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成語知識庫及“以”在成語中的詞類—義項分布注1

俞士汶  朱學鋒  王治敏


提  要  本文研究基于以下兩個數據基礎:(1)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研制的漢語成語知識庫;(2)基于《古今漢語字典》建立的單字詞“以”的知識數據庫。從成語知識庫中抽取出含“以”的成語,整理后有427個。對“以”標注詞類和義項,并按照“以”在成語中的位置進行統計,得到“以”與位置相關的詞類—義項分布。這項成果可以在文本機器理解及語文學習中得到應用。本文還初步探討了古今漢語的一些變化。

關鍵詞  成語;漢語成語知識庫;詞類;義項;詞類—義項分布

一、引言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文藝演出,一群孩子高唱的歌詞“天得和以清,地得和以寧,谷得和以豐,人得和以生”源自《道德經》,但其中“以”的詞類、義項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16:1548)中查不到。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一脈相承,但又有變化發展。厘清漢語古今演變的脈絡,一直是漢語語言學研究關注的課題。本文以古今都常用的“以”作為案例,微觀地初步探索一下這個課題。采用計算語言學的研究范式,應該從古今漢語文本中搜索出盡可能多的例句,但工作量過大,且例句的冗余信息也過多。成語是產生于古代漢語卻存活于現代漢語中的一類特殊詞語,是漢語的活化石,能夠為語言演變研究提供重要線索。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研制的漢語成語知識庫可以為本研究提供支持。

本文基于《古今漢語字典》建立了單音節詞“以”的知識數據庫。

從成語知識庫中檢索出所有含“以”的成語作為語料,對每個成語中的“以”標注詞類和義項(完成這項任務實際完成了對成語的結構分析),可以得到“以”的詞類—義項在語料中的分布。由于成語的字數有限,“以”在成語中的位置也只有有限的幾個,進而可得到與位置相關的“以”的詞類—義項分布知識。

關于成語的研究及成果浩如煙海,不過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個案的考據、解釋與運用。由于成語知識庫采用關系數據庫文件(二維表)格式,便于對數以萬計的成語進行檢索、統計與分析,據此可以開展有關成語的全局研究。在這方面,本文也是一次嘗試。

二、北大漢語成語知識庫概覽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在1986年研制《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之初,便在其中設置了成語與習用語兩個數據庫文件(俞士汶、朱學鋒等,2003:19—135)。2004年起,在此基礎上,單獨建漢語成語知識庫,至2009年收入的成語(包含習用語)已超過30000條,且設置了諸多屬性字段以描述成語的詞法、句法、語義以及出處等各種信息。之后,一邊進行完善,一邊探索應用(俞士汶等,2013;俞士汶等,2015;Lei Wang等, 2012;Lei Wang等,2015;Wang Zhimin等,2016)。

從北大漢語成語知識庫的數據庫文件中挑選出含“以”的3個記錄,列在表1中。表1節略了若干屬性字段,為方便閱讀,將文件中的行、列進行了轉置。

表1  CIKB中含“以”的成語的樣例

三、基于《古今漢語字典》的“以”詞知識數據庫

基于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古今漢語字典》(商務印書館,2003:748—749),建立單字詞“以”的知識數據庫,如表2所示:

表2  單字詞“以”的知識數據庫

其中,“編號”即《字典》中對“以”設置的第一層義項的編號。“編號”為1—4 者,《字典》沒有標注詞類,據其“釋義”及“例”,本文定為動詞(v)。 “編號”5為介詞 (p), 《字典》細分了8個第二層義項。“編號”6為連詞(c),《字典》細分了7個第二層義項,其中義項7用于構成合成詞,不在本文研究范圍內。

表2最后一列數據不是《古今漢語字典》中原有的,而是本文的成果(下面再詳細介紹)。

四、“以”的詞類詞義標注及其與位置相關的分布

4.1  含“以”的成語資料整理

漢語成語知識庫中含“以”的成語有472條,針對本文研究的需要進行了整理。

1.刪除“必以情”“取以來”等少數幾個少于4個字的詞語。

2.刪除冗余信息,如刪除“不以人廢言”,只保留“以人廢言”。不過,含異體字的成語,如“物以希為貴”和“物以稀為貴”都保留。

3.拆分:原有“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差以毫厘,謬以千里”“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謬以千里”7個成語,將它們拆分,只保留“差以毫厘”“差以千里”“謬以千里”作為考察對象。

