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十五卷
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壽二年(庚申,前1)

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宮。

帝睹孝成之世祿去王室,及即位,屢誅大臣,欲強主威以則武、宣。然而寵信讒諂,憎疾忠直,漢業由是遂衰。

太皇太后聞帝崩,即日駕之未央宮,收取璽綬。太后召大司馬賢,引見東箱,問以喪事調度;賢內憂,不能對,免冠謝。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馬奉送先帝大行,曉習故事,吾令莽佐君。”賢頓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馳召莽,詔尚書,諸發兵符節、百官奏事、中黃門、期門兵皆屬莽。莽以太后指,使尚書劾賢,帝病不親醫藥,禁止賢不得入宮殿司馬中;賢不知所為,詣闕免冠徒跣謝。己未,莽使謁者以太后詔即闕下冊賢曰:“賢年少,未更事理,為大司馬,不合眾心,其收大司馬印綬,罷歸第!”即日,賢與妻皆自殺;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詐死;有司奏請發賢棺,至獄診視,因埋獄中。太皇太后詔“公卿舉可大司馬者”。莽故大司馬,辭位避丁、傅,眾庶稱以為賢,又太皇太后近親,自大司徒孔光以下,舉朝皆舉莽。

太皇太后與莽議立嗣。安陽侯王舜,莽之從弟,其人修飭,太皇太后所信愛也,莽白以舜為車騎將軍。秋,七月,遣舜與大鴻臚左咸使持節迎中山王箕子以為嗣。

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年九歲,太皇太后臨朝,大司馬莽秉政,百官總己以聽于莽。莽權日盛,孔光憂懼,不知所出,上書乞骸骨;莽白太后,帝幼少,宜置師傅,徙光為帝太傅,位四輔,給事中,領宿衛、供養,行內署門戶,省服御食物。以馬宮為大司徒,甄豐為右將軍。

孝平皇帝上元始元年(辛酉,1)

春,正月,王莽風益州,令塞外蠻夷自稱越裳氏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莽白太后下詔,以白雉薦宗廟。于是群臣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周公及身在而托號于周,莽宜賜號曰安漢公,益戶疇爵邑”。太后詔尚書具其事。莽上書言:“臣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定策;今愿獨條光等功賞,寢置臣莽,勿隨輩列。”甄邯白太后下詔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君有安宗廟之功,不可以骨肉故蔽隱不揚,君其勿辭!”莽復上書固讓數四,稱疾不起;左右白太后,“宜勿奪莽意,但條孔光等”,莽乃肯起。二月,丙辰,太后下詔:“以太傅、博山侯光為太師,車騎將軍、安陽侯舜為太保,皆益封萬戶;左將軍、光祿勛豐為少傅,封廣陽侯;皆授四輔之職。侍中、奉車都尉邯封承陽侯。”四人既受賞,莽尚未起。群臣復上言:“莽雖克讓,朝所宜章,以時加賞,明重元功,無使百僚元元失望!”太后乃下詔:“以大司馬、新都侯莽為太傅,干四輔之事,號曰安漢公,益封二萬八千戶。”于是莽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太傅、安漢公號,讓還益封事,云:“愿須百姓家給,然后加賞。”群臣復爭,太后詔曰:“公自期百姓家給,是以聽之,其令公奉賜皆倍故。百姓家給人足,大司徒、大司空以聞。”莽復讓不受,而建言褒賞宗室群臣,立故東平王云太子開明為王;又以故東平思王孫成都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孫信等三十六人皆為列侯;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皆賜爵關內侯。又令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無子而有孫若同產子者,皆得以為嗣;宗室屬未盡而以罪絕者,復其屬;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參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下及庶民鰥寡,恩澤之政,無所不施。


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六月,戊午(二十六日),哀帝在未央宮駕崩。

哀帝目睹了孝成皇帝時代政權脫離王室情形,及至登極,他屢次誅殺大臣,想效法漢武帝和漢宣帝,加強君主之威。然而他寵任奸佞,聽信讒言,憎恨忠直之臣,漢朝的大業從此便衰落了。

太皇太后得到哀帝駕崩的消息,當天就駕臨未央宮,收走了皇帝的玉璽、綬帶。太后召大司馬董賢,在東廂接見,詢問他關于哀帝喪事的布置安排。董賢內心憂懼,不能回答,只有脫下官帽謝罪。太后說:“新都侯王莽,先前曾以大司馬身份,辦理過先帝的喪事,熟悉舊例,我命他來輔佐你。”董賢叩頭說:“那就太好了!”太后派使者騎馬速召王莽,并下詔給尚書:所有征調軍隊的符節、百官奏事、中黃門和期門武士等,都歸王莽掌管。王莽遵照太后旨令,命尚書彈劾董賢,說他在哀帝病重時不親自侍奉醫藥,因此禁止董賢進入宮殿禁衛軍中。董賢不知如何才好,到皇宮大門,脫下官帽,赤著腳叩頭謝罪。己未(二十七日),王莽派謁者拿著太后詔書,就在宮門口罷免了董賢,說:“董賢年輕,未經歷過事理,當大司馬不合民心。著即收回大司馬印信、綬帶,免去官職,遣回宅第。”當天,董賢與妻子都自殺了。其家人惶恐萬分,趁夜將他悄悄埋葬。王莽疑心他詐死,于是主管官員奏請發掘董賢棺柩,把棺柩抬到監獄驗視,就將他埋葬在獄中。太皇太后詔令“公卿舉薦可擔任大司馬的人選。”王莽從前是大司馬,為避開丁、傅兩家才辭去職務,眾人都認為他賢能,又是太皇太后的近親,滿朝文武百官自大司徒孔光以下,全都推舉他擔任大司馬。

