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發展駕馭能力研究
- 張傳新 何揚
- 708字
- 2020-10-13 14:46:42
(二)人類歷史上的信息革命
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豐富和改進信息的處理、傳遞和交流的方式,是人類為了謀求生存與文明發展而不斷努力的方向之一。早在現代通信技術發明之前,人類就已經有了各種傳遞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如烽火、信鴿等都曾是重要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工具。
一般認為,在當代信息革命之前,人類歷史上曾有過4次與信息和信息處理技術相關的比較重要的技術革命,分別是語言的產生、文字的創造、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以及電報、電話和電視的發明。
信息化與當代信息革命緊密相連。當前,信息革命正從技術產業革命向經濟社會變革加速演進,世界經濟轉型成為大勢所趨。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政治與社會文化領域也出現新的機遇與挑戰。
對于當代信息革命的開端應從何時算起這個問題,國際學界多數觀點認為應以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的誕生為起點。而1971年第一個微處理芯片Intel 4004的發明,則顯著加快了當代信息革命的發展進程。
當代信息革命,是指在信息的生產、采集、存儲、處理、傳播、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技術革新,實際上可以說是一場關于人類信息和知識的生產與傳播的革命。如果說,工業革命延伸了人類的“體力”,那么信息革命則延伸了人類的“腦力”,并由此帶來人類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變革。這種變革,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是此前各種與信息有關的技術發明和技術進步所無法比擬的。應該說,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以及電報、電話和電視的發明并沒有使人類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或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并沒有使人類經濟社會形態出現根本性轉變。因此,當代信息革命與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的幾次信息革命相比,有著不同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