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
- 屈哨兵
- 4885字
- 2020-11-06 15:11:15
廣州市中華經典誦讀
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國夢的高度,提出要大力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部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先后頒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在以上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廣州市各級政府部門、各單位和大中小學開始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加以落實,并構建了以廣州市大中小學為基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一 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中華經典誦讀系列活動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各地陸續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2007年,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啟動“中華誦”。2008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共同啟動“中華誦——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系列活動。自2010年開始,“中華誦”逐漸發展成為三大系列:一是“中華誦·經典資源庫”的建設;二是傳統節日誦讀活動;三是擁有廣泛群眾參與基礎的誦讀活動,包括經典誦讀大賽、書寫大賽、中小學生中華誦夏令營等注1。廣州市中小學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基本是按照以上3個系列的模式展開的。
(一) “中華誦·經典資源庫”的建設
經典資源庫建設是“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的核心。首先,精心遴選經典文選:第一部分是從浩如煙海的傳統經書典籍中選擇能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詩詞歌賦文;第二部分是現有大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篇目。其次,對這些篇目做四方面的詮釋:一是請名師講解,二是請名家朗誦,三是請專家吟誦,四是請書法家進行書寫。
2015年11月,廣州市教育局按照“高品位、廣覆蓋、好效果”的要求,組織開展了編制廣州市中小學校園經典閱讀推薦書目的工作,書目分為小學生篇、初中生篇、高中生(含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篇,各階段書目分別為100本;不少中小學也開發了針對性強的校本教材并對經典篇目進行講解和書法展示等。
(二) 傳統節日誦讀活動
自2008年國務院增列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節日以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央文明辦舉辦了“誦讀經典名篇,挖掘節日內涵,展示傳統魅力”為主題的“中華誦·傳統節日晚會”。
廣州市文明辦、廣州市教育局等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和中小學也聯合舉辦了傳統節日晚會,有力地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2013—2016年,先后在越秀區少年宮小云雀劇場、花都區政府大禮堂、黃埔區蘿崗少年宮、荔灣區平安大劇院舉辦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經典誦讀展演活動等。
(三) 擁有廣泛群眾參與基礎的誦讀活動
1. 中華經典誦讀大賽
“中華誦”系列活動開展以來,自2009年以來,廣州市教育局連續9年舉辦了廣州市中小學生誦讀中華經典美文表演大賽活動,全市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的師生及家長都廣泛參與到比賽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特別對于廣大在校青少年來說,他們通過誦讀經典感受中華經典文化,展示風采、交流學習、提升素質,自覺成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志愿者和實踐者,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2. 規范漢字書寫大賽
廣州市教育局自2009年以來,每年都要舉辦以中華經典為書寫內容的廣州市中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大賽(含軟筆、硬筆等),并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培訓,備戰省級、國家級規范漢字書寫大賽。通過比賽,不僅可以提高中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的水平,也引導青少年親近經典,培養青少年深厚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
3. “中華誦”夏令營
教育部、中央文明辦在以往活動的基礎上,還開展了中小學生“中華誦”夏令營活動,通過夏令營幫助青少年了解和熟悉中華經典。2009年8月,廣州市教育局、市語委辦選派代表參加了在江蘇省泰州市舉辦的首屆全國中小學生“中華誦”夏令營。同學們在夏令營中學習、感悟中華文化經典詩文,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廣州市中小學廣泛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系列活動,為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黨史以及廣州市情教育,大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 廣州大學:構建“五維一體”的中華優秀 文化傳承閱讀體系
廣州各市屬高校,如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等,紛紛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系列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研究與總結。特別是廣州大學,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理論依據,以黨和國家力推的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作為指導思想,以中華經典閱讀活動的開展作為抓手,借鑒傳播學的“5W”模式,按照“為何讀”“誰來讀”“讀什么”“怎么讀”與“讀的效果如何”5個維度構建了“五維一體”的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閱讀體系。注2根據該體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得的成效更為顯著。
第一維:關于“為何讀”,即確立教育的目標與理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從文化自信角度指出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要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等。據此,廣州大學提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遠大目標,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教育理念,通過中華經典閱讀等切實加強大學生的人文涵養,塑造其健全人格并提升其人生境界。
