.,2015;Kloubec,2010;Campos de Oliveira,Goncalves de Oliveria & Pires-Oliveria,2015;Sekendiz et al.,2007;Segal,Hein & Basford,2004)、提升動作的有效性(Emery et al.,2010;Herrington & Davies,2005)、改善體態、增強姿勢平衡性(Alves de Araujo et al.,2012;Emery et al.,2010;Natour et al.,2015;Campos de Oliveira,Goncalves de Oliveria & Pires-Oliveria,2015)、恢復運動功能和幫助控制疼痛(Campos de Oliveira,Goncalves de Oliveria & Pires-Oliveria 2015; Rydeard et al.,2006;Wells et al.,2014)。有些讀者想要了解練習普拉提的益處的科學依據,以下概述了一部分迄今為止發表的優秀作品。

針對核心的普拉提

由于所有運動的動力都源自身體的中心或核心(后面詳細討論),此處也就成了合理的論證起點。文獻和臨床實踐都已經證實最深層的腹肌——腹橫肌(transversus abdominis,TrA)作為脊柱穩定器的重要性。對于下背部疼痛的患者,其四肢向各個方向運動時,通常會發現TrA運動延遲啟動,并且無論具體的病理學原因,這種TrA控制的變化都會發生(Hodges & Richardson,1996,1998)。因此,在腰椎-骨盆疼痛康復領域,為了提升脊柱的穩定性,對TrA進行再訓練是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理念(Comerford & Mottram,2001;Hodges & Richardson,1999)。除了TrA,還有一些直接附著于軀干并提供穩定力量的深層肌肉(通常被稱為“局部穩定肌”),它們是腰部多裂肌、膈肌和盆底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運動控制的角度,而不是單純從力量角度來處理慢性下背部疼痛。朱爾和理查森(Jull & Richardson,2000)在Journal of Manipulative Physiological Therapy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治療性練習的新方向——這一新方向的發現是基于下背部疼痛患者的肌肉功能障礙及其所導致的軀干和背部深層肌肉損傷。他們認為,這些肌肉在提升脊柱節段性穩定性和控制脊柱方面發揮了功能性作用,且脊柱疼痛患者的肌肉損傷源自運動控制,而非肌肉力量。他們提出的特定練習方法最初的重點是對附著于脊柱的深層肌肉進行協同收縮再訓練。結果表明,這一方法能有效減少神經肌肉損傷,并能控制患者下背部的急性和慢性疼痛。

我們如何激活軀干的這些深層肌肉呢?在針對下背部疼痛的傳統穩定方案中,腹部牽引練習(abdominal drawing- in maneuver,ADIM)是一項基本練習。ADIM通常用于促進神經肌肉控制機制的再訓練,該機制由深層局部穩定肌組成(Richardson,Jull & Hodges,2004;Urquhart et al.,2005)。在腹部牽引模式中多裂肌與TrA協同收縮已被證實(Richardson et al.,2002)。希德茲和同事(Hides etal.,2011)的研究表明,TrA收縮無力可能與多裂肌收縮能力較差有關,因此,與TrA收縮無力的患者相比,TrA收縮有力患者的多裂肌收縮有力的可能性要高4.5倍。另外,薩普斯福德和同事(Sapsford etal.,2001)進行的肌電圖研究表明,在盆底肌無功能障礙的情況下,用次最大等距腹部練習激活盆底肌,腹部肌肉活動是盆底肌練習的正常反應。由此可見,激活這些肌肉的關鍵點在于TrA。

那所有這一切與普拉提有什么關系呢?普拉提練習通過骨盆后傾動作激活軀干深層的局部穩定肌。雖然可能名稱不同,但這一動作基本與ADIM相同。這些腹部牽引練習已經被證實可以在脊柱穩定性訓練中激活TrA。并且,普拉提練習能夠有效地穩定腰椎,使用這些牽引動作或骨盆后傾動作來改善這些深層肌肉中的神經控制肌肉的能力,可有效治療腰椎-骨盆疼痛。這一觀點是否有證據支持呢?普拉提練習中的骨盆后傾動作能夠激活深層腹部肌肉嗎?是的,可以,我們用以下研究來解釋。

