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園冶
- 計成
- 2070字
- 2020-10-09 15:14:29
相地
詳述園地的勘察選擇。包括環境和自然條件的評價,地形、地勢和造景構圖關系的設想,內容和意境的規劃性考慮等。
【原文】園基〔1〕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遠來往之通衢〔2〕;選勝落村,藉參差之深樹。村莊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3〕開基,只可栽楊移竹;舊園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圓,似偏似曲;如長彎而環璧〔4〕,似偏闊以鋪云〔5〕。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卜筑貴從水面,立基先究源頭,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臨溪越地,虛閣堪支;夾巷〔6〕借天,浮廊〔7〕可度。倘嵌他人之勝,有一線相通,非為〔8〕間絕,借景偏宜;若對鄰氏之花,才幾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無盡。架橋通隔水,別館〔9〕堪圖;聚石疊圍墻,居山可擬。多年樹木,礙筑檐垣〔10〕,讓一步可以立根,斫〔11〕數椏不妨封頂〔12〕。斯謂雕棟飛楹構易,蔭槐挺玉成難。相地合宜,構園得體。
【注釋】〔1〕園基:建造園林的地基。
〔2〕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3〕乎:介詞,同“于”。
〔4〕環璧:圓形的玉器,這里比喻地形幽雅曲折。
〔5〕鋪云:像鋪滿層層的云。
〔6〕夾巷:夾在街道兩旁的小巷。
〔7〕浮廊:空廊。
〔8〕非為:不是為了。
〔9〕別館:帝王在京城主要宮殿以外的備巡幸用的宮室,即所謂“離宮別館”。此處指建立在別地的館舍。
〔10〕礙筑檐垣:指樹木靠近建筑物,妨礙挑檐和砌墻。
〔11〕斫: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12〕封頂:植株的頂芽停止生長。
【譯文】園林的地基不受方向的限制,地勢也可以任其高下起伏。進入園林就應有山水的趣味,景觀都得自自然的地形,要么與山林相依,要么與河沼相連。要想在臨近城郭處獲得妙景,應遠離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要想在鄉村田園得到幽靜勝景,則要借用高低起伏的叢林。在村莊建造園林,要眺望田園,在城郭建造園林則要便于居家。新建園林,容易先開出地基,同時移栽楊林和竹叢;舊有的園林,可以巧妙地翻新改造,自然就可以巧用原有的古樹和繁花。園林的布局,要利用天然的地勢,當方則方,當圓則圓,當偏則偏,當曲則曲。長而彎曲的地形就要設計成圓環碧玉狀,開闊的斜坡則要設計成層層錯落的鋪云狀。高的地勢應在其高方處修筑亭臺,低凹處則應就其低洼開掘池塘;園林建筑的位置貴在靠近水面,確定地基要先探察水源,既要疏通水的出口,又要察明水的源頭。緊鄰溪流的開闊之地,適合架設虛閣以遠眺游憩,借照天光的夾巷,房廊應當可以通度。倘若有他處的勝景嵌入,只要有一線相通,就不要隔絕,即使偏一些,也要借用。對面鄰家園子里的花草,即使只露出幾分,也足夠生情,感受到無限春光。架一小座小橋可以溝通隔水,這樣也便于在僻靜處構筑館舍;用亂石壘砌圍墻,也能有山居的感覺。假如有多年的老樹,靠近建筑,妨礙挑檐和砌墻,不妨把建筑物退一步,以保護樹木。砍掉一些枝椏,不會妨礙頂芽生長。這就是所謂的雕棟飛檐容易修建,而挺拔玉立的槐蔭古樹卻難長成。總的來說,選擇的地形如果合宜,營造的園林自然得體。
◎擇宅風水圖示
《釋名》中說:“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也。”在建造房屋時,房子的北面最好有山嶺屏障以阻擋寒風,南面最好有遼闊的平原以便耕作,房屋側面最好有水源順注,遠處最好有宜人的風景,此即為建造園林最基本的條件。


□ 置室門吉兇圖示
此圖所示主要涉及二十二扇門所主的吉兇禍福。圖為下南上北的宅院,院的北面有大殿,殿左有豬圈和倉囤,殿右有羊圈;左右各有五扇門,上下各有六扇門。古人建房選址均將風水作為首要,為了避免所謂“兇宅”之禍,對住宅建筑的選址十分講究。清代高貝南曾說:“欲求住宅有數世之安,須東種桃柳,西種青榆,南種梅棗,北種奈杏。”細究起來,此種說法很有些科學道理,因為它符合植物學中樹種的生理特性,如桃、柳喜歡溫暖向陽,因此宜栽于宅之東;而梅樹、棗樹喜陽,宜種于宅之南;榆樹的枝葉可擋住西曬太陽,故栽于宅之西最佳;而杏樹不喜歡陽光,因而宜種于宅之北面。選擇“吉宅”宅地,古人所謂的“風水”,其實講究的是居住環境的幽靜、透光、通風、舒適和綠化。
立意
詩畫講究“以意為先”“貴先立意”“意猶帥也”,造園藝術同樣如此。中國園林在造園時便有明確的立意,園中建筑和景物皆根據其“意”來營造,例如蘇州網師園的命名立意:網師者,漁人也,即屈原詩中寫到的漁父,古人常把此作為隱居山林江湖的比喻。圍繞這一立意,網師園中所建亭閣房屋,都如村舍般簡實平樸,無富貴之氣。所有景物處處以水為鄰,真切地呈現“漁隱”的詩情畫意。
高下
園林忌諱營造得像平原一樣平,必須要有高低起伏的輪廓變化。不只是園林,住宅也應該如此。前面低后面高,這是一般的道理。然而假如地勢不是這樣,卻勉強要這樣去做,也就犯了拘泥死板的毛病。然則因地制宜的辦法是:地勢高的地方造屋,地勢低的地方建樓,這是一種辦法;低的地方疊石造假山,高的地方引水建水池,這又是一種方法;還有一種方法,依地勢高低,高則把它變得更高,在高坡上修亭閣、壘石峰,低則把它變得更低,在低洼潮濕的地方挖塘鑿井。這些都沒有固定的辦法,但對因地而宜的變化,其領會也全在營造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