4.研究對象只限于單音節的“以”。排除“以”是多音節詞的構成成分的情況。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的“所以然”,“忘乎所以”的“所以”,“自鄶以下”的“以下”等。二字串“以為”出現26次,其中“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等中的“以為”是一個詞,“認為”義,而“何以為生”的中的“以為”不是一個詞,相當于“以何為生”。對這26次的出現一一做了甄別,其中9個是詞,17個不是詞。

本文以含單音節詞“以”的、長度不少于4個字的427個成語作為對象語料。之所以將成語看成語料,是因為這些成語也都是有句法結構的,有的成語的結構還挺復雜,像“相濡以沫”是述補結構,述語“相濡”又是狀中結構,而補語“以沫”則是介賓結構。

4.2  “以”在427個成語中的位置分布

本文考察的成語,不論長短,都只含1個“以”。四字格占絕大多數,406個。長度超過四字的僅有21個,其中五字的8個,六字的1個,七字的5個,八字的5個,十字的1個,十一字的1個。

“以”在成語中的位置分布(即“以”是成語的第幾個字)如表3所示。

表3  “以”在成語中的位置分布

4.3  成語中“以”的詞類—義項的標注

了解了成語的意義及用法,參照表2,考察每個成語的結構并標注其中所含的“以”的詞類代碼以及它的義項編碼。

舉“以沫相濡”為例,它是狀中結構,“相濡”是謂詞性中心語,“以沫”是狀語。位于第1字的“以”屬介詞p,義項是1,即“拿,用,憑”義。將“以”標注為p1。

對427個成語完成了“以”所屬的詞類—義項的標注,這是本文工作的重心,具體成果在正文之后的附錄中,表4以簡表形式集中展示成果的概要。

表4  427個成語中“以”的位置及詞性—義項分布

由表4即可計算出“以”的詞類—義項在427個成語中的分布率(見表2),其中介詞出現次數最多,計314次,連詞111次,動詞僅2次。介詞中,義項為1(“拿,用,憑”)的最多,202次,接近總數的一半。連詞中,也是義項為1的(“以便”)最多,39次。

4.4  關于古今漢語對比的收獲

研究過程及其成果印證了引言中關于成語“能夠為語言演變研究提供重要線索”的預想。目前,關于古今漢語對比,至少有了兩點收獲。

1.“以”的詞類、義項的分布有了變化。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1548頁有【以1】和【以2】。【以1】除去用作姓氏的義項外,有6個義項,【以2】對應表2中的最后一行即c7。可以看出,與古代漢語相比,現代漢語的“以”的詞類、詞義簡化了。【以1】的6個義項分別對應表2中的p1、p4、p5、c1、p6與c5,它們在427個成語中出現次數之和為302次,占71%。說明現代漢語仍保留了古代漢語中“以”的主要用法。需要注意到,某些不常見的用法隨著社會生活和語言生活的發展和變化,可能會重新引起關注,“天得和以清”等4句中的“以”作為連詞的第2個義項(表2中的c2 ,“以致,因而”義)就是一個例子。

2.現代漢語繼承了古代漢語的句法結構類型,但也有變化。

在標注成語中“以”的詞類—義項的過程中,實際上已對成語的結構進行了解析。現代漢語的主要句法結構類型(《朱德熙文集》編輯小組,1999:15—28,109—197)都可以在成語中找到,如主謂(事以密成;物以稀為貴),述賓(鑄成大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述補(曉以利害;相濡以沫),定中(八拜之交;一衣帶水)和狀中(道路以目;以沫相濡)。盡管成語字數不多,也有挺復雜的結構,如聯合(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連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執干戈以衛社稷),嵌套(“龍騰虎躍”是主謂結構的聯合,“相濡以沫”是由狀中短語“相濡”和介賓短語“以沫”組成的述補結構)乃至復句形式(差以毫厘,謬以千里)。一些成語雖有狀中與述補兩種結構形式,但其語義并沒有差別,如“以沫相濡”和“相濡以沫”,“以誠相見”和“相見以誠”。在古代漢語中,可否將“相濡以沫”和“相見以誠”中的“以沫”和“以誠”分析為后置的修飾語呢?還有,“曉以利害”和“飽以老拳”中的“以利害”和“以老拳”也更像后置的修飾語。

