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人物傳記(可以略過)
- 蜀漢縣令
- 留名留仙兒
- 1914字
- 2020-10-03 14:25:17
諸葛亮高徒:馬謖!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蔣琬稱贊馬謖為“智計之士”。
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后被諸葛亮斬首。
蜀漢重臣:李嚴!
李嚴(?-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今河南南陽)人。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后,認為以后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懷激憤而病死!
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璋任命李嚴守綿竹抵抗劉備,和黃忠戰了四十多回合不分勝負,被孔明安排黃忠詐敗包圍后投降。
劉備死前,召諸葛亮和李嚴聽受遺命。亦提及李嚴運糧不繼,假稱東吳來侵犯,使得諸葛亮退兵,但又向后主奏說糧食充足,不知諸葛亮為何退兵,結果被諸葛亮貶為庶民。
到諸葛亮死時,李嚴亦因失去復官機會,大哭病死!
蜀漢之歷史:
三國時期的蜀國即蜀漢(221—263),季漢(西漢、東漢的延續),三國之一,為漢皇室后裔劉備所建立,國號為“漢”。
而由于劉備所建立的政權以蜀地為根據地,所以多被為“蜀”,以其地稱其國,其實是對劉備政權的蔑稱,但后人逐漸習慣了這個稱呼,而又為了承認劉備建立的漢室政權,所以稱其為蜀漢。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后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
立國前后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并損失荊州,于諸葛亮南定南中后獲得云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范圍:北方與曹魏對峙于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于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蜀漢的國力:(歷史一直以來都沒有確定!)
1、人口:蜀國有1082000人
2、軍事:蜀漢政權不僅讓蜀中漢人當兵,而且大量以外族為兵,組成飛軍、青羌、白毦、賨叟、夷兵等外族軍隊。
從東州兵的情況還可看出,蜀漢還把外來流民組建成軍隊。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魏延,姜維,廖化,王平。
3、經濟:蜀漢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東漢末年遭受的戰亂也較中原為輕。214年,劉備入蜀后,巴蜀地區財政混亂,劉巴提出鑄直百錢,平衡物價,解決問題。
當中五銖錢與直百錢并用,為犍為郡所鑄,從中知道蜀鑄錢不只在一地,而蜀錢終三國一代也一直是蜀國重要的輸出品,甚至連魏國都大量流入跟通行。
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護理都江堰,保障農業灌溉。蜀漢的手工業以鹽、鐵和織錦業等最為發達。
左思《蜀都賦》中提到“技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所以蜀錦能遠銷吳、魏二國,諸葛亮亦認為蜀錦為支持國家的重要物資。
而南中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貢品,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金、銀各二千斤。首都成都也是當時的商業都市之一。
4、外交:陰平的羌族歸附蜀漢。征召羌族參加作戰。西南方面,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平定南中之亂,降伏南蠻族長孟獲,并設置庲降總督管轄。
往后雖有叛變發生!但皆不大。
作者認為!
三國時期的歷史情況是曹魏占據中原,天下十四州有十州在手,人口、土地、軍事力量、資源儲備都是三國中最強;
吳國地處江南,生活富庶,孫氏父子從小便扎根于此,手握三州,眾志成城;
至于蜀國,鼎盛時期也只有一州在手,而且幾乎是全民皆兵的狀態,占據地理優勢勉強自保而已,而且這份天險也并不是劉備用軍事力量打下來的,眾所周知,劉備是被請進去的。
客觀的說,蜀漢是實力最弱的一方,而且,蜀漢政權是建立在劉備多年征戰的名望上的國家,這么說吧,東漢末年的行政單位有13洲,相當于今天省級別的,曹魏集團擁有9個,東吳與蜀漢爭奪荊州,將荊州一分為二,而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就落入東吳手里,東吳就有3個州,而蜀國只有1個州就是益州!
蜀國在劉備稱漢中王時,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差不多是國力最鼎盛的時候!
在這一年劉備率軍擊敗曹操奪得了整個漢中地區,但是在曹軍撤退前,雍州刺史張既至武都,將氐人五萬余落徙至曹操控制的隴上地區,所以劉備獲得的漢中人口也是不多的……
而三國時期,魏國基本在占據了半壁江山,無論政治經濟軍事來說,曹操都穩穩地控制著天下三分而有其二的局面,而吳蜀一直處于弱勢地位!
所以諸葛亮可以連續五次北伐也是蜀漢的一次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