第二維:關于“誰來讀”,即明晰閱讀主體這一問題?!蛾P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貫穿國民教育始終,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據此,廣州大學認為中華經典閱讀應從中小學抓起,貫穿學校教育的始終,高校作為國民教育最重要的出口,在中華經典閱讀實踐中負有“最后一站”的把關校準作用,既要為基礎教育各學段的經典教育提供智力支撐,也要為在校大學生提供養德修身進行價值定型的養分與平臺,還要為中華經典閱讀拓展到社會各個層面、推動全民閱讀進行行動示范牽引。
第三維:關于“讀什么”,即開發教育內容這一問題。廣州大學在開發中華經典閱讀的內容時,關注其是否有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體現了家國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是否有現實的人文關懷,是否有啟迪人生的價值,是否有較高的審美文化品位與獨特的審美文化魅力等。注3另外,從中華經典的歷時性與現時性特點出發,也考慮了傳統經典與紅色經典的有機結合,在歷史與現實的維度中建立一種文化脈絡。
第四維:關于“怎么讀”,即探索經典閱讀的方法問題。廣州大學在經典閱讀的方式方法上進行創新,積極開發出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多樣態”的經典閱讀方式,大大改善了經典閱讀的實踐效果:首先,大力提倡“素讀”經典,即排除各種輔助手段,純粹地閱讀(含精讀、朗讀、默讀等)紙質經典。其次,考慮到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媒介接觸習慣發生很大改變,青睞微媒介(智能手機、社會網絡SNS以及微博、微信等)及媒體內容,廣州大學將部分中華經典作品制作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媒體、碎片化的數字資源,使大學生可以輕松地、隨時隨地選擇、獲取和利用微小的學習內容模塊,在可移動的、情境化的環境中獲得一種輕快的甚至帶有一定娛樂性的學習體驗。同時,廣州大學還開發了閱讀活動專題網站等,引導學生線下閱讀、線上討論。再次,通過競賽性閱讀(競讀)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從2012年開始,廣州市教育局和廣州大學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廣州市屬高?!爸腥A經典誦讀大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大學生踴躍參加。通過實施以上多樣態的中華經典閱讀方式,有效地解決了目前高校中華經典閱讀教育方式過于死板、單調,一些學生不感興趣的問題。
第五維:關于“讀的效果如何”,即經典閱讀效果的評價問題。為了給中華經典閱讀實踐提供一個必要的保障,廣州大學頒布了《廣州大學本科生第二課堂學分實施辦法》,將其納入學校人才培養規則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要素體系之中,利用網絡平臺開發相應的考試評價系統,將經典閱讀作為考試科目,使之制度化、常態化。任何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參加上機測試,合格者獲得相應的學分,有效引導,使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前的國民教育“最后一站”能得到比較充實的中華經典的涵育與浸潤。此外,還開展各種形式的經典閱讀比賽、評選活動,表彰經典閱讀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定期整理、匯編、出版優秀讀書征文、讀書報告、讀書心得等,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和熱情。
三 同心協力,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輻射力
廣州市開展中華經典閱讀與教育活動,不僅立足于課堂、校園,還努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推廣到城市社會生活中去,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城市文化建設,甚至還考慮了如何讓中華經典走出國門,傳播到國外去,形成了“三走進一走出”的推廣行動模式。
所謂“三走進”,就是采取得體有效的方式讓中華經典走進大學,走進中小學,走進城市社區。比如廣州大學頒布了《廣州大學“經典百書”閱讀推廣活動實施方案》,開發了系列經典導讀類通識核心課程,立項建設了一批經典導讀類通識教育在線開放課程(慕課),通過共享和購置等方式引入了高質量的經典導讀在線課程,鼓勵教師有意識地宣傳推介“經典百書”,實現“經典百書”閱讀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目前,廣州大學開設的經典導讀類通識核心課程與慕課有“中華文化經典導讀”“唐詩經典導讀”“宋詞經典導讀”“中國古代小說經典導讀”“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導讀”等,構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內與課外、線下與線上有機融合的閱讀推廣機制。
讓中華經典走進中小學,是指在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中華經典誦讀系列活動。廣州大學開展中華經典閱讀活動時,有意識地將中小學生囊括在內,通過構建“三聯動”的實踐教育體系,將大中小學的中華經典閱讀活動有效地銜接起來。2013年開始,廣州大學制訂了“中華經典進中小學活動方案”,每年設專項資金,選派大學教師與大學生到中小學校開展中華經典講座,指導中小學生開展各種經典閱讀活動,如:廣州市中小學生誦讀中華經典美文表演活動、“書香校園”及“閱讀之星”選拔活動等,和大學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活動的價值取向與活動的品質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讓經典閱讀走進社區,是指廣州市大中小學通過在社區中傳播推廣中華經典,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市民文化生活的有機融合。各級各類學校通常借助于各種傳統節日,配合豐富多彩的節日民俗活動,開展經典誦讀系列活動。比如:2011年廣州大學在海珠區舉辦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經典誦讀展演活動,深受市民的歡迎與好評;廣州市教育局連續9年舉辦中小學生誦讀中華經典美文表演大賽活動系列經典美文誦讀與展演,也吸引了眾多普通市民的參與。以上活動在相當程度上發揮了大中小學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服務地方城市文化建設的職能,為學習型城市的建設注入了生動的力量與元素。
所謂“一走出”,是指讓中華經典走出國門,配合國家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近年來,廣州大學分別利用與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和美國衛斯理安學院共建的孔子學院,每年舉辦一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主題活動。2010年,為了配合意大利“中國文化年”舉辦了“中國宣傳周”活動,在帕多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起到了在國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積極作用。
總之,廣州市以大中小學為基礎建構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閱讀體系,實施多樣態的中華經典閱讀方式,開拓“三走進一走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路徑等,解決了實施中華經典閱讀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更有效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做法與思考。未來廣州市還要堅定不移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只有在扎根中國的基礎上才可能更好地融通中外、立足時代和面向未來。
(屈哨兵、和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