普拉提研究回顧:針對核心

普拉提和深層腹肌激活

恩德曼和克里奇利(Endleman & Critchley,2008)的研究首次證明,特定的普拉提練習能夠激活更深層次的腹肌。在測試對象做經典的普拉提動作(骨盆后傾、百次拍擊、卷腹、墊上踩踏車和重組訓練器上百次拍擊)時,研究人員使用超聲波成像技術測量其TrA和腹內斜肌的厚度。研究人員發現,與仰臥休息時相比,在正確進行普拉提練習時,TrA和腹內斜肌的厚度都有明顯的增加,這表明肌肉被激活。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百次拍擊中,TrA的厚度大于在墊上練習時的厚度,這表明在重組訓練器上進行某些練習時,TrA的激活效果更佳。

(源自:Endleman, I. and D. J. Critchley. 2008. Transversus abdominis and obliquus internus activity during Pilates exercises: Measurement with ultrasound scanning.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 bilitation 89: 2205-12.)

普拉提與腰椎-骨盆控制

赫林頓和戴維斯(Herrington & Davies,2005)進行的研究證明,相較于常規卷腹練習和腹部肌肉未參與的練習,普拉提訓練項目能夠更好地使TrA收縮,并更好地維持腰椎-骨盆的控制能力。研究人員將壓力生物反饋裝置連接至TrA,同時讓以下3組無癥狀的女性受試者做收腹動作(TrA獨立測試)且下肢負重(腰椎-骨盆穩定性測試):12名受試者進行普拉提訓練,12名進行常規卷腹練習,其余12名受試者為未進行訓練的對照組。

在17位通過TrA獨立測試的受試者中,有10名來自普拉提訓練組(通過率約為83%),4名來自常規卷腹練習組(通過率約為33%),還有3名來自對照組(通過率為25%)。36名受試者中僅有5名(通過約率為14%)通過了腰椎-骨盆穩定性測試,他們全部來自普拉提訓練組!來自常規卷腹練習組和對照組的受試者全部未能通過腰椎-骨盆穩定性測試。

[源自:Herrington, L., and R. Davies. 2005. The influence of Pilates training on the ability to contract the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9 (1): 52-57.]

針對非特異性慢性下背部疼痛的普拉提

目前為止我們所回顧的研究結果表明,普拉提練習能有效激活無癥狀個體的深層脊柱穩定肌。但普拉提練習對具有下背部疼痛的人能起到同樣的作用嗎?

普拉提研究回顧:針對非特異性慢性下背部疼痛

治療慢性下背部疼痛的普拉提

瑞迪爾德、萊杰和史密斯(Rydeard,Leger & Smith,2006)進行了一項隨機控制實驗,該實驗針對非特異性慢性下背部疼痛群體的疼痛和功能性缺陷,研究基于普拉提的治療性練習的效果。

這項研究中有39名積極運動的受試者,年齡為20~55歲,他們被隨機分配至普拉提組和對照組。普拉提組實施為期4周的治療方案,包括每周3天在診所特定的墊上和重組訓練器上進行的普拉提練習,以及每周進行6天的15分鐘家庭練習。對照組不進行任何特定的練習,僅在必要時根據治療師和其他專家的建議,繼續進行常規護理,并可繼續進行之前的身體活動。

在為期4周的治療干預期結束后,普拉提組明顯比對照組表現出更低的功能缺陷水平和更小的平均疼痛程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普拉提組所獲得的功能缺陷分數維持了12個月。這一研究的主要發現在于,通過將普拉提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基于普拉提的神經肌肉再訓練的特定練習方案,在降低疼痛程度和功能缺陷水平上更加有效。然而,需要注意到的很有趣的一點是,參與這項實驗研究的所有受試者都曾經接受過下背部疼痛治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90%)嘗試過物理治療,其中74%的人進行過某種類型的練習治療。因此雖然該研究中沒有特別的調查和證據,但仍有理由說明,對于非特異性慢性下背部疼痛的典型群體來說,在減輕疼痛和彌補功能性缺陷方面,基于普拉提的練習比其他類型的練習和治療更加有效。

[源自:Rydeard R., A. Leger, and D. Smith. 2006. Pilates-based therapeutic exercise: Effect on subjects with 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36 (7): 472-84.]

