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疆地區的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
我在已經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迄今為止,新疆境內真正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寥寥無幾,可以說基本上還沒有什么像樣的發現。過去關于新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或墓葬的報道和介紹,實際上多不是新石器時代文化,而是屬于青銅時代文化甚至是鐵器時代文化”152。由于那篇文章主要是澄清新石器時代文化,且受篇幅所限,所以未能具體詳細說明新疆境內究竟有哪些遺址和墓葬屬于青銅時代,又有哪些屬于早期鐵器時代,而這個問題不解決,新疆早期考古文化的基本面貌仍將是模糊不清的。因此,今再作此篇,繼續討論新疆的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
一、青銅時代文化
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基本上可以歸屬于青銅時代文化的遺址或墓葬主要有:羅布淖爾西面的孔雀河下游古墓溝墓葬、和碩縣新塔拉遺址、巴里坤縣南灣墓葬、蘭州灣子遺址、奎蘇遺址、石人子遺址、伊吾縣卡爾桑遺址、吐魯番市哈拉和卓遺址、阿克蘇縣哈拉玉爾滾遺址和疏附縣阿克塔拉遺址等。
這些遺址或墓葬中均有銅器,未見鐵器。茲將這些銅器略做介紹如下。
孔雀河古墓溝墓葬出土3件銅飾,個體均很小,其中一件經新疆冶金局冶金研究所分析,系紅銅,且銅質純度相當高,所含雜質不超過4‰。153但后來又懷疑這種分析鑒定不一定準確,它們實際上可能是青銅。154和碩新塔拉遺址共見銅刀、銅斧、銅鏃各l件和銅錐2件。其中銅刀呈薄片長條形,殘長16.2厘米(圖一,2);銅斧凸刃,圓空銎,銎部有兩圈突棱,并在兩側各有一小孔,長17厘米(圖一,1);銅鏃雙翼,有脊,長4.9厘米。這些銅器均未進行分析鑒定,但據簡報介紹,銅刀和一件銅錐為紅銅155,銅斧、銅鏃和另一件銅錐為青銅。156巴里坤南灣墓葬出土銅器較多,據零散介紹,計有刀、鏃、鉞、錐、鏡、耳環、扣、珠等。鏃呈扁平柳葉形,圓空銎,其中一件長7.1厘米;鉞弧刃,圓空銎,其中一件長10.7厘米;鏡圓形,素面,有弓形鈕,其中一件直徑8厘米;扣呈圓泡形,背面有一小鈕,其中一件直徑1.1厘米157。出土銅器中,僅有一件做過分析化驗,結果是含銅82.79%、錫0.28%、鉛0.01%,屬紅銅。158巴里坤蘭州灣子遺址出土有銅鍑和環首銅刀159,其中銅鍑形體很大,弧腹,喇叭形高圈足,口沿上有對稱雙立耳。口徑32厘米、通高54厘米160(圖一,5)。巴里坤奎蘇遺址采集有銅斧、銅鐏和銅刀各1件,其中銅斧柄部有圓孔,從柄部向刃部有三道棱脊,長21厘米;銅鐏下部為扁錐狀,上部為圓空銎,高11厘米。161巴里坤石人子遺址出土1件小銅塊,同時還見有煉渣和木炭。162伊吾卡爾桑遺址采集有銅錐、銅鏃和銅環各1件,其中銅鏃呈扁葉形,圓空銎,有脊,殘長4厘米(圖一,4)。據報道,銅鏃和銅環均為青銅質。163吐魯番哈拉和卓遺址出土1件銅鏃,雙翼扁鋌,或說是紅銅164,或說是青銅165。阿克蘇哈拉玉爾滾遺址出土1件銅環,據報道為青銅。l166 疏附阿克塔拉遺址采集有銅質小件和殘塊,其中一件銅刀殘長6.7厘米。經化驗,含錫1.2%,系紅銅 167 (圖一,3)。
圖一 銅器
1斧(和碩新塔花) 2刀(和碩新塔拉) 3刀(疏附阿克塔拉) 4鏃(伊吾卡爾桑) 5鍑(巴里坤蘭州灣子)
