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車拉來的城市:近代石家莊城市史論叢
- 李惠民
- 3827字
- 2020-11-06 15:14:01
石家莊城市史研究的起點問題
原文發表于《城市問題》,2007年第1期。
石家莊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名稱上可謂中國“第一莊”,是全國最大的“莊”。它作為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縮影,用60余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從村莊到省會城市的巨變,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城市個案,充分體現了交通樞紐城市的發展速度,探討石家莊發展道路和模式對中國城市化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因此,石家莊城市史研究已開始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
關于石家莊城市史上限問題,方志工作者和學者們有以下幾種主張:第一,從建市制始;第二,以醞釀籌建自治市為上限;第三,以1907年正太鐵路通車始;第四,以1903年京漢鐵路在石家莊建立車站始;第五,應貫通古今全面研究和論述石家莊區域內城市發展的歷史,從石家莊市境內發現并確認的最早城市遺址始(石家莊市境內發現并確認的最早城市遺址是藁城臺西商代遺址)。2由于強調了地方史志的區域完整性和貫通古今特點,持第五種主張的地方史志著述成果在數量上占較大比例。
持第五種意見的《省城兩千多年前已是城市》一文3,在報端發表后,著實吸引了不少讀者的眼球。石家莊是清末“因路而興”的一座城市,這座城市何因又向前推移了兩千年?讀罷該文才知道,石家莊考古人員經過勘察,探明了秦漢時期“東垣”古城遺址范圍,確定其位于現今石家莊市長安區東古城和西古城一帶。文章認為,這座古城遺址從戰國到魏晉,可能一直是這一帶的中心城市,由于它處于如今的石家莊市區域內,所以認為,這一考古勘察結果為石家莊城市找到了一段悠久的歷史。
眾所周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理集》認為,秦朝恒山郡的治所就在“東垣”,學界幾乎已成定論,此次石家莊的考古人員進一步證實了位于石家莊市區東古城村和西古城村一帶的遺址。即便確系秦朝所建城池,也只能說明兩千多年的東垣縣城遺址得到了年代上的確認。此城在漢高祖時已改為“真定”,雖然后來也曾為常山郡、恒州、恒山郡的治所,但唐朝以后已經逐漸衰落為村落了,昔日的城池不見蹤影,斷垣殘壁被埋在地下。而現在的省會城市是從20世紀初開始出現的一座新興城市,是由近百戶人家的石家莊村發展起來的。隨著1949年后新興城區的逐步擴大,將往日地下埋有斷垣殘壁的東古城村和西古城村囊括其中,并將其劃歸為石家莊市長安區,所以,今日的石家莊與兩千年前的“東垣古城”沒有什么直接的繼承關系,也不稱“東垣市”,從根本上說,它并不是古代“東垣古城”的延續或擴大。盡管“東垣古城”現在位于現代省會城市的轄區內,這是現代城市發展的結果,兩者并非同一座城市,其城市歷史不可改變。
無獨有偶,類似將現代城市歷史起點前移的報道在深圳等城市也都普遍發生過,為什么人們愿意將城市化以來產生的城市貼上古代城市延續的標簽呢?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曾指出:“說上海有6000年歷史,因為在今天上海市轄境的西南部發現了6000年前的文化遺址。但如果說上海這個城市有6000年歷史,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今天的上海是在原來上??h城邊緣建設起來的,作為現代城市,上海也只有160年的歷史,作為傳統的縣城,上海也只有700年歷史,決不能說有6000年??墒侨藗兺鶎⑸虾3鞘信c上海市的轄區混淆,有意無意地說‘上海已有6000年歷史’?!?span id="footnote-1082-backlink">4
如果斷言這一現象的發生是“有意”的,并非沒有根據。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城市的國家之一,古代中國的城市之多、規模之大是世所罕見的。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全方位地展開,歷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價值逐步凸顯,城市的經營者們開始用全新的觀念來認識和把握城市文化,文化不再是只具有教育功能的意識形態,而是可以開發利用并能轉化為生產力的資本,成為綠色環保的城市資源。于是,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開始重視歷史文化資產的價值,歷史文化的有形和無形價值也都逐步得到了充分利用。然而,當今中國的城市并非都是由古代城市直接延續發展過來的,有相當部分的城市是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發展而新近產生的。當不同歷史時期產生的城市,共同面對歷史文化資源差異時,注定是有的自豪,有的無奈,還有的不甘。于是,為了各自城市文化GDP的增長,“有意”發生的上述現象便開始層出不窮。
《省城兩千多年前已是城市》的作者未必不知曉此城非彼城,而將東垣古城與石家莊這座省會城市捆綁在一起的原因,恐怕就是“有意”的文化心態在起作用。這種文化心態,在某位地方領導為石家莊歷史文化叢書所寫的總序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直接,“有人認為,石家莊是一個歷史短淺的新興城市,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底。這種輿論長期困擾著我們?!彼?,“為了明真相,正視聽”,要從不同的側面,系統地展示石家莊的歷史文化資源,“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石家莊深厚的文化底蘊”。5現代城市追根尋古的現象既反映著城市發展的現實客觀需求,又是一種特殊的地域文化自卑心理反映,所以,“有意”為之的緣由不難理解。