普拉提與慢性下背部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Clinical Rehabilitation在2015年刊登了另一個實驗研究,該研究以慢性非特異性下背部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評估普拉提對其疼痛、功能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研究人員從物理治療等候選名單中挑選了60位患者,并將其隨機分配至普拉提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都持續進行醫學治療,并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普拉提組每周在普拉提工作室上兩次課,持續90天。

在研究的4個時間點(基線、45天、90天和180天),研究人員對以下參數進行盲審評估:疼痛程度、功能性、生活質量、治療滿意度、柔韌性及NSAIDs攝取量。經過一段時間后,兩組的對比結果顯示,在疼痛程度、功能性和一些生活質量領域,普拉提組和對照組有明顯的差異。普拉提組的患者使用的藥物更少,并在逐漸減少攝取量,而對照組的患者在研究結束時,NSAIDs的攝取量與研究之前相同。

根據這些結果,納圖爾等人(Natour et al.,2015)得出結論,普拉提能夠有效緩解慢性非特異性下背部疼痛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功能性和生活質量。而且,他們進一步指出,普拉提練習不會加劇普拉提組的疼痛,這意味著進行普拉提練習不存在不良影響,這為普拉提是適合下背部疼痛患者的安全練習這一觀點提供了有力支撐。

[源自:Natour, J., L. Araujo Cazotti, L. H. Ribeiro, A. S. Baptista, and A. Jones. 2015. Pilates improves pain,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9 (1): 59-68.]

針對特異性下背部傷病的普拉提

上述研究表明,普拉提對慢性下背部疼痛具有療效,但它對滑椎等特異性創傷性損傷是否也有效呢?

普拉提研究回顧:針對特異性下背部傷病

案例研究:創傷性L4~L5滑椎

2016年,奧利維拉等人(Oliveira et al.,2016)進行了一項案例研究,調查了普拉提方法對創傷性L4~L5滑椎患者的作用。滑椎是一種罕見疾病,是指一節椎骨(常見的為L5~S1)在另一節之上向前或向后滑移。對于該疾病,通常建議采用手術治療,但若患者的脊柱仍具有穩定的支撐作用(Wells et al.,2014),則可考慮采用能夠改善腰椎-骨盆穩定性的保守治療方法,如普拉提方法。

該研究中,一名45歲的男性受試者,每周進行3次特定的普拉提練習,持續12周,練習中使用梯桶、多功能器械訓練臺和重組訓練器,每次鍛煉時長為60分鐘。該患者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練習,并遵循普拉提指導原則(第2章)。在實驗前、后分別評估其軀干屈肌和伸肌的抗阻能力,膝關節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髖關節和軀干處的柔韌性,姿勢平衡性及疼痛水平。

12周后,測試結果表明,受試者除姿勢平衡性僅有少量提升以外,其他指標均有顯著提升。研究者得出結論:對創傷性L4~L5滑椎患者而言,普拉提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其肌肉抗阻能力和力量、柔韌性和姿勢平衡性,并減輕疼痛。他們還指出,普拉提方法是保守且花費較低的治療方法,對患有創傷性滑椎,但其脊柱仍具有穩定的支撐作用的人而言,是一項良好的治療選擇。

[源自:Oliveira, L. C., C.A. Guedes, F.J. Jassi, F.A.N. Martini, and R.G. Oliveira. 2016. Effects of the Pilatesmethod on variables related to functionality of a patient with 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 at L4-L5: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20 (1): 123-31.]

