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詞的功用、演化及其構式
- 張誼生
- 2264字
- 2020-11-06 17:58:19
二、 助詞的性質、范圍與類別
自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的三十多年中,漢語語法學界雖然對另立語氣詞似乎并沒有太多異議,可是各家對現代漢語助詞的認識仍然很不一致。各家所說的“助詞”,雖然大致都包括時體助詞、結構助詞、比況助詞等基本的類別,但各家所分立的小類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每一小類的內部成員也多寡不一。近年來,似乎有這樣一種傾向,凡是不宜歸入其他各類虛詞的、功能和用法又比較特殊的輔助詞、小品詞,就往往被歸到助詞中去安身。所以,可以這么說,現代漢語助詞似乎成了漢語詞類劃分中剩余虛詞的“收容所”,成了一個“收容‘編余’的雜類”。注2這就使得現、當代漢語的助詞存在著以下互有關聯的三個方面的特點:
其一是助詞的小類和具體的數目已經并且正在不斷增長之中。譬如,20世紀50年代時一般只分結構、時態和語氣三類;而現在雖然一般都沒有了語氣類,卻增加了時制、比況、表數等小類。又譬如,同樣是北大的語法體系,同樣都不包含語氣詞,1982年出的《現代漢語虛詞例釋》收有助詞33條,而1998年出的《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則收有助詞40條。按照本書的研究體系,現代漢語助詞已經多達八類67個(分析詳后)。
其二是助詞內部各小類之間的差異非常之大,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什么內在的聯系,明顯地缺乏作為一個詞類的共性:有的用法復雜多樣,有的相對簡單明了;有的使用頻率非常之高,有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有的具有一定的替代或指稱功能,主要顯示結構關系;有的只有輔助或連接功能,可以表示銜接關聯。有的還存有一定程度的詞匯義,可用于表數或列舉;有的則具有話題標記功能,主要用于話語交際??傊?,由于虛詞“編余”的特點,助詞小類之間缺乏基本的共性,即使是同一助詞小類中的一些成員,也常會具有一系列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征,內部缺乏統一、協調的一致性。
其三是助詞與其他詞類,譬如副詞、連詞、語氣詞、代詞、方位詞,甚至詞綴(affix)“阿、老、子、頭”、附綴(clitic)“上、中、間、于”等的界限,有時也很難截然分清,存在著一系列糾葛、交叉甚至模棱兩可的現象。
如果說現代漢語各類助詞之間尚有一些共同點的話,那就是:在功能上,它們都是附著的,大都是后附的,少數是前附的;在作用上,它們都是輔助的,是用來輔助各類實詞、短語和句子的;在表達上,它們都是以表語法意義或范疇意義為主的;在讀音上,它們大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音變,有相當一些要弱化并讀成輕聲。據此,我們似乎可以給助詞下這樣一個定義:助詞是附著在詞、短語或句子上的,虛化、黏著、定位的表示各種特定附加意義的虛詞。同時,我們還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于現代漢語的助詞,最好的研究方法就是盡可能地加以細化,深入到每一個小類的內部,甚至每一個特定的助詞,結合各類助詞及其相關的實詞,尤其是相關的構式與格式,逐個地、逐類地加以探討和剖析,揭示其基本功用和個性特征,然后再從總體上加以比較和總結,從而找出各個助詞乃至各個助詞小類的共性及其內在規律。
就現代漢語本身的語言系統和表達功用而言,助詞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類,然而,從普通語言學的角度看,助詞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詞類,因為在印歐語系諸語言中,一般都沒有“助詞”這樣一個詞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不同的語言類型和語言特點造成的。由于漢語是一種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的分析性語言,許多在印歐語中可以通過動詞、名詞、形容詞或其他詞類的屈折變化形式完成的語法任務和所表達的語法意義,在漢語中往往要通過分析手段——添加助詞及其他虛詞來完成,所以漢語的助詞比較發達。從語言進化的角度看,也可以這樣認為,作為一種分析性的語言,漢語中表示各種關系和功能等語法范疇或情態范疇的詞語,其語法化進程仍在進行之中,或者說還有相當一些以表示各種特定功能意義為主的詞語,還處在繼續虛化的初級階段??梢钥隙ǖ卣f,助詞是漢語各類虛詞中最具漢語類型學特點的一類,同時又是與各類實詞關系最為密切的一類,而且還是漢語中比較活躍、相對能產的一類虛詞。盡管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看,漢語助詞確實缺乏立類的語法依據,但是通過對漢語助詞的深入學習與研究,不但能夠掌握一系列漢語句法-語義的表達方式,而且還能有效地了解漢語本身,尤其是漢語語法的特點。
就具體范圍而言,現代漢語助詞是一個相對說來比較封閉的虛詞詞類,其絕對數量相當有限。根據前輩和時賢的研究注3,參照本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書依據比較寬泛的標準確定的現代漢語助詞的動態范圍,總共有67個。根據各個助詞的功能和用法,大致可以將這些助詞分成八個小類,每一類又各分為典型成員和非典型成員兩種:

比較而言,典型助詞與非典型助詞的區別在于:首先,典型助詞的虛化程度相對說來較高,盡管還留有些許詞匯意義,但主要都是以表示語法意義和功能意義為主的,而非典型助詞的虛化程度還不夠高,有些還帶有比較明顯的詞匯意義的痕跡;其次,典型助詞一般都具備現代漢語助詞的多方面的句法-語義特征,而非典型助詞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些方面具備現代漢語助詞的語法特征;最后,典型助詞一般都適用各種文體和場合,比較常用和普及,而非典型助詞使用范圍通常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還有兩類準助詞:一類是表時態的準助詞“上、下、起、開、上去、上來、下去、下來、起來”等,這一類詞都早已從趨向動詞中分化出來了,當然也可以稱之為趨向詞;再一類是充當話題標記的準助詞“嘛、么、呢、啊”等,這一類詞表達的功能與句末語氣詞明顯不同,當然也可以歸入語氣詞的特定功用。就本書的研究范圍而言,不管是典型助詞、非典型助詞,還是準助詞,只要具有研究的價值,只要作者有所心得,基本上都在我們討論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