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簽訂停戰協定和占領科尼、托爾托納及切瓦等要塞以后,產生了一個問題:要不要再前進以及前進到什么時候為止?有些人認為,根據停戰協定,所有要塞都已降服,而皮埃蒙特軍隊同奧地利軍隊已經分開,這說明停戰是有利的。但是,在深入意大利以前,利用已獲得的條件在皮埃蒙特和熱那亞首先掀起革命是不是更有利些呢?

法國政府有權拒絕和談并以最后通牒來提出自己的要求。可是后方假若不平安,而冒昧離開本國這樣遠并且渡過提契諾河,那是不合乎策略的。

在撒丁的王公們忠于法國的時候,對法國是有利的;但是他們一旦改變自己的政策,那也最容易使法軍遭到失敗。對于這個宮廷里的法國敵人的一切意圖不要抱有絲毫的幻想。貴族和僧侶統治著這個宮廷,他們都是共和國的不可調和的敵人。如果法軍前進并受到挫折,那么,從他們的仇恨里能期待什么呢!?甚至連熱那亞也值得大大的懷疑,因為在那兒統治的仍舊是寡頭政客,而法國的擁護者盡管人數很多,但對政局不起作用。熱那亞的資產階級分子是能言善道的雄辯家,可是他們的能力也僅止于此。寡頭政客在那兒當權,掌握著軍隊,擁有方塔納-布奧盆地和其他地方的一萬農民,這是在必要時可以號召來支援他們的人。渡過提契諾河以后究竟應當在哪兒停住呢?需要不需要渡過阿達河、奧利奧河、明喬河、阿迪杰河、布蘭塔河、皮亞韋河、塔利亞曼托河和伊臧措河呢?在自己的后方留下這樣多懷著敵意的人是否明智呢?為了平安地前進,法軍在所有被占領國家建立自己的據點,更換政府,讓那些和我們觀點一致、利害相同的人掌權,是不是更好些呢?如果法軍到達威尼斯領地,會不會迫使這個擁有五萬軍隊的共和國站到敵人那一邊去呢?

有些人不同意下面這個意見:法軍應當利用自己的勝利,而且只應當停留在有著最好防線可以抵御奧軍的地方。這道防線必須越過蒂羅耳和弗里烏爾,這就是阿迪杰河。它可以掩護整個波河流域,穿過中意大利和下意大利,孤立曼圖亞要塞,并且十之八九可以在敵軍改編并來支援它之前拿下。

維拉爾元帥不懂得這個基本道理,所以他在1733年達不到戰爭目的。他在這一年10月帶領五萬人駐在維則瓦諾兵營里,他面前沒有敵軍。他可以把軍隊開到任何地方去。但他卻像觀察員一樣,僅僅把部隊配置在奧利奧河一帶和波河兩側。三個月以后,奧將梅爾西就把部隊開到謝臘爾奧來了。雖然庫阿尼元帥在1734年所統率的部隊比敵軍多得多,并且在帕爾馬和瓜斯塔拉附近接連兩次會戰中都獲得勝利,但他從這種優勢中沒有獲得任何好處。他只是時而在波河這一岸,時而在波河另一岸曲折行進。

如果這兩位將軍熟悉意大利的地形,那么,維拉爾元帥從11月開始就應該占領阿迪杰河的陣地,從而越過整個意大利,而庫阿尼元帥則應當利用自己的勝利把部隊盡速地開到那兒。

部隊駐在阿迪杰河一帶,就有可能籌集軍隊所需的一切費用,因為可以把這些費用攤在皮埃蒙特、倫巴迪亞、波倫亞教徒區、斐拉拉教徒區、帕爾馬公國和莫德納公國的廣大居民身上。

害怕威尼斯反對法國嗎?阻止這點的最好方法是在幾天之內把戰爭移到它的邊境上去。它對戰爭全無準備,也沒有時間作出決定和改組軍隊。如果法軍留在提契諾河右岸,那么,奧軍就會迫使這個共和國跟他們一道作戰,或者它自己會由于政治情緒的驅使,主動投到奧軍懷抱里去。對于撒丁國王可以不必害怕了,因為他的民軍業已解散,英國人已停止給予津貼,而國內情況又混亂不堪。不論宮廷采取什么決定,不滿意它的人數是會增加的。盛極而衰的時期來到了。它只剩下一萬五千到一萬八千軍隊。這點軍隊分散在許多城市里,僅夠維持內部的治安。

另一方面,維也納宮廷對都靈政府的不滿將會增長。維也納會責備都靈政府在初次失敗之后就垂頭喪氣,對整個戰局悲觀失望。其實,1705年維克多·阿美德伊在卡薩諾附近被萬多姆打敗后完全不是這樣的。當時葉甫根尼親王被擊退到伊澤奧湖岸,三支法軍占領了他的全部領地,甚至包括尼斯領地。他僅剩下都靈,但他仍舊堅守,繼續和奧國保持聯盟。第二年葉甫根尼親王冒險進軍,在都靈會戰中命運之神使他取得輝煌的勝利,于是維克多·阿美德伊對奧地利的忠誠在這次會戰中得到報償:他收回全部領地。