針對上肢的普拉提

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脊柱下部,以及普拉提對腰椎-骨盆功能障礙傷病康復的作用。那么對于上肢呢?普拉提練習對頸椎或肩部病變患者是否也有益處?盡管目前關于普拉提用于頭頸肩帶部位的科學研究,少于關于普拉提用于下部核心(腰椎-骨盆區域)部位的研究,但最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相繼發表,這是很令人振奮的現象。大多數研究人員相信,普拉提對頭頸肩帶傷病患者具有積極影響。遵循普拉提關于呼吸和核心肌群激活等方面的指導原則(第2章)能提高患者頸椎的穩定性,改善姿勢。

慢性頸部疼痛影響著11%~20%的職場人士(Cote et al.,2008),且其患病率和慢性頸部疼痛的影響不斷提高(Hoy et al.,2014)。頸部疼痛與頸椎穩定肌[深層頸屈肌(deep neck flexors,DNF)]效率低下有關。頸椎穩定肌的效率低下,會提升頸部與肩帶表層肌肉的使用率和使用強度,導致代償(Moffett & McClean,2006)。頭頸肩帶或頸椎穩定肌的無力或功能障礙,會在持續低負重情況下(如計算機前久坐或長時間低頭看智能手機)引起肌肉疲勞。事實已經證明,頸椎穩定練習可改善頸椎肌肉的無力和功能障礙情況,并緩解頸部疼痛和頭痛癥狀(Jull et al.,2002)。

一些研究還指出,除DNF受抑制和無力外,胸部姿勢不良、肩部生物力學機制不良,以及肩胛骨不穩定也是造成肩頸問題的原因(Emery et al.,2010)。肩胛肌肉的穩定性對手臂和頸部的有效練習至關重要。使用特定的穩定性練習,如普拉提,可對脊柱和肩帶處的姿態肌肉進行再訓練(Moffett & McClean,2006)。

普拉提研究回顧:針對上肢

治療頭頸前傾姿勢的普拉提

2016年,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刊登了一項研究成果,普拉提應當作為治療和預防頭頸前傾姿勢(forward head posture,FHP)的適當方法并推廣。隨著人們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計算機等電子產品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FHP患者也越來越多。FHP在臨床上被定義為頭頸前傾,會引發頸部疼痛、緊張性頭痛、疲勞、肌肉失衡及頸椎柔韌性降低。它通常是頸椎間盤突出、慢性下背部疼痛和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的前兆。郭、塔里和加利亞(Guo,Tully & Galea,2009)在此前有一項研究,認為普拉提能夠改善老年人的胸椎后凸畸形,并認為練習普拉提可能會緩解FHP,改善頸椎健康。

該研究的受試者中有28名經常久坐不動的女性受試者,年齡為23~39歲,均患有FHP,他們被隨機分配至普拉提組和綜合練習組。兩組成員都進行每周3天、每天50分鐘的練習,每周都增加負荷,持續10周。普拉提組練習方案的重點是拉伸頸伸肌和胸肌,強化深層頸屈肌、肩部牽縮肌、背肌和腹肌,以及通過呼吸技術激活核心肌群。而綜合練習組的方案由拉伸和肌肉強化練習組成,主要用于改善姿勢,但不包括核心肌群的激活。

為了量化每一位受試者的FHP程度,該研究利用頸椎X光片測量受試者顱椎骨角度,并分別在實驗前后對其頸部活動范圍(range of motion,ROM)、上斜方肌的肌肉疲勞程度、C4椎旁肌,以及通過表面肌電圖觀測的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SCM)疲勞程度,利用視覺模擬量表和頸部障礙指數問卷所獲得的主觀疼痛和障礙等指標,進行了測量。