上述這些銅器,除個別的經過分析鑒定屬紅銅外,其余均未做過分析化驗。這些銅器的種類較多,既有鏡、耳環、扣、珠、環等裝飾品,又有刀、鏃、錐、斧、鉞等生產工具,同時還有大型容器銅鍑。它們的形制和制法亦較復雜,例如鏃、斧、鉞、鐏、鏡、鍑等不可能用較原始的冷鍛錘打法做成,而只能用較進步的范鑄法澆鑄而成,尤其像大型銅鍑,更需要用多范才能鑄成,其鑄造工藝水平已經很高,應該是青銅時代的產物。另外,根據對孔雀河古墓溝墓葬中各種木板、木柱和木器加工痕跡的觀察分析,應是青銅工具所加工。168
這些遺址或墓葬,有的測有碳十四年代數據,見表一 (均為樹輪校正年代,下同)。
這些數據中,除孔雀河古墓溝墓葬的6412±117年、4730±135年和2175±115年明顯超早或偏晚,巴里坤奎蘇遺址的2690±125年亦稍偏晚外,其余大多數數據均在距今約4000—3000年亦即公元前2000—前1000年范圍之內,這個絕對年代是可信的。
巴里坤石人子遺址、伊吾卡爾桑遺址、阿克蘇哈拉玉爾滾遺址和疏附阿克塔拉遺址雖無碳十四年代數據,但根據石人子遺址地表面系一圓形土堆,與蘭州灣子遺址和奎蘇遺址相同,出土的陶器和石器也基本一致;卡爾桑遺址的陶片和石器與南灣墓葬、蘭州灣子遺址、奎蘇遺址的陶片和石器有較多的共同性;阿克塔拉遺址的石刀和石鐮與吐魯番哈拉和卓遺址的石刀和石鐮形制基本一致;哈拉玉爾滾遺址的陶器口沿處多穿有小孔,與阿克塔拉遺址的陶器特點一樣等情況,估計它們的絕對年代亦應為公元前2000—前1000年。
表一

在這一年代時期,世界各地包括新疆周圍地區在內基本上都已是青銅時代了。例如歐洲公元前3000—前1450年的米諾斯文明、公元前2500—前2000年的豎穴墓文化和鐘杯戰斧文化及邁科普文化、北非埃及公元前2133—前1786年的中王朝和公元前1567—前1085年的新王朝、西亞公元前2900—前2371年的蘇美爾早王朝和公元前2371—前2230年的阿卡德王朝、東亞中國公元前2000—前1500年的二里頭文化、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二里崗文化和公元前1300—前1100年的殷墟文化等都是青銅時代文化,至于新疆周圍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情況可參見表二。
表二

既然在公元前2000—前1000年時期內,世界各地和新疆周圍地區都處于青銅時代,那么上面所列舉的新疆地區的那些年代大致也在這一時期內的遺址和墓葬中見有青銅器當不足為奇,它們也應該屬于青銅時代。
除上述一些遺址和墓葬外,還有幾處遺址如伊吾縣軍馬場遺址183、鹽池遺址184、和碩縣曲惠遺址185、庫車縣哈拉墩遺址186和阿克蘇縣附近遺址187等,雖未見銅器,亦無碳十四年代數據,但也可能是青銅時代文化。因為:(1)這幾處遺址多未進行發掘,僅憑比較單薄的地面采集資料很難肯定沒有銅器;哈拉墩遺址雖然經過發掘,但據云在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之上即為唐代文化層,有無可能將早期銅器都歸入了唐代遺物亦未可知。(2)軍馬場遺址地面上有圓形土堆,與上述蘭州灣子遺址、奎蘇遺址和石人子遺址相同,所出文化遺物亦相若;鹽池遺址有古城址,其中的房屋墻壁用卵石壘砌,與蘭州灣子遺址的石構建筑相似;曲惠遺址的陶片和石器與上述新塔拉遺址的陶器和石器基本一樣。(3)哈拉墩遺址和阿克蘇附近遺址出土的無孔石刀或石鐮與上述哈拉和卓遺址和阿克塔拉遺址的石刀石鐮形制相近或相同;鹽池遺址又見有一種平面呈三角形的穿孔石錘斧,而這種形制的石刀、石鐮和石錘斧在新疆境外的其他各地都是出現于青銅時代的文化之中188。因此,這幾處遺址也可以視為青銅時代。
