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根論說文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英)培根
- 1528字
- 2020-11-06 11:32:56
十二 論勇 [140]
有人問德冒斯尼斯,一位演說家最主要的才能是什么?他說,表情:其次呢?表情:又其次呢?表情 [141] 。 這雖是小學讀本中一段濫熟的故事,然而值得明哲之士底思索。說這話的人是最懂得所說的事情的人,又是一個在他所稱揚的事情上沒有天生的優勢的人 [142] 。表情在一位演說家所有的才能中不過是表面的一種,并且是屬于優伶的一種長處,然而竟會被抬得這樣高,超出那些其他的長技,如獨創、口齒清晰等等;不特此也,簡直好像這一種表面的才能是唯一無二的,是一切底一切似的,這真是怪事了。然而其理由是顯而易見的。人性之中總以愚者底部分比智者底部分為多;因此那些能夠引動人心中愚蠢之一部的才能是最有力的了。同這個非常之相似的,就是在世務中的勇氣:頭一件是什么?勇氣:第二件第三件是什么?勇氣。可是勇氣不過是無識與卑賤的產兒,比較別的關于世務的知識賤得多了。 然而它真能迷惑并控制那些見識浮淺或膽量不足的人,而這種人又是數目最多的。更甚者,勇氣也能把有智之人在他們意志不堅強的時候克服了。因此我們常見勇氣在民治國家中曾有奇效,而在有統治階級或君主的國家中則不如此之甚:又勇氣總是在勇敢的人們初次活動的時候功效大,而以后就沒有這樣大了;因為勇氣是不善于守信的 [143] 。對于人底肉體既有江湖醫生;對政治團體也確是有江湖醫生的;這就是那些擔任奏奇功,而也許在兩三次試驗里有好運氣的人;但是他們缺乏真知識的原理,所以是不能持久的。真的,你可以看到許多大膽的人們屢次實行謨罕默德底奇跡。謨罕默德教民眾相信他,說他要把某一座山叫到他面前,然后從那座山頂上為那些信奉他底教律的人祈禱。民眾都聚集在一起了;謨罕默德一次又一次地叫那座山到他面前來;然而那座山屹立不動。在這時候,他一點也不沮喪,反而說道:“要是山不肯到謨罕默德這兒來,那么謨罕默德要到山那兒去了。”類此,那些江湖派的人,當他們預先答應了很重大的事跡而很可恥地失敗了的時候,依然(假如他們有完全的勇氣的話)會把這種失敗輕輕放過,并且轉而之他,再不一顧。無疑地,在識見遠大的人們看起來,所謂勇夫者是一種可笑的人;不但如此,在平常一般人底眼中,勇氣也是有點可笑的。因為,假如“荒唐”是引人發笑的一種性質的話,那么你可以確信很大的豪勇是很少沒有一點荒唐之處的。尤其可笑的是在一個勇夫被人揭穿而失敗的時候;因為這樣一來,就使得他底面容變得極其萎縮呆板了,這是必然的;因為在退讓之中、人底精神是有來有去的;但是那些勇夫在如上述的情形之中他們底精神就只能待著,好像下棋下成和局一樣,輸是不算輸,然而那一局棋是無法走了 [144] 。但是這一種最后所說的事或者較適于諷世的文章而不適于莊肅的論說。這一點最值得考慮;就是大膽永遠是盲目的;因為它是看不見危險和困難的。因此,大膽在議論中是不好的,在實行中是好的;所以勇夫底適當用途是永不要讓他們統帥一切,而應當讓他們為副手,并聽他人底指揮。因為在議論之中最好要能看出危險;而在實行之中最好不要看出危險 [145] ,除非那些危險是很重大的。
[1] 本篇所論乃“血氣之勇”,“鄙夫之勇”,非“大勇”也。
[2] Demosthenes 雅典最偉大之演說家,生于公元前384年,卒于公元前322年。
[3] 德冒斯尼斯之天賦極不適宜于為演說家,因其聲音薄弱,且有口吃之病也。氏之卒能成為雅典及歐洲古代之第一演說家者全恃苦心奮斗之結果。據云氏曾于練習演說時口含小石,以袪口吃之疾;疾登山坡,同時口誦詩人名句以強其氣;對海朗誦以與群眾之喧囂雜亂熟悉;并曾伏處地洞中數月,手抄名史家修西底底斯(Thucydides)之著作以為己作風格之準繩云。文中所謂“表情”包括聲音、動作、手勢等。
[4] 意謂一時之勇氣多不能有始有終也。
[5] 本段意謂退讓之人做事常有進退之余地而一勇之夫有進無退,稍遇挫折,便成僵局也。
[6] 意謂顧慮過多則將一事無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