10周之后,兩組受試者均報告主觀疼痛和障礙水平降低,但是,只有普拉提組受試者的顱椎骨角度和頸部ROM有顯著改善。此外,普拉提組受試者的SCM疲勞程度明顯降低,而綜合練習組受試者沒有任何肌肉在測量中體現出肌肉疲勞程度的降低,事實上,其上斜方肌疲勞程度還有所上升。

研究者得出結論,相較于綜合性的拉伸和肌肉強化練習,普拉提更能有效地改善顱椎骨角度(由此緩解FHP),增加頸部ROM和降低肌肉的疲勞程度。他們認為,正是由于普拉提著重于增強核心肌肉的力量,改善了整體姿勢并提升了姿勢意識,由此才增強了全身和局部的穩定性。

[源自:Lee S., C. Lee, D. O’Sullivan, J. Jung, and J. Park.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 Pilates treatment for forward head posture.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8 (7): 2009-13.]

針對慢性頸部疼痛的普拉提

2016年,Physiotherapy刊登了一篇論文,該論文以慢性頸部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了普拉提與瑜伽練習在緩解頸部疼痛方面的作用。作者指出,兩種方法都強調身心聯系,而身心聯系正是慢性疼痛控制的一部分(Lumley et al.,2011)。而該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均具有成本優勢。

該研究的實驗中,56名慢性(3個月以上)頸部疼痛患者被隨機分配至3個小組:對照組、普拉提組和瑜伽組。普拉提組和瑜伽組連續12周進行12次小組課程。在接受過高級訓練的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PT)的監督下,對課程內容進行修改和升級。受試者分別在實驗開始前、實驗第6周和第12周接受結果測量,并在課程完成后的第6周接受后續測試。主要結果測量為采用頸部障礙指數問卷來評估其功能性能力,其他結果測量包括疼痛評分、ROM和姿勢測評。

在這項為期12周的團體練習課程結束之后,與對照組相比,普拉提組和瑜伽組受試者的頸部障礙和疼痛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改善,且這些改善一直維持到實驗完成后的第6周。因此,論文作者得出結論:普拉提和瑜伽練習可能是安全有效的緩解慢性頸部疼痛的短期方法。但是他們強調,這項方案必須在合格的專業人士的監督下進行,包括對動作進行恰當的修改,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篩選,以確保團體課程適合所有參與者。

(源自:Dunleavey, K., K. Kava, A. Goldberg, M. H. Malek, S.A. Talley, V. Tutag‐Lehr, and J. Hildreth.2016.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Pilates and yoga group exercise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mechanical neck pain: Quasi‐randomised parallel controlled study. Physiotherapy 102: 236-42.)

預防肩頸疾病的普拉提

2010年的一項研究考察了普拉提對肩頸區域的姿勢、肌肉力量、柔韌性和生物力學機制的影響。基于之前的研究結果(普拉提對脊柱和下肢排列的生物力學機制特性有積極的影響),作者假設為期12周的實驗方案能夠改善姿勢、運動和手臂-軀干肌肉模式。

在該項實驗中,19名健康受試者被隨機分配至普拉提組和對照組,并分別接受了兩次評估:基礎值和12周后的值。評估內容包括坐立姿勢、腹部力量、肩部ROM及肩部屈曲的最大限度,因此頸部、肩部和軀干的運動情況和16塊肌肉的活性被記錄。普拉提組受試者每周接受2次、每次1小時的私人課程,課程中使用墊子、重組訓練器和多功能器械訓練臺;而對照組不做任何體育運動。

經過訓練后,普拉提組受試者在坐立時胸椎后凸程度更小、腹部力量更大。并且這些受試者能夠以更小幅度的肩帶和上背部運動,完成最大肩部柔韌性測試,這說明經過普拉提訓練后,受試者肢體和核心運動能力均有所提升。肩胛骨位移減小意味著肩胛骨穩定能力的提升。還有一些研究發現,胸部姿勢不良、肩部生物力學機制不良和肩胛骨不穩定,通常會造成肩頸部功能障礙,而該研究結果恰恰支持了一個假設,即普拉提練習有助于預防此類障礙。

(源自:Emery, K., S. J. De Serres, A. McMillan, and J. N. Cote. 2010. The effects of a Pilates training program on arm‐trunk posture and movement. Clinical Biomechanics 25: 124-30.)

