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香典
- (明)周嘉胄 (宋)洪芻 陳敬
- 564字
- 2020-10-09 15:08:59
原序
我的朋友周江左編撰《香乘》一書,書中囊括古今,將與香有關的天文、地理、人事、物產幾乎罄盡,在此我是再也說不出什么新鮮的東西了。宋人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章子厚從嶺南歸來,述說神仙飛升時因身體滯重而難以脫身,臨行前必須焚燒名香百余斤,以助飛升。廬山有位道人,積攢香料數斛。一日,他將所積香料盡數取出,命弟子在五老峰下焚燒,自己則靜坐一旁,香煙繚繞間,幾乎無法看到他的身影。只忽然之間,道人躍升到峰頂之上。此為傳言,與所謂的返魂香之說,都不可深信。然而《詩》《禮》中所謂祭天儀式上用來祭祀的艾蒿,蒸烹的芬芳祭品,飛升的椒馨香氣,均上達神明之境,下通幽隱之界,其由來也算久遠了。佛家有眾香國,而養生煉形之人,也必須焚香,這些難道全是虛妄之說嗎?古人將香、臭二字通稱為“臭”,故而《大學》說:“如惡惡臭。”而孟子認為,鼻子嗅到香臭就是性,性之所欲而不得,遂安于天命。我的年紀也大了,命又太薄,不曾得到奇香。展讀這本《香乘》,芳菲之氣撲面而來。那些與我有相同愛好的人,是否在案頭各放置一冊《香乘》,以作如是鼻觀?世人以香草比喻君子,屈原、宋玉諸君,騷賦累累,不絕于書,且均對香草情有獨鐘,所以楚人亦有好香之風俗。周嘉胄君,乃維揚人士,而揚州舊屬楚地。若將我二人比作草木,真是臭味相投啊!
萬歷戊午年,中秋前二日,大泌山人李維楨本寧父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