還注意到,介賓結構也有變化。現代漢語介賓結構的賓語恒置于介詞之后。但在成語中,常有賓語前置的情況,如“屈以求伸”即“以屈求伸”,其他如“詩以言志”“勤以立身”“儉以養德”“文以載道”等成語中,賓語也都置于介詞“以”的前面。

五、標注實踐經驗小結

本項語言工程規模雖然不大,但難度卻相當大。這里總結一下標注過程的經驗,也許對類似語言工程的實施有啟示和借鑒的意義。

5.1  成語結構的解析與整體意義理解的相互支持

要正確標注“掉以輕心”中“以”的詞類和義項,既要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又要了解這個成語的結構。《中國成語大辭典》對“掉以輕心”的釋義是“以輕忽之心擺弄它,指不當一回事,不重視”(王濤等,2007:238)。顯然,這樣的釋義未涉及成語的結構,不僅對“以”的詞類、意義未做解釋,“以”還是釋義文本的用詞,成了用“以”解釋“以”。如果能認識到這個成語是述補結構(“掉”是述語動詞,“以輕心”這個介賓結構做“掉”的補語或后置修飾語,“以”是介詞p,義項編碼為1,即“用,憑”義),顯然對這個成語的理解更透徹。本文的任務就是要將這個成語中的“以”的詞類—義項標注為p1。

人工標注時,通常先理解成語整體的意義和用法,進一步再判定“以”的詞類與義項。當正確地判定了“以”的詞類與義項,也可以檢驗理解得是否有偏誤。

5.2  歧義消解是關鍵

標注實際上就是完成一個消歧任務:針對每個成語中的“以”,從表2羅列的“以”的3個詞類以及每個詞類的若干義項中確定一個恰當的詞類和義項。舉“相濡以沫”和“道路以目”為例。前者的釋義是“本謂泉水干涸,魚兒相互吐沫濕潤” (王濤等,2007:1189),后者的釋義是“百姓懾于暴政,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談,敢怒而不敢言,僅能以目示意”(王濤,2007:219),這里的“以”的詞義都是“用”,但“相濡以沫”中的“相濡”是述語動詞,“以”是介詞p,介賓結構“以沫”是補語或后置修飾語,該成語的變體“以沫相濡”可作為“以沫”是修飾語的佐證,故“以”標注為p1;而“道路以目”中的“以目”是狀中結構,“道路”是“以目”的狀語,故“以”標注為v1,消解了詞類歧義。

“降格以求”與“計日以期”這兩個成語中的“以”都是連詞c,且連接的都是述賓結構與動詞。不過,前者傾向于連謂,義項為1,即“以便”義,故標注為c1;后者傾向于連接狀語與謂語中心詞,標注為c6,如此消解了同一詞類的義項歧義。

“訐以為直”中的“以為”還有潛在的組合歧義,這里的“以為”不是一個詞。“訐以為直”的意思是“把訐作為直”,故本成語中的“以”應標注為p3。

5.3  模糊性的應對

無論是詞類代碼,還是義項編號,都是離散量。實際上,語言是連續統,存在模糊現象(俞士汶、朱學鋒,2014)。在標注“以”時,同樣需要應對模糊性。不過,本文沒有采用模糊集及隸屬度來描述所遇到的模糊現象。只是根據傾向性(或概率)或相關知識進行消歧,給“以”標注確定的詞類與義項。這當然不盡人意,不過,作為初步研究,也只能如此。“屈以求伸”中,可認為“以”是連詞c,義項為1,“以便”義;也可認為“以”是介詞p,義項為1,“用”義,此成語都能理解,即“以”屬于連詞還是介詞是模糊的。考慮到存在變體成語“以屈求伸”,故判定“屈以求伸”中的“以”是介詞p,標注為p1。