治療肩袖損傷的普拉提

2016年,阿克巴什和埃德姆(Akbas & Erdem,2011)想要確認,對于肩袖損傷患者而言,針對肩部肌肉的臨床普拉提練習方案的應用效果是否優于傳統的物理治療方案的應用效果。已有文獻提出,普拉提練習對結締組織和過度使用性損傷具有潛在的益處(Anderson & Spector,2000;Kloubec,2010),阿克巴什和埃德姆假定肩袖損傷患者遵循普拉提原則進行練習,且練習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

該研究包括19名被診斷患有肩袖損傷的志愿者,他們被隨機分配至普拉提組和對照組。兩組都會接受15個療程的熱敷和超聲治療,并在指導下執行由傳統的墻壁與體操棍練習組成的家庭練習方案,以增強上肢的力量并拉伸上肢。每一個療程中,普拉提組的各受試者還會根據自身能力,在監督下使用阻力帶或健身球,進行20~30分鐘的普拉提墊上練習。

該研究中的所有受試者,都會在開始時和3周后填寫如下自我報告問卷:以視覺模擬量表評估疼痛程度;用手臂、肩部和手部障礙(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以及肩部疼痛和障礙指數(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評估障礙水平;用標準的健康評估問卷殘疾指數(Stanford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nd Disability Index,HAQ-DI)評估一般健康水平;用貝克焦慮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評估焦慮水平。兩組受試者在受試前的得分相似。經過3周后,兩組受試者均報告夜間疼痛、內外旋時的疼痛及DASH和SPADI的得分有所降低。然而,結果顯示,僅普拉提組的受試者的靜息疼痛、屈曲與外展時的疼痛及HAQ和BAI的得分均有所降低。

作者指出,兩組受試者的健康都應當有所改善,因為所有受試者都接受了物理治療。他們認為普拉提組受試者練習時疼痛感減輕,要歸功于在練習普拉提的過程中遵循呼吸和專心原則(Kloubec,2010)。他們還認為,焦慮的緩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普拉提組受試者的BAI得分較低也證實了這個結果)。眾所周知,抑郁和焦慮會造成患者肌肉骨骼疼痛。練習普拉提能夠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尤其能改善患者的身體功能、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Viera et al.,2013)。最后,作者提到了安德森和斯佩科特(Anderson & Spector,2010)在2000年寫的一篇文章,文章研究了當代運動學、生物力學方面的科學理論和普拉提方法的理論基礎之間的關系。文章表明,普拉提練習提供了一個閉鏈環境,該環境能夠促進結締組織的抗壓力和減壓力,并由此改善循環水平。他們提出,循環水平的改善激活了肌腱的康復機制,因此疼痛感得以緩解。

[源自:Akbas, E., and E. U. Erdem. 2016. Does Pilates-based approach provide additional benefit over traditional physi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rotator cuff tendin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nnals of Sports Medicine and Research 3 (6): 1083.]

針對下肢的普拉提

沿著動力鏈向下便是下肢,可回顧的關于針對下肢的普拉提練習的研究比較少。不過,我們普遍認為針對下肢問題的普拉提的應用原理主要是基于核心強化的概念(Wilson et al.,2005)。2007年,扎祖拉克等人(Zazulak et al.,2007)進行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測量了女大學生運動員主動本體感覺重新定位和軀干位移的核心神經肌肉控制特性,然后對她們的傷病情況進行了為期3年的跟蹤記錄。他們發現,軀干核心不穩定是造成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一個風險因素。這一實驗和其他實驗都證明了核心穩定性的下降可能會造成下肢損傷,并且建立穩定的四肢運動的基礎,獲得核心穩定性是預防下肢損傷的關鍵所在。而普拉提恰恰可以提升軀干穩定性(Emery et al.,2010;Kloubec,2010),是治療和預防下肢傷病的理想練習方式。

