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成語里的歷史故事·智慧篇
- 曉玲叮當編著
- 786字
- 2021-08-20 16:10:41
抱薪救火
成語小詞典
出處 戰國·劉向《戰國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而火不止。”
釋義 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會加快災禍的蔓延。
近義詞 飲鴆止渴、揚湯止沸
反義詞 釜底抽薪、曲突徙薪
成語造句
做事情要講究方法,抱薪救火只會起反作用。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通過遠交近攻的策略,吞并周邊國家,逐漸強大起來。
魏國的安釐(xī)王即位后,秦國加緊了對魏國的侵略。
拓展閱讀:
名圉(yǔ),魏國第六任國君,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43年)。
第一年,秦國占領了魏國的兩個城鎮,第二年又打下了魏國的三個城鎮,直逼魏國的都城。韓國害怕秦國威脅到自己的國家,急忙派兵前往魏國救援,可惜,韓軍也被秦軍打敗了。魏國只好割讓土地,向秦國求和。
第三年,秦國又向魏國發起攻擊,這次,魏國不僅失去了兩個城鎮,還損失了數萬兵馬。

第四年,魏、韓、趙三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結果卻被打得落花流水。
和秦國的幾次交鋒,魏軍連連敗北。安釐王害怕了,每日提心吊膽,生怕秦軍攻打過來。
魏國的一個大將段于子也害怕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向安釐王建議,把南陽送給秦國以換取太平。
安釐王天真地以為割讓土地就能換來太平,立刻同意了段于子的提議。
蘇代極力主張“合縱抗秦”。他聽說了魏國打算割地求和的事情后,立刻請求面見安釐王。他對安釐王說:“秦國貪得無厭,您想要用土地去換取和平是不可能的。只要您的國土還在,就別想秦國停止對魏國的侵略。這就像是抱著柴草去救火,投入的柴草越多,火就燒得越旺,怎么可能被撲滅呢?”
拓展閱讀: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蘇秦的族弟。
蘇代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安釐王聽不進去,依然堅持把魏國的一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
結果果然不出蘇代所料,公元前225年,秦軍又派兵進犯魏國,這次他們包圍了魏國的國都大梁,掘開黃河的大堤,將洪水引到大梁城內,最終滅了魏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