但是,無論如何,一座城市的客觀歷史是不能被人為改變的。石家莊城市的興起,不是古代東垣延續或遷移的結果,而是20世紀完全新建的一座城市,是沒有城垣的城市,是現代交通化和工業化發展的產物。所以說,石家莊城市的興起,既沒有與古代東垣延續的淵源關系,石家莊城市建筑的風格也沒有繼承一絲一毫的古代封建城池文化,而是一座新型的工商業城市。歷史事實并不像有些作者所說,現代石家莊市成為華北重鎮,“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6 如果我們非要把這座近百年的城市說成“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話,那么,當今中國的所有城市幾乎全部都可以是“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因為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在中國所有的行政區內幾乎都可以找到歷史久遠的文化遺址。
此外,發生的上述現象,對有些作者來說是“無意的”,是由于沒有分清石家莊這座城市和石家莊市行政區劃的概念所致。前者是指石家莊這座有近百年歷史的城市,后者是指作為一個15848平方公里轄境的行政區域,這個區域包括了石家莊市及周圍5個縣級市和12個縣。前者的歷史稱為石家莊城市史,其上限只能從這座城市興起開始;后者作為行政區域的歷史,嚴格說來,可以稱為石家莊地域史,或者石家莊市區域史,如果上限從本地域的遠古歷史開始,它就是一部從古到今的地方通史。兩者的上限起始不同,所涵蓋的內容不同,不可混淆。當然,由于城市一詞的定義不同,理解和把握的內涵外延必然不同,廣義的城市史可以從字面上理解為某一城市的歷史,也可以理解為某一地區的城市歷史。但是,從城市化視角出發的城市史,是新興城市的成長史和傳統城市的轉型史。城市化是一個現代概念,城市化進程始于工業化,在實現工業化的同時,必然伴隨城市化的進程,石家莊城市產生發展史應是城市化的城市史。
在石家莊市行政區劃這個地域范圍的土地上,雖然存在過悠久的歷史文化,并不等于石家莊這座現代城市的歷史悠久,石家莊這座現代城市因為是新生的,歷史尚短,積淀的城市文化必然不及北京、西安等歷史文化名城深厚,這是一個不爭的客觀歷史事實,沒有必要去刻意掩飾。在石家莊市行政區域范圍的廣大土地上,古代曾開創了多項世界之最的科技文化,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固然是非常可貴的,而從小村莊一躍成為省會城市,并且成為有著巨大潛力的新型城市,以實現河北省首善之區之目標,同樣值得石家莊人感到自豪,大可沒有必要自辯“省城兩千多年前已是城市”。
從20 世紀20年代初,石家莊醞釀建市,到1939年10月被正式批準設市,這段歷程將近20年。如果按照第一種意見,從建立市制之時,掀開石家莊城市史的篇章,則缺少了近20年的籌建歷程。如果按照第二種意見,從醞釀籌建自治市開始,就等于從石家莊初具城市雛形開始,同樣也缺少從村莊脫胎到興起城市雛形的起步階段,無法揭示石家莊走向城市化發展的起因、動力,更無法了解新城市起步時的原始狀態是怎樣發生變動的。
至于說到第三種意見和第四種意見,究竟應以1903年京漢鐵路在石家莊建立車站為標志,還是應以1907年正太鐵路建成通車后成為交通樞紐興起轉運業為標志?筆者認為,區分或權衡兩者并不十分重要,石家莊城市史起點的關鍵問題是“因路而興”。1897年4月,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盧溝橋至保定段開始修建,1899年11月,定州至竇嫗段開工(石家莊在此段內),1901年12月,定州至正定段通車,1902年鐵路修至石家莊,1903年建成石家莊火車站(枕頭火車站)。1904年動工興建正太鐵路,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會點,成為交通轉運樞紐,從而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傊腔疖囕喿影咽仪f拉入了城市化的軌道,從鐵路對這座城市的牽引作用上說,京漢線與正太線兩者缺一不可,兩路交會才形成樞紐,沒有必要再去區分兩條鐵路建成的先后。從鐵路樞紐的角度看,離開任何一條鐵路也不能稱其為樞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也無法判定哪條鐵路對石家莊興起發揮的作用更大。
城市史研究起點不同于確定城市建立的紀念日,沒有必要過于精細具體,實際上一座城市的興起也很難精細到具體的某年某月某日。非常巧合的是石家莊鐵路興修于20世紀初,與一個新世紀的起點相吻合,同時,石家莊城市化的啟動與整個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的第二階段(1901~1937)的上限正巧同時,說明了石家莊這個后起城市的開端,正好落后于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階段。20世紀初的清末新政標志著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全面展開,以此開始啟動石家莊城市化的計時器,為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型做時代紀錄,應該說是適逢其會、應時對景的一個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