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只是一個假設,作為一個假設,因此需要證明。“有責證明”(onus Probandi),對有神論者們來說。艾薩克·牛頓爵士說:“我從來也不作假設,因為任何不是從現象中演繹出來的東西,都必須被稱為‘假設’;凡是假設,不論是形而上學的假設、物理學的假設,或帶有神秘性質的假設,甚而至于力學上的假設——從哲學上說來,統統都是不值一錢的。” 牛頓的這一條有價值的法則,也適合于一切關于創造主的存在的證明。我們看到具有各種力量的各種物體,我們僅僅知道它們的效果;關于它們的本質和原因,我們處于一種無知的狀態。牛頓稱這些為事物的現象;但是哲學的驕傲不愿意承認哲學自己對于這些事物的原因無知。從我們的感覺對象——這些現象,我們企圖推出原因,這個原因我們稱之為上帝,又無謂地贈給他各種否定的和矛盾的性質。從這個假設出發,我們發明了這個總的名稱〔上帝〕,來掩飾我們對原因和本質的無知。被稱為上帝的這個存在,根本不符合牛頓所開列的條件;上帝卻帶有哲學自大狂所織成的帷幕的一切特征,這片帷幕被哲學家們用來甚至讓他們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無知。他們從庸人們的“神人同形同性論”中借取了紡織這片帷幕所需的紗線。詭辯家們為了同樣目的,使用了種種的字眼:從逍遙學派的神秘性概念,以至于波義爾的“媒素”(effluvium)和赫歇耳(Herschel)的“克里尼底”(Crinities)或“星云”。上帝被說成是無限的、永恒的、不可理解的;他被放在無知的邏輯所能編造的每一個“predicate in non”(虛無的謂詞)之中。甚至連他的崇拜者們也都承認,要形成任何關于他的觀念是不可能的。他們學著一位法國詩人那樣喊道:
[1] 原引為拉丁文:“Hypotheses non fingo,quicquid enim ex phaenomenis non deducitur hypotheses vocanda est,et hypothesis vel metaphysicae,vel physicae,vel qualitatum occultarum,seu mechanicae,in philosophia locum non habent”。
[2] 原引為法文:“Pour dire ce qu'il est,il faut être luimê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