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八年(戊戌 光緒二十四年)
六歲(此是按中國傳統記齡方式,即以虛歲計算年齡,下同。——編者)。
開始讀書。是由一位孟老師在家里教底。那時的兒童,入手多是《三字經》、《百家姓》,接著就是四書五經了。先生在讀了《三字經》之后,即讀《地球韻言》,而沒有讀四書五經。《地球韻言》一書,內容多是一些歐羅巴洲、亞細亞、太平洋、大西洋之類。不讀四書五經,而讀《地球韻言》,是出自父親的意思。他不主張兒童讀四書五經,這在當時自是一破例底事。先生說:
“考其所以然,大約由于父親平素關心國家大局,而中國當那些年間恰是外侮日逼。例如:
清咸豐十年(一八六〇年)英法聯軍陷天津,清帝避走熱河。
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中法之戰,安南被法國占去。
又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緬甸被英國侵占。
又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中日之戰,朝鮮被日本占去。
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臺灣割讓日本。
又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德國占膠州灣(青島)。
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俄國強索旅順、大連。
在這一串事實之下,父親心里激動很大,他很早傾向維新。在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卻有一種為清流所鄙、正人所斥,洋務西學,新出各書,斷不可以不看。蓋天下無久而不變之局,我只力求實事,不能避人譏訕也。”注4
“到光緒二十四年,就是我讀書這一年,正好趕上光緒帝變法維新。停科舉,廢八股,皆是他所極端贊成,不必讀四書,似基于此。……而《地球韻言》亦是便于兒童上口成誦,四字一句底韻文,其中略說世界大勢,就認為很合用了。”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