上述15處遺址或墓葬,過去曾被定為新石器時代或銅石并用時代,近幾年來雖有新的認識,但時代歸屬仍不明確。現在我們根據其出土銅器情況、絕對年代和與其他地區的相互比較及其遺物的對比關系,將它們統定為青銅時代,似乎是比較合理的。就目前已知的資料,新疆地區的青銅時代至少應該開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結束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上下,因為在這個年代新疆已經開始出現鐵器(見下文)。總之,在公元前2000—前1000年,新疆地區和其他地區基本一樣,也處于青銅時代。這是迄今為止可以得出的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和觀念,我們應該用這種新的認識和觀念去把握新疆的考古工作,大凡處于這一年代范圍內的遺址或墓葬,一般似乎都應該歸屬于青銅時代文化。
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
現有資料表明,新疆境內屬于早期鐵器時代文化的遺址或墓葬是比較多的,其主要特征標志是已經有了鐵器。茲將它們列舉如下:
哈密市焉不拉克墓葬出土7件鐵器,其中4件殘成小塊,器形不明,另外3件分別為小刀、殘劍尖和戒指。小刀弧背直刃,長7.7厘米(圖二,2);殘劍尖斷面呈菱形,殘長6.7厘米(圖二,6);戒指圓形,直徑2.3厘米。另外,還有一件用銅絲繞成的耳環,其下端垂掛一小鐵環,環徑1.1厘米(圖二,3)。189烏魯木齊南山礦區阿拉溝口墓葬和阿拉溝內東風機械廠附近墓葬出土有小件鐵器,主要是一種小鐵刀。190鄯善縣蘇巴什墓葬出土4件鐵器,為刀、簪、泡和殘塊。其中刀為環首,長19厘米;簪長15厘米。191吐魯番縣艾丁湖墓葬出土7件鐵器,其中刀3件,鏃3件,泡1件。刀均銹蝕殘斷,有一件殘長10厘米;鏃均呈四棱形,有一件長5.3厘米。192巴里坤縣彎溝墓葬出土有鐵器,詳情暫不知。193阿勒泰縣克爾木齊墓葬出土有小鐵刀、鐵錛、帶扣、鐵釘和殘鐵塊等,其中鐵錛形體較小,刃寬不到5厘米。194和靜縣察吾乎溝口墓葬出土有鐵釜殘片、鐵錐、鐵環等,其中一件鐵環殘存一半,直徑4.2厘米(圖二,9)。195輪臺縣群巴克墓葬出土鐵器較多,主要有刀、錐、鐮、短劍等。其中一件刀平背平刃,長12.2厘米;一件鐮弧背,凹刃,直柄,長21厘米。196溫宿縣包孜墩一座石堆墓葬中出土31件鐵器,計有刀、鏃、釘、帶鉤、笄、牌、三角形器等。其中一件刀環首,殘長10.1厘米(圖二,11),另一件刀長條形,長15.9厘米(圖二,12);一件鏃呈扁平形,長7.2厘米(圖二,7),另一件鏃呈三棱形,長3.6厘米(圖二,5);一件牌呈長方形,有鏤孔,長12.5、寬5.8厘米(圖二,10);一件帶鉤長6.3厘米(圖二,8)。197新源縣鐵木里克墓葬出土一件鐵器,上部為球形,下部為喇叭形圈足,用金箔包裹,通高2.8厘米。198新源縣七十一團一連魚塘遺址和墓葬出土有鐵刀、帶扣和殘鐵塊,其中一件帶扣長3.2厘米。199烏魯木齊市烏拉泊水庫墓葬出土有鐵刀和鐵錐等。200新源縣鞏乃斯種羊場墓葬出土5件鐵器,基本都是刀或劍,其中一件劍僅存柄部,殘長9厘米。201新源縣黑山頭墓葬出土有小鐵刀。202特克斯縣一牧場墓葬亦出有小鐵刀。203米泉縣大草灘墓葬出土有鐵器,但均殘朽成碎塊,器形莫辨。204塔什庫爾干香寶寶墓葬出土5件鐵器,分別是刀、管、鐲和指環,另外還見有十幾塊殘碎鐵塊。其中一件刀為環首,長12.2厘米(圖二,1);一件鐲殘存一半,直徑約7厘米205(圖二,4)。昭蘇縣夏臺、波馬等處墓葬出土有鐵刀、鐵錐、鐵劍、鐵犁鏵等。 206 哈密市廟爾溝墓葬出土有環首小鐵刀和雙刃鐵短劍。207洛浦縣山普拉墓葬出土有小鐵刀、鐵鏃和鐵鐮刀208。