實際上,在“以”的用法的演變過程中,“以”是沿著“動詞”—“介詞”—“連詞”的軌跡逐步虛化的。判斷“以”的詞類與義項的總原則是,先考慮動詞,應具有實際的含義;然后是介詞;最后,意思很虛的,考慮為連詞。不過,虛化的過程也具有模糊性。

5.4  正確性與一致性檢驗

標注的正確性是第一位的,但若只是孤立地考察一個成語,很難發現錯誤。采用不同方法(如按“以”的標注結果排序)對所有成語進行系統的一致性檢查、比對,就容易發現錯誤。檢驗不同人標注的一致性、前后標注的一致性也可以發現錯誤。參照變體、近義(同義)、反義的成語也能發現一些不一致或錯誤。像“以管窺天”這個成語的結構與“以指測河”完全相同,起初誤認為它們的意義也相近,既然“以指測河”的“以”標注為p1,那么“以管窺天”中的“以”也就標注為p1。后來發現“以管窺天”同“以郄視文”才是同義成語,它們中的“以”應標注為p7,義為“從,自”。

六、余論

詞典對成語的釋義一般是針對其整體意義的,即便包含對個別詞語的解釋,通常也只是關注實詞或者專名,缺少對作為其構成成分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解說。本項研究標注了成語中“以”的詞類與義項,有助于對含“以”的成語的透徹理解,并得到了常用詞“以”的詞類與義項在成語中跟位置相關的計量分布知識。這樣的知識,便于機器學習,可以提高語言信息處理的智能水平,也可用于語言教學和詞典編撰等非典型的信息處理領域。本文初步總結的標注實踐經驗也可同參與語料庫標注工程的朋友分享。

本文研究可以按以下兩個方向深入:一是全面標注并解析成語的句法結構;二是研究“以”之類常用詞的詞類—義項分布的歷時演變過程。

本文作者一向重視語言知識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進步中的作用,即便統計模型比規則模型取得明顯優勢后,仍堅守語言知識的重要性,因為統計方法也需要訓練語料。所謂訓練語料就是按照需要預先加工、標注好的語料。在這里,人的語言學素養就起關鍵作用了。


參考文獻

《朱德熙文集》編輯小組(1999)《朱德熙文集》第1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2003)《古今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濤等(2007)《中國成語大辭典》(新一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俞士汶、朱學鋒等(2003)《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詳解》,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俞士汶、羅鳳珠、朱學鋒等(2013)漢語成語及典故知識庫在語文學習中的應用,《臺灣華語教學研究》第二期,第13—36頁。

俞士汶、朱學鋒(2014)語言模糊性與語言工程實踐,黎千駒、馮廣藝主編《模糊語言研究》第一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275—284頁。

俞士汶、羅鳳珠、朱學鋒等(2015)面向語言能力提升的成語知識庫建構及擴展,《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5期,第1—6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2016)《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Lei Wang, Shiwen Yu, Xuefeng Zhu, Yun Li(2012)Chinese Idiom Knowledge Base for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13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 2012, Wuhan, China, July 6-8. 302-310.

Lei Wang, Shiwen Yu, Zhimin Wang, Weiguang Qu, Houfeng Wang(2015)Emo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Idioms Based on Chinese Idiom Knowledge Base. 16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 2015, Beijing, China, May 9-11,Revised Selected Papers,197-203.

Zhimin Wang, Lei Wang, Shiwen Yu(2016)A Metaphorical and Cognitive Study on Idioms withRu”.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17th Workshop, CLSW 2016, Revised Selected Papers, 534-549.   


