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蒙古旅行
  • (日)鳥居龍藏
  • 1293字
  • 2020-11-06 15:13:05

再訪國公墳

三月十九日 再度調查國公墳的碑文,上午八點從翁牛特王府出發。王府派遣一名蒙古衙役,騎馬隨行。我們乘牛車一輛。我們第一次乘牛車,牛車由兩頭牛牽引,慢悠悠地前行,心情悠然。是日,天氣晴朗卻寒冷異常,耳、手、足等倍感寒冷。上午十一點,至烏丹城街市中,吃午飯,小憩。下午一點,從衙門調派馬兩匹、兵士兩名,三人跨馬向烏丹古城挺進。

古城址在現今烏丹城以西,蒙古人將其稱為“寶日浩特”,“寶日”即“青”,“浩特”即“城”,乃“青城”之意。

古城背負山巒,南臨曠野。城墻由泥土筑造,呈正方形,其高兩間半,寬有一間半。一面兩里,周長八里。現今只有北面的城墻完整保存。城中沒有人家,唯見苗圃。散落有古瓦、陶瓷器等。城中與北城墻相接的中央,有周長一町,高兩間的小丘。往時似有建筑,漢人將此處稱為青龍殿。此處的瓦與普通的瓦不同,乃黃色或綠色。瓦當上可以辨認出的龍紋或變形龍紋,很不尋常。

古城以西有山巒,南乃巴音敖包山,東南方乃大黑山,大黑山下有國公墳。古城附近平闊,風景秀麗。古城以南有響水河(南河),源自古城以西的雅馬哈塔山。響水河流經古城至翁牛特王府向北注入西拉木倫河。烏丹城和翁牛特王府臨響水河而建。漢人將其稱為“南河”。以往地圖多認為響水河注入老哈河,此乃謬誤。城址存在時就已有此河。相比今日,想必相當殷盛,從規模及其城中殘跡足可遙想往昔的景象。

古城始建于遼,沿用至金、元。附近有泰定二年建立學校的碑文以及國公墳等的遺跡,或許與古城相關。我們在此并未有過多的思考,全期日后詳加考證。是夜,我們調查古城,滯留烏丹城。烏丹城的武官招待了我們。

本日溫度,晨零點三度,正午二度,晚八度。

三月二十日 上午八點從烏丹城出發,渡南河向南。此時南河水量不多,然聽說雨季河水會暴漲,可致使兩岸數日往來斷絕。不久,行進至平原,漸有丘陵,再行五里至巴音敖包。“巴音”即“喜悅”,“敖包”即“石堆”。翻越巴音敖包,向大黑山方向行進二十里。大黑山下有名為“黑山河”的村子,十四五戶人家,乃稍稍富裕的村子,貯藏有很多草料。此地樹木較多,隨處可見被砍伐的粗壯木材,想必往時的樹木更多。南有大黑山,北有巴音敖包山,此地位于兩者間的低地,往時亦有流水。蒙古人將其稱為“喀喇烏蘇”,“喀喇”是“黑”,“烏蘇”是“水”,即“黑水”之意。

大黑山是突立的巖石山,石質有如赤峰紅巖山。我們再沿大黑山右麓行三里,至小黑山。亦是突立的巖石小山,與大黑山相對。國公墳在此小黑山下(南方)。

我們在此下車,徑直來至碑文處準備碑拓,怎奈狂風凜冽飛沙走石,其在石碑上施紙不得,只得校對先前謄抄的漢文碑文。又調查石人、石羊、石虎等。至下午兩點左右,至二里外的村子吃午飯。我們曾在此宿泊,爾后嘗試再次碑拓,拾得嘉祐通寶一枚。

此處稱“國公墳”或“國公府”。我以為原應稱“國公墳”,后世不喜“墳”而以“府”代替。烏丹城至大黑山,視野絕佳,唯有大黑山在平原中聳立。元代葬國公于此,并非不可能。簡而言之,古城、遺跡等的研究價值非常大。

我們調查完,再度乘牛車從大黑山東越過先前的敖包山,經平野至南河。南河冰封,冰下有河水流淌。我們渡南河,入草地,乃馬、牛、羊等飲水之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天门市| 南昌市| 客服| 日照市| 茌平县| 汾阳市| 岗巴县| 莱阳市| 揭西县| 诏安县| 体育| 土默特左旗| 苍山县| 内黄县| 姚安县| 同仁县| 湟中县| 沿河| 民丰县| 宁国市| 右玉县| 白朗县| 柳林县| 新乡市| 怀来县| 五指山市| 和顺县| 吉首市| 曲沃县| 郧西县| 乐平市| 台北县| 南皮县| 屯昌县| 彰化县| 广德县| 鄱阳县| 衡东县| 什邡市|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