圖二 鐵器
1 刀(塔什庫爾干香寶寶) 2 刀(哈密焉不拉克) 3 耳環(哈密焉不拉克) 4 鐲(塔什庫爾干香寶寶) 5、7 鏃(溫宿包孜東) 6 劍尖(哈密焉不拉克) 8 帶鉤(溫宿包孜東) 9環(和靜察吾乎溝口) 10 牌(溫宿包孜東)11—12 刀(溫宿包孜東)
上述這些鐵器,種類較多,有生產工具刀、錐、鐮、錛、鏵、釘等,有武器劍、鏃等,有裝飾品戒指、簪、鐲、帶鉤、帶扣、牌、泡等,同時還有容器釜等。目前這些鐵器還未進行科學分析鑒定,但從一些環首刀、鏵、劍、鏃、帶鉤、帶扣、釜片等的形制看,都是澆鑄而成,可能是鑄鐵。
上面所列20處墓葬或遺址,有9處測有碳十四年代數據,見表三。
這些數據中,焉不拉克墓葬的前五個數據距今均超過3400年,明顯偏早或有誤,后五個數據則基本可以代表早、中、晚三期的絕對年代。209阿拉溝口墓葬和阿拉溝內東風機械廠附近墓葬的540±105年明顯有誤,香寶寶墓葬的4885±185年亦嫌偏早。其他所有數據除個別的略超出于距今3000年以上和稍晚于距今2000年外,基本上都在距今3000—2000年,亦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這一范圍之內。
另外11處墓葬或遺址雖然沒有碳十四數據,但根據它們的自身特征及與上述各墓葬的相互比較,其年代大概也不會超出這一范圍之外。例如,吐魯番艾丁湖墓葬的陶器與鄯善蘇巴什墓葬所出者基本一樣,與阿拉溝口墓葬和阿拉溝內東風機械廠附近墓葬的陶器亦有相似之處;巴里坤彎溝墓葬有洞室墓,與鄯善蘇巴什墓葬的洞室墓形制相同;阿勒泰克爾木齊墓葬的石堆封土情況與和靜察吾乎溝口墓葬和塔什庫爾干香寶寶墓葬有共同性,而其出土的陶壺、豆形器等又與察吾乎溝口墓葬和昭蘇夏臺墓葬的同類器形較為一致;溫宿包孜東墓葬的帶流陶罐與察吾乎溝口墓葬和輪臺群巴克墓葬的同類陶器相同;新源七十一團一連魚塘遺址和墓葬有洞室墓,其形制和出土物與鐵木里克墓葬有一致性;烏魯木齊烏拉泊水庫墓葬和新源鞏乃斯種羊場墓葬出土的陶器與蘇巴什墓葬和阿拉溝墓葬的陶器有較多的相似和相同處;新源黑山頭墓葬、特克斯一牧場墓葬和米泉大草灘墓葬地面上均有石堆封土,與察吾乎溝口墓葬和香寶寶墓葬相同;哈密廟爾溝墓葬亦有石堆封土,同時還出有漆器殘片,等等。這些情況,似乎都可以說明,這些墓葬或遺址的年代大概與上述年代相若,即也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
表三

除上述這些墓葬或遺址外,還需要指出其他一些墓葬或遺址,如哈密市五堡水庫墓葬210和拉甫喬克墓葬211、吐魯番市雅爾湖溝北墓葬212、托克遜縣英亞依拉克墓葬213和喀格恰克墓葬214、且末縣扎洪魯克墓葬215、尼勒克縣奴拉賽山和圓頭山銅礦開采冶煉遺址216、木壘縣四道溝遺址217和縣城南郊墓葬218及木壘河岸遺址219、奇臺縣半截溝遺址220k和水磨河遺址221等。這些墓葬或遺址均未見報道有鐵器,但根據它們的內涵特征和某些碳十四年代數據,其時代屬性應與上述各墓葬或遺址一致。例如,五堡水庫墓葬的土坯豎穴墓和陶器及銅器等均與焉不拉克墓葬相同;拉甫喬克墓葬的陶器亦與焉不拉克墓葬相似;雅爾湖溝北墓葬的洞室墓和陶器、英亞依拉克墓葬和喀格恰克墓葬的陶器基本上都與蘇巴什墓葬和艾丁湖墓葬相同,同時也與阿拉溝墓葬有相似之處;扎洪魯克墓葬有蓋木,墓葬周圍埋兒童和馬匹,其習俗與察吾乎溝口墓葬和群巴克墓葬相似;四道溝遺址有洞室墓,其形制及遺址中的出土陶器與蘇巴什墓葬有共同性;木壘縣城南郊墓葬有石棺墓,其結構及出土陶器與烏拉泊水庫墓葬有一致性;木壘河岸遺址、半截溝遺址和水磨河遺址的遺物較少,似與四道溝遺址和烏拉泊水庫墓葬的陶器、石器有較多的相似性。這些情況,似乎可以說明它們的時代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它們的某些碳十四年代數據,可見表四。