太皇太后與王莽商議選立皇位繼承人。安陽侯王舜,是王莽的堂弟,為人正直謹慎,受到太皇太后的信任寵愛,王莽就奏請太皇太后,任命王舜為車騎將軍。秋季,七月,派王舜和大鴻臚左咸持符節迎接中山王劉箕子,立為皇位繼承人。

九月,辛酉(初一),中山王劉箕子即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時年九歲,太皇太后臨朝聽政,大司馬王莽把持國政。百官各自負責本職,最后都聽王莽裁決。王莽的權勢日益上升,孔光憂慮恐懼,不知如何才好,上書請求退休。王莽奏報太后,認為皇帝年幼,應該為他配置師傅。于是調任孔光為皇帝的太傅,位居四輔,兼給事中,負責皇宮宿衛和皇帝的供養,兼管禁中官署門戶,察看皇帝服飾、御用、食物等。任命馬宮為大司徒,甄豐為右將軍。

漢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

春季,正月,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蠻族自稱越裳氏部落,通過幾道翻譯,向天子進獻一只白野雞,兩只黑野雞。王莽向太皇太后報告此事,建議太后下詔,用白野雞祭獻宗廟。于是群臣大肆歌頌王莽的功德,認為他“像周公姬旦使周成王獲得白野雞的祥瑞一樣。姬旦活著時就被稱為‘周公’,因此王莽也應該被賜號為‘安漢公’,并增加他的采邑人戶,使與公爵爵位相稱”。太皇太后詔令尚書備辦此事。王莽上書說:“我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制定迎立今上的策略,現在我希望僅讓孔光等人論功行賞,拋開我王莽,不要與他們列在一起。”甄邯向太皇太后報告,太皇太后下詔說:“《尚書》說:‘不偏向,不結黨,圣王之道,寬廣坦蕩。’你有安定宗廟的大功,不能因為你是我的骨肉親戚,就遮蓋隱諱,不加宣揚褒獎。請你不要推辭了。”王莽又四次上書堅持推讓,稱病不上朝。左右臣子對太后說:“還是不要硬改變王莽謙讓的心意,只論功賞賜孔光等人吧。”王莽才肯起床。二月,丙辰(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詔:“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為太師,車騎將軍、安陽侯王舜為太保,均增加采邑民戶到萬戶。任命左將軍、光祿勛甄豐為少傅,封廣陽侯。以上三人都分別授予四輔的職務。封侍中、奉車都尉甄邯為承陽侯。”四人接受封賞后,王莽仍未起來上朝理事。群臣又進言:“王莽雖然克己謙讓,但朝廷對應當表彰的大臣,還是應及時加以封賞,以表明重視元勛,不要使百官和人民失望!”于是太皇太后下詔:“任命大司馬、新都侯王莽為太傅,主管四輔事務,稱‘安漢公’,增加采邑民戶到二萬八千戶。”于是王莽惶恐,不得已而起來,接受太傅、安漢公的封號,但推辭了增加的采邑民戶。他說:“我愿等到百姓家家自足,然后才能接受賞賜。”群臣又力爭,太皇太后下詔說:“安漢公自己約定要等到百姓家家自足之后才接受賞賜,因此,聽從安漢公的意見,不過要讓俸祿和賞賜都增加一倍。等到百姓家家自足時,大司徒、大司空再行奏報。”王莽仍然謙讓不接受,而建議褒獎賞賜宗室和群臣。于是,立已故東平王劉云的太子劉開明為東平王;又立已故東平思王的孫子劉成都為中山王,為中山孝王的后嗣;封漢宣帝的曾孫劉信等三十六人都為列侯;又賜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爵位,均為關內侯;又命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凡無兒子,但有孫子或同母兄弟的兒子的,都可作為繼承人;皇族近親支系的后裔,因犯罪而被開除宗室譜籍的,恢復原來的身份;全國官秩為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年老退休的,以原俸祿的三分之一作為退休金,直到死亡。下至平民百姓、鰥夫寡婦,都使用恩惠照顧政策,無所不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阜康市| 黔江区| 将乐县| 康定县| 鄂尔多斯市| 涟水县| 江华| 浦江县| 涪陵区| 正宁县| 柘城县| 吴忠市| 杭锦后旗| 吉林省| 宁津县| 长岛县| 衡南县| 宣恩县| 封开县| 林口县| 恭城| 日喀则市| 嘉禾县| 兴国县| 齐齐哈尔市| 神池县| 卓尼县| 元谋县| 松溪县| 梅州市| 尼木县| 醴陵市| 古交市| 石屏县| 宝应县| 龙州县| 太仆寺旗| 盐边县| 连城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