普拉提研究回顧:針對下肢

針對全髖關節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后的普拉提

矯形外科醫生威廉姆·賈菲(Willaim Jaffe)和布雷特·萊文(Brett Levine),以及護士兼普拉提教練貝絲·凱普拉內克(Beth Kaplanek),共同開發出了針對接受了全髖關節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的普拉提練習方案。他們指出,普拉提作為一種針對全身運動的綜合方法,便于教練根據個體情況和手術的限定條件進行調整。感受過普拉提益處的患者很樂意接受有資質的普拉提教練的指導,患者在術前開始進行普拉提訓練,并在出院后兩周內開展術后訓練。他們為接受了全髖關節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制訂了一套特別改編的普拉提墊上練習。患者每周至少進行3~4次、每次持續1小時以上的訓練。

1年之后,38位患者進行了特定的普拉提訓練,包括30位女性和8位男性(其中21名患者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17名患者進行了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后續圖表和電話回訪結果如下:25名患者表示非常滿意,13名患者表示滿意,沒有患者表示一般滿意或不滿意。該研究中的大部分女性患者(73%)表示,她們會在日常訓練的基礎上繼續練習普拉提。

此外,作者表示,他采用讓患者練習普拉提這一做法已經超過5年,這期間沒有出現過一例負面案例,且患者都在身體和精神上表現出非常高的滿意度。這僅是一份小樣本患者的初步報告,無法由此證明普拉提的治療效果優于傳統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但教練可以在接受了全髖關節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的康復訓練中,將普拉提作為一個可行的選項。

(源自:Levine B., B. Kaplanek, and W. L. Jaffe. 2009. Pilates training for use in rehabilitation after total hip nd knee arthroplasty: A preliminary report.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467: 146875.)

針對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后的普拉提

2007年,克萊因等人(Klein et al.,2007)開展了一項關于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后外科醫生是否允許患者恢復體育運動的網絡調查。該調查列舉了30組活動(37項具體運動),并被發送給髖關節專業委員會(Hip Society)和美國髖膝關節外科醫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p and Knee Surgeons)的所有成員,普拉提被列為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后允許患者參與的體育活動。但是外科醫生將普拉提練習經驗作為一個考慮因素:58%的外科醫生允許患者在沒有普拉提練習經驗的前提下,在手術后參與普拉提練習;另外有24%的醫生建議,有普拉提練習經驗的患者才能在手術后參與普拉提練習。

(源自:Klein, G. R., B. R. Levine, W. J. Hozack, E. J. Strausse, J. A. D’Antonio, W. Macaulay, and P.E. Di Cesare. 2007. Return to athletic activity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onsensus guidelines 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Hip Society and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p and Knee Surgeons.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22:171-75.)

針對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局部撕裂的普拉提

切利克和特克爾(Celik&Turkel,2017)進行了一項研究,該研究針對接受非手術治療的ACL局部撕裂患者,研究普拉提對改善其肌肉力量、功能和膝關節不穩定性的效果。該研究包括50名年齡在20~45歲的患者,他們被隨機分配至普拉提組和對照組。作者設計了一組普拉提墊上練習的特殊方案,重點針對核心穩定性、下肢力量與柔韌性。普拉提組的患者每周進行3次60分鐘的課程,持續12周;對照組的患者不接受任何治療和家庭練習方案。在實驗前和12周的物理治療結束后,對所有患者進行功能計分和等速肌力測評。