不必害怕熱那亞那些寡頭政客。阻止他們蠢動的最可靠的保證,是他們從自己的中立地位中所能撈得的巨大利益。要想在皮埃蒙特及熱那亞保衛自由原則,就必須燃起內戰之火,喚醒人民起來反對貴族和僧侶,而這就意味著要承擔破壞社會秩序的責任,因為這種斗爭總是會帶來打亂社會秩序的后果的。相反,法軍抵達阿迪杰河以后,就可以占領奧國王朝在意大利所管轄的一切諸侯國家和教皇在亞平寧山脈這一邊的所有領地,它就可以宣傳自由原則,喚醒意大利的愛國者起來反對外國的統治。沒有必要挑起各階層公民間的糾紛,因為貴族、市民和農民會團結前進,共同復興意大利祖國。“Italiam!Italiam!” [11] 的呼聲響徹米蘭、波倫亞和維羅納,它產生了非常神妙的作用。這種呼聲也響遍提契諾河右岸,它將使意大利人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你們自己不向前推進呢?”

總司令的首席副官繆拉上校奉命攜帶三十一面軍旗和在凱拉斯科簽訂的停戰協定前往巴黎。他帶著這樣多的戰利品,帶著撒丁國王屈服投降的文件,經蒙謝尼斯到達巴黎。這件事在首都引起巨大的歡騰。他到達以后,在米萊西莫戰役后啟程經尼斯這條道路前往巴黎的副官尤諾也到了巴黎。

法軍業已完全占領的阿耳巴省是皮埃蒙特境內反對王權最激烈的一個省,也是革命風潮最猛烈的一個省。這兒早已發生過革命風潮,稍后重又發生。假使還必須和撒丁國王進行戰爭,那么正是在這個地方,法軍可以得到支持,并且可以找到發動起義的最大可能性。

由此可見,計劃的頭一部分在兩周之內完成了。法軍獲得了巨大的戰果:阿爾卑斯山脈中皮埃蒙特的要塞失陷了,聯軍被削弱了,能夠出兵六七萬以及由于自己的地位能夠起更大作用的一個強國消失了。

這次戰爭開始后的一個月內,國家立法機關五次通過決議(4月21、22、24、25和26日),表彰意大利方面軍為祖國作出了貢獻,并且每個決議都是為了新的勝利而作出的。

按照凱拉斯科的停戰條件,撒丁國王派列韋耳伯爵前往巴黎,商談最后和約的條件。和約終于締結了,1796年5月15日簽字。根據這個和約,亞歷山大里亞和科尼兩座要塞交給意大利方面軍,蘇札、勃魯涅托、厄克集耳等要塞予以拆毀,阿爾卑斯山山口全部開放。這等于撒丁國王向共和國無條件投降,因為除都靈和巴爾要塞以外,他再沒有其他設防的據點了。


[1] 路易多爾是法國17、18世紀的金幣名。——譯者

[2] 龍騎兵最初是一種以步兵隊形(乘騎兵)作戰的騎兵,后來為重裝騎兵。現代外國軍隊中,僅指服裝形式和其他騎兵部隊不同的一種騎兵部隊。——譯者

[3] 原書這是法文“圣-讓-迭-繆里阿耳托”(Сен-?ан-Де-Мюриальто),而不是意文“圣則奧瓦尼-迪-穆里阿耳托”(Сан-Д?иованни Ди-Муриальто)。——俄文版編者

[4] 漢尼拔(公元前約247到前183年)是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著名的迦太基統帥,他的事跡見本書后面論攻擊戰一章。——譯者

[5] 原書這兒是法文“圣米舍耳”(сен-мишель),而不是意大利文“圣米克列”(Сан-Микале)。——俄文版編者

[6] 塔爾克維尼是傳說中古羅馬的最后一個國王,他的暴政激起羅馬起義,結果他被驅逐。共和主義者在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塔爾克維尼的勝利者指這些共和主義者。——譯者

[7] 皮埃蒙特軍隊的參謀長。——法文版編者

[8] “意大利!意大利!”——俄文版編者

第三章 洛迪戰役

一、渡過波河(1796年5月7日)。二、佛姆比奧之戰(5月8日)。拉加爾普將軍之死。三、和帕爾馬公國休戰(5月9日)。四、洛迪戰役(5月10日)。五、進入米蘭(5月15日)。六、和莫德納公國休戰(5月17日)。七、貝爾蒂埃。八、馬塞納。九、奧熱羅。十、塞律里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桓仁| 农安县| 方城县| 延寿县| 邯郸县| 九龙城区| 稷山县| 分宜县| 南华县| 黄石市| 齐齐哈尔市| 永和县| 绥宁县| 渭南市| 清河县| 武义县| 罗山县| 福泉市| 九龙县| 綦江县| 古蔺县| 广西| 丰县| 平昌县| 德格县| 旺苍县| 菏泽市| 康平县| 方山县| 化隆| 铜陵市| 睢宁县| 迁安市| 遵义市| 昌图县| 时尚| 金川县| 枣庄市| 木兰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