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 辛德勇
- 769字
- 2020-11-06 10:40:13
附二 都山位置考
都山,又稱馬都山、烏都山等,始見于唐代。現在一般都認為唐代都山的位置是在今河北省遷安縣以北、灤河的兩條支流青龍河與瀑河之間,即今都山之所在 81。《舊唐書》卷一○三《郭英杰傳》記開元二十一年幽州副總管郭英杰“率精騎萬人及降奚之眾以討契丹,屯兵于榆關之外,契丹首領可突于引突厥之眾拒戰于都山之下”,英杰戰死。榆關即今山海關的前身,胡三省云“榆當作渝,此渝關在營、平之間,古所謂臨渝之險者也” 82,當是。由郭英杰事可知渝關與都山是在同一條通道上的。渝關在今河北撫寧榆關鎮,近海。如果都山位置確如現今一般人所指認的那樣在今河北遷安北,那么唐時出渝關去往東北的道路就要與后來沿海濱遼西走廊出入山海關的道路大為不同,即出渝關后要向西北轉入險厄崎嶇的燕山山地。這樣一條交通路線顯然是頗為令人費解的。據《元一統志》所記,都山在惠州東南200里 83。從今圖上量之,惠州至今所謂“都山”不及100里。出入很大。再進一步看都山的地理形勢。清嘉慶《一統志》及光緒《永平府志》俱云都山“其水中分,東歸渝,西入灤”。這一帶的渝水有兩條。一條是指白狼水上游,即今大凌河;別一條是指渝關附近的渝河。故且不論是指哪一條,都與今所謂“都山”位置不合。因為今都山東西兩側分別是灤河的兩條支流青龍河和瀑河。從地圖上看,今遼寧建昌縣南面的大青山正當灤河與大凌河分水處,同時也是灤河與沿海各小河(包括渝關附近的渝河)的分水嶺;并且其西北距元惠州約200里,與《元一統志》所載都山里至相合,應當就是唐代的都山。其山東坡下即今遼西走廊,郭英杰出渝關、赴都山,走的應當就是傍海一道。唐開元年間渤海王大武藝發兵襲唐,亦曾“出海濱,至馬都山” 84。可以證明都山確是在濱海大道上。
(原載《陜西師大學報》1984年第2期。其中附二
《都山位置考》原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9年第3輯,
因與本文密切相關,補附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