附錄  按“以”的詞類—義項歸類的成語

c1連詞,義項1,“以便”;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20、1、15、3,小計39。

以盡吾齒  以售其奸  以求一逞  以為后圖  以為口實  以快言論  以快先睹  以絕后患

以儆效尤  以荷析薪  以觀后效  以防萬一  以防不測  以正視聽  以備萬一  以備不測

以資切磋  以資鼓勵  以刺世事  以終天年  學以致用  析骸以爨  鑿壞以遁  磨厲以須

虛位以待  降格以求  虛左以待  虛席以待  殘民以逞  摩厲以需  相呴以濕  虛己以聽

摩礪以須  掃榻以待  摩厲以須  磨礪以須  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天下

執干戈以衛社稷


c2連詞,義項2,“以致,因而”;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0、7、3、0,小計10。

習以成性  率以為常  日以為常  習以為常  習以成俗  積以為常  習以成風  大車以載

諤諤以昌  掃地以盡


c4連詞,義項4,“略同于表示先后相承的‘而’”;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0、15、10、0,小計25。

引以為憾  導以取保  坐以待旦  賴以為生  引以為榮  引以為恥  無以復加  引以為戒

引以為鑒  適以相成  信以為真  樂以忘憂  無以塞責  引以自豪  坐以待斃  不隨以止

如愿以償  什襲以藏  迎刃以解  赍志以沒  易口以食  望屋以食  赍志以歿  寧靜以致遠

淡泊以明志


c5連詞,義項5,“而且”;僅占第3字,1個。

好整以暇


c6連詞,義項6,連接狀語與謂語中心詞;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0、18、18、0,小計36。

難以置信  聊以解嘲  難以釋懷  難以啟齒  難以忍受  難以忘懷  難以言狀  聊以自慰

聊以自娛  難以預料  堪以告慰  僅以身免  難以為情  難以名狀  難以為繼  難以言表

聊以卒歲  聊以塞責  夢寐以求  枕戈以待  昧死以聞  計日以期  全力以赴  袞衣以歸

嚴陣以待  引首以望  拭目以待  孜孜以求  無言以對  翹首以待  拭目以俟  計日以待

嚴陣以待  計日以俟  真誠以待  無言以答


p1介詞,義項1,“拿,用,憑”;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160、29、13、0,小計202。

以權達變  以叔援嫂  以勢壓人  以淚洗面  以柔克剛  以偏概全  以沫相濡  以卵投石

以屈求伸  以暴易暴  以情動人  以勤補拙  以強勝弱  以強凌弱  以大惡細  以水投石

以卵擊石  以卵敵石  以利相傾  以力服人  以理服人  以蠡測海  以德報德  以殺止殺

以石投卵  以升量石  以慎為鍵  以半擊倍  以偽亂真  以湯沃沸  以索續組  以水洗血

以身試險  以權謀私  以日繼夜  以殺去殺  以弱制強  以弱勝強  以肉餧虎  以身作則

以肉喂虎  以肉驅蠅  以白詆青  以柔制剛  以貍餌鼠  以身試法  以功補過  以貍致鼠

以冠補履  以誠相待  以瞽引瞽  以骨去蟻  以古喻今  以古非今  以古方今  以長攻短

以功贖罪  以火救火  以戈舂黍  以豐補歉  以誠相見  以德服人  以法為教  以耳代目

以惡報惡  以碫投卵  以毒攻毒  以宮笑角  以膠投漆  以點帶面  以酒澆愁  以次充好

以德報怨  以口問心  以渴服馬  以冰致蠅  以酒解酲  以石壓卵  以管窺豹  以肉去蟻

以貍至鼠  以簡御繁  以簡馭繁  以煎止燔  以假亂真  以假當真  以假充真  以計代戰

以火止沸  以火去蛾  以不濟可  以夜繼朝  以夷治夷  以夷制夷  以夷攻夷  以夷伐夷

以一警百  以一儆百  以一奉百  以一當十  以一持萬  以小見大  以水救水  以水濟水

以夜繼日  以逸待勞  以肉啖虎  以羊易牛  以言徇物  以牙還牙  以血洗血  以夜續晝

以學愈愚  以刑致刑  以刑止刑  以刑去刑  以心問心  以心傳心  以夜繼晝  以戰去戰

以紫亂朱  以錐刺地  以錐餐壺  以銖程鎰  以銖稱鎰  以珠彈雀  以文亂法  以水投水

以眾暴寡  以指撓沸  以指測河  以直抱怨  以疑決疑  以戰養戰  以佚待勞  以澤量尸

以怨報德  以玉抵烏  以玉抵鵲  以魚驅蠅  以蚓投魚  以鎰稱銖  以意為之  以意逆志

以逸擊勞  以眼還眼  以直報怨  以文會友  以莛叩鐘  以莛扣鐘  以莛撞鐘  以往鑒來

以桃代李  以螳當車  以湯止沸  以湯沃雪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逸以待勞  詩以言志  一以當十