這些數據,除五堡水庫墓葬稍超出距今3000年顯得較早和四道溝遺址的1480±80年偏晚外,其余均在距今3000—2000年亦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與前述出有鐵器的墓葬或遺址的絕對年代相同,因此,這些墓葬或遺址基本上亦應屬早期鐵器時代。
表四

上述共三十多處遺址或墓葬,過去有的被定為新石器時代或銅石并用時代,有的被認為是春秋戰國或漢代遺存。現在我們根據鐵器的存在和相互比較,將它們基本上都歸屬于早期鐵器時代,而且根據碳十四數據將其最早的年代定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這就是說,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新疆地區已經進入了早期鐵器時代,這是迄今為止我們對新疆古代文化的又一個新的認識。我們似乎同樣需要用這種新的認識去把握新疆地區的考古工作,大凡絕對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這一范圍內的遺址或墓葬以及與它們的文化內涵特征相一致者,一般都應考慮將它們劃歸為早期鐵器時代。
新疆地區鐵器的出現比較早,這是最近幾年來新疆考古也是中國考古工作的一項重要收獲。228現在我們將該地區早期鐵器時代開始的時間暫時定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可能還有些保守,因為前面所引述的某些資料如哈密焉不拉克早期墓葬和阿拉溝內東風機械廠附近墓葬中均出有鐵器,其碳十四年代都已早于公元前1000年,而世界其他各地鐵器出現的時間也多早于此年229。不過,目前為了穩妥一些,我們還是暫以公元前1000年為始,即使這樣,我國開始使用鐵器的年代也將被從傳統認為的春秋中晚期向前提早三四百年。
上面我們根據銅器和鐵器的有無、絕對年代和相互比較關系,將目前已知的一些遺址或墓葬分別劃歸于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并指出新疆地區的青銅時代大約是在公元前2000—前1000年,而從公元前1000年前后開始,新疆地區則已進入了早期鐵器時代。如果再聯系到我們對新疆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認識,即新疆新石器時代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但真正像樣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或墓葬迄今尚未發現。這些認識,似乎還是比較符合新疆地區的實際情況的。今后努力探索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存,對已知的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遺址或墓葬進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劃分出不同的考古學文化或類型,并對它們的各個方面做些專題研究,這樣,新疆地區的古代文化面貌或許會比較快地明晰起來。
(原文載《考古》199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