在每一次股四頭肌力量測試中,普拉提組患者都比對照組患者提升得更顯著。盡管兩組在膝關節功能上都有所提升[使用利肖姆膝關節評分表(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和辛辛那提膝關節評分系統(Cincinnati Knee Rating System)進行評估],但普拉提組患者的提升幅度更大。根據普拉提組患者總體變化等級評定的反饋,88%的患者表示自己的膝關節穩定性有了明顯的好轉,12%的患者表示稍有好轉。作者認為,普拉提組患者報告膝關節疼痛的感覺減輕是源自核心力量的提升。在對照組中,僅有23%的患者表示稍有好轉,其余的患者,一半表示沒有變化,另一半表示情況比之前稍有惡化。

研究得出結論:與對照組相比,參加普拉提練習的患者的康復效果更好。作者指出,因為普拉提能夠提升股四頭肌力量,有利于提升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性,所以,針對ACL局部撕裂患者,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方法時,可以將普拉提作為一個新的選擇。

[源自:Celik, D., and N. Turkel. 2017. The effectiveness of Pilates for parti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25 (8): 2357-64.]

案例研究:下肢習慣性損傷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刊登了一個有趣的案例研究,一名48歲的女性高水平跑步運動員,25年里一直患有下肢習慣性損傷。該名運動員的損傷包括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足底筋膜炎、腹股溝疼痛、骶髂關節功能障礙,她最終因為右腳扭傷而無法跑步。20年來,她接受了無數診斷測試,想要找到這些損傷的原因,但沒有找到任何明確的解釋。她最終被診斷為髖關節、脊柱和骨盆穩定器近端不穩和功能障礙,這些導致她下肢排列不恰當和運動模式失能。盡管她在該研究期間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治療方式,但仍有3年無法跑步。這些治療方式包括矯形器治療、可的松注射、NSAIDs、人工物理治療,以及使用彈力帶和負重進行腿部力量訓練。

經過作者的物理治療評估,他們發現患者髖關節外展肌群和外旋肌群無力,這是長跑運動員主要在矢狀面上運動而造成的典型損傷。為了治療這些損傷,他們設計了一種包含普拉提功能性進階練習的運動方案,目標是通過使患者在所有平面上進行運動,提升其近側穩定器的控制能力和力量。在這種方案實施1年后(每周2天,每天60~90分鐘的課程和家庭練習方案),她無法跑步的問題解決了,并恢復了常規跑步。由此,基于普拉提的練習方案,解決了傳統治療方法所不能解決的患者下肢排列不齊問題,并讓其重新開始跑步。

[源自:Lugo-Larcheveque N., L. S. Pescatello, T. W. Dugdale, D. M. Veltri, and W. O. Roberts.2006. Management of lower extremity malalignment during running with neuromuscular retraining of the proximal stabilizers.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5 (3): 137-40.]

本章所回顧的研究,證實了普拉提在傷病康復和預防方面確實有效。在證明普拉提可用于物理治療和運動員訓練領域時,類似研究也大有幫助。盡管有關針對傷病康復的普拉提的研究的數量不是很多,但每年越來越多的研究得以發表,也足以讓我們受到鼓舞和感到興奮。關于普拉提的研究越多,我就越是堅信,普拉提不僅可以作為調節和增強核心力量的手段,還能因其在骨科傷病方面的其他應用效果而受到認可。

多年來,我使用普拉提練習和普拉提原則幫助無數的患者康復,我一直相信完美效果的達成與核心力量的提升及身心聯系息息相關。第2章將討論普拉提的指導原則,并深入研究普拉提的概念。眾所周知,正是這些原則才使普拉提成為一種調節身心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一個物理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昆明市| 白水县| 遵义县| 庄河市| 康马县| 宣汉县| 淮安市| 通山县| 广西| 弥渡县| 仙居县| 历史| 台湾省| 喀喇沁旗| 蒙山县| 万全县| 中卫市| 叶城县| 广州市| 双鸭山市| 临朐县| 绩溪县| 阿拉善盟| 合水县| 双鸭山市| 乐业县| 巴彦淖尔市| 隆昌县| 沈丘县| 平陆县| 扬中市| 南乐县| 同德县| 化州市| 漠河县| 阿瓦提县| 改则县| 乌鲁木齐市| 库车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