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 825字
- 2020-11-06 10:45:02
4.有必要重溫李方桂先生關于漢藏語研究的思想
我認為,在漢藏語研究逐步深入發展的今天,重溫國際漢藏語研究大師李方桂先生1939年12月29日為國立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做的“藏漢系語言研究法”中所提出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李先生在這篇著名報告中,精辟地闡述了漢藏語比較研究的方法,是漢藏語研究史上的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獻。時隔60多年,報告中所閃耀的理念——“將來的研究途徑不外是‘博而能精’,博于各種藏漢語的知識,而精于自己所專門的系統研究?!薄爱斎皇且占牧?,尤其是要實地收集材料。”“一個已經研究好了的語言材料,我們才能充分的去利用在比較研究上?!薄拔业南M菍碇袊恼Z言學者,亦必須有人去研究這較小支系,把各小支系的系統都弄清楚;而暫不去作大規??辗旱谋容^。”“我也不希望,比方說,專研究漢語的可以一點不知道別的藏漢系語言。”
我們應該像李先生教導的那樣,實地收集材料,多做由近到遠的漢藏語比較,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往前推進。只有這樣,才是加速漢藏語研究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戴慶廈、蔣穎《萌芽型量詞的類型學特征》,臺北: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之四,2004年。
(2)戴慶廈、朱艷華《藏緬語選擇疑問范疇句法結構的演變鏈》,《漢語學報》2010年第2期。
(3)戴昭銘、[美]馬提索夫《漢藏語研究四十年》,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4)丁邦新、孫宏開主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一、二、三),桂林: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2001年、2004年。
(5)龔煌城《龔煌城漢藏語比較研究論文集》,臺北: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2011年。
(6)Jerry Norman《漢語概說》,1988年;中譯本,1995年。
(7)劉丹青《語言庫藏類型學》,北京語言大學《類型學視野下的漢語與民族語言研究學術論壇》論文,2010年。
(8)馬學良主編《漢藏語概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9)吳福祥《漢語語法化演變的幾個類型學特征》,《中國語文》2005年第6期。
(戴慶廈:中央民族大學,100081,北京;云南師范大學,650500,呈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