一以貫之  曉以大義  假以辭色  曉以利害  儉以養德  飽以老拳  卑以自牧  數以千計

數以萬計  政以賄成  何以為生  數以百計  儉以養廉  文以載道  掉以輕心  日以繼夜

夜以繼晝  啖以重利  一以當百  勤以立身  夜以繼日  屈以求伸  兵以詐立  誓以皦日

欺以其方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相見以誠  曉之以理  持之以恒  嗤之以鼻  繩之以法

許友以死  動之以情  率馬以驥  繼之以死  相濡以沫  戒奢以儉  喻之以理  一言以蔽之


p3介詞,義項3,“把”;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41、5、1、0,小計47。

以白為黑  以此為戒  以訛傳訛  以耳為目  以攻為守  以古為鑒  以古為鏡  以規為瑱

以黑為白  以毀為罰  以訐為直  以苦為樂  以苦為榮  以鄰為壑  以鹿為馬  以民為本

以筌為魚  以人為本  以人為鑒  以人為鏡  以忍為閽  以日為年  以身報國  以身許國

以身殉職  以身殉國  以石投水  以實為虛  以是為恨  以史為鑒  以手加額  以守為攻

以書為御  以退為進  以危為安  以信為本  以虛為實  以言為諱  以譽為賞  以紫為朱

以天下為己任  訐以為直  訛以傳訛  訛以滋訛  民以食為天  邦以民為本  授人以柄


p4介詞,義項4,“按照,依照”;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15、9、3、0,小計27。

以辭取人  以譽進能  以此類推  以黨舉官  以古制今  以己度人  以己律人  以類相從

以禮相待  以毛相馬  以貌取人  以人擇官  以容取人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寬以待人  方以類聚  物以群分  謬以千里  嚴以律己  差以毫厘  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

嚴以自律  度己以繩  愛人以德  使民以時


p5介詞,義項5,“因為,由于”;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22、8、2、0,小計32。

以利累形  以一知萬  以人廢言  以疏間親  以詞害意  以辭害意  以言取人  以老賣老

以文害辭  以公滅私  以微知著  以微知著  以言舉人  以私廢公  以德追禍  以私害公

以噎廢餐  以噎廢飡  以養傷身  以義割恩  以義斷恩  以五十步笑百步  事以密成  

邈以山河  羞以牛后  何以變卦  物以希為貴  不以辭害志  物以稀為貴  不以一眚掩大德

一則以喜  一則以懼


p6介詞,義項6,“在,于”;僅占第2字,1個。

超以象外


p7介詞,義項7,“從,自”;占第1、2、3、4字的個數分別為3、2、0、0,小計5。

以筦窺天  以管窺天  以郄視文  蒙以養正  出以公心


v1動詞,義項1,“使用,任用”;僅占第3字,1個。

道路以目


v3動詞,義項3,“及,連及”義;僅占第3字,1個。

剝床以膚


(俞士汶,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yusw@pku.edu.cn;
朱學鋒,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 yusw@pku.edu.cn;
王治敏,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wangzm000@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山区| 云龙县| 揭阳市| 乐陵市| 晋宁县| 库伦旗| 黄冈市| 定边县| 塔城市| 西丰县| 长宁区| 湖州市| 宝清县| 扎兰屯市| 伊春市| 林口县| 张掖市| 治多县| 虹口区| 榕江县| 中方县| 章丘市| 博野县| 富宁县| 兰考县| 视频| 甘谷县| 嫩江县| 天等县| 兴义市| 九寨沟县| 青浦区| 赫章县| 香格里拉县| 江达县| 永济市| 南召县| 墨江| 信丰县| 广安市|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