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德)康德
- 1564字
- 2020-11-06 18:51:52
譯者的話
康德法學理論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學》上冊《法的形而上學原理》。康德在此書中闡述了他的法學思想。他的法學思想的淵源,主要來自羅馬法和法國啟蒙思想家,特別是盧梭和孟德斯鳩??档碌姆▽W理論有鮮明的代表性,代表了傳統的西方法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
西方的法學,自柏拉圖起到康德乃至今天,若用粗線條來描述其主流的話,可以說就是從人出發,從人性出發,探討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從而論述法律的實質、作用以及其他屬性??档乱彩茄刂@根軸線來展開他的法學思想的。
康德一生的研究活動,經歷了幾個階段。在晚年,尤其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后,對倫理、美學、社會、法律、政治及和平等問題傾注了極大的注意力。他以其天才的哲學思辨力論述了這一系列的問題。他的法學理論的最重要之點,是為自由主義法學思想提出一套哲學的論證。
康德的法學理論,概括起來就是尊重人。因為只有人才有自由意志,才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權利:自由。由于人是理性的動物,又有選擇自己行為準則的能力,所以,人必須對自己所選擇的行為負責。人,為了自己的自由,必須尊重他人的自由,務必使得自己的自由與他人的自由能并行不悖。孟德斯鳩對此觀點早就有論述,但是,康德由此出發,提出法律就是依照這一最高原則,由立法機關制定一整套明文法規,法律的最終目的是維護公民,也可以說是維護人的自由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一切權利。康德旗幟鮮明地提出,文明社會就是由法律來規范人們外在行為的社會,文明社會是有公民憲法、有法治的共和政體。所以,他反對教權,反對封建貴族特權。
他不但論證一個民族必須建立法治的社會來保證個人的權利,而且從全世界范圍來說,各民族也要建立一種法律秩序(他稱之為國際法和世界法)來保證各民族的權利,并向人類的永久和平接近。
當然,康德的法學理論也必然有其時代的烙印,有其局限性,比如,他堅決反對公開處死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不許人民懷疑現存最高統治權力從何而來;不許人民武裝反抗違背人民利益的現政權等等。
在我國,對康德的法學思想尚缺深入、系統的研究。我們要逐步健全社會主義的法制,也有必要了解西方的文明并吸取他們的長處。所以翻譯出版這本書,可以給我國的法學界提供一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資料。
《法的形而上學原理》一書包含著大量的康德的先驗哲學思想,各國譯者根據自己對此書的領會而譯,自然不免有大同小異之處。再者,德語的“Recht”一詞有法、權利、正義等含義,所以,一百多年來,就英譯本而言,他的《法的形而上學原理》便有幾種不同的譯法。
1887年,黑斯蒂把此書譯為《權利的科學》;1965年,拉迪譯為《正義的形而上學原理》,還有人譯為《法律哲學》等等。
英譯本中,以黑斯蒂的譯本最受重視。例如,由芝加哥大學最初編纂出版的《西方名著大全》(1980年已出到第23版)其第42冊內收集的就是黑斯蒂的譯本。1971年,莫里斯編的《偉大的法哲學家》所摘錄的也是他的譯本。
此中譯本,譯者曾在1982年按莫里斯的摘錄本譯出,并已收入《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中(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為了對康德的法學原理有較完整的認識,譯者在《西方名著大全》中找到此書,又全文譯出,并對已收入上述《選編》的譯文作了修正。
為了盡可能不失康德原意,譯者請國際關系學院德語教師,第一位從聯邦德國取得博士學位回國的林榮遠先生按德文原著對本譯文做了仔細校訂。他所用的德文本為Knigsberg,bey Friedrich Nicolovius 1798年版,他還把康德為此書寫的附錄譯出。從根據德文原著校訂的情況看,黑斯蒂的英譯文很準確地表達了原著的內容,此外,黑斯蒂添加了一些小標題,并按內容的連貫性把一些分段的地方連接起來。英譯本用斜體字印刷以示重要的地方也少于德文本。
康德的哲學思想比較深奧,加之德語與英語之間有一定差異,有些重要的范疇術語又是多義的,這些都增加了中譯本工作的難度。所以,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衷心企待讀者賜教。
沈叔平
19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