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勞其筋骨

  • 寒門商人
  • 中川
  • 3683字
  • 2020-10-12 17:54:28

出了辯論亭,王德元和王康勝一片迷茫,雖然讓他揚眉吐氣了一次,可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剛才人們的恭維和贊賞像是一場夢,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反差太大。這更增加了他的壓力。他不知道自己該從何處入手。來縣城已經兩次了,還沒找到出路,該如何是好?

他倆一時無語,只是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大街上的叫買聲顯得那么蒼白刺耳,攤上的稀奇貨物也沒能吸引住他的目光。哪些開朗的笑聲和悠閑的逛街姿態讓他有些反感。此刻,他不得不找個安靜一點的地方歇一歇,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

康勝見德元沒話,感覺他有心事,把他拉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坐下來,拿出吃的遞過去。德元看也不看,搖了搖手,眼睛看著遠處車水馬龍的大街。必須在這里先找一個落腳的地方,再圖發展。上哪去找呢?人生地不熟的,沒人介紹怎么找啊?唉,自己可以到哪些店鋪問啊!

“對!”他一激動,邊喊邊跳起來。康勝奇怪的抬頭看著他。王德元想,即便不給工錢白干也行,先站住腳,再等機會。就不信這么大的城市沒有他的一個位子。

“康勝,走!先找個雜工干。”

“咋一個人都不認識怎么找啊?”

“跟我來,找大點的店鋪挨個兒問。”

康勝想,這樣行嗎?可還有什么好辦法呢?

二人重回大街,先找了一家大的酒店,進到里面,看到高高的柜臺后面的老者,問道:“老板,您這兒需要人手嗎?我們想找點活干。”

老板抬頭大量一下說:“小伙子挺年輕,不錯,可是我這里人是滿的,這會兒不缺人手。”

他倆道謝辭別,又來到一家絲綢店,說明來由,店家說:“你們懂絲綢嗎?”他倆感覺沒希望了,只好搖搖頭,道謝走出來。又看到一家典當行,正要跨腳進去,可一想,也不懂典當啊。繼續往前走。德元想,挨個問就不信找不到用人的。又到一家酒館,進去一問,老板說:“我們這里用的人少,兩三個就夠了,再雇不了更多的人。你倆到前面的聚源莊看看吧,哪里可能需要你們年輕人。”他倆眼前一亮,感覺有希望。于是出了酒家,向人打聽到了聚源莊的所在。

原來是一家米行,有顧客買米,也有雜工往店里搬米。好大一家店鋪,可見很有實力,這下找對了。絲綢這些技術活不會,搬米總可以吧!

德元走進柜臺,問道:“大叔,請問您這兒需要人嗎?我們想找點活干。”

掌柜一聽,走出柜臺,上下打量了一番,用拳頭在康勝胸前撞了兩下,說:“小伙子身體不錯。”又在德元肩頭拍拍。繞著他倆轉了一圈,說:“搬米的活,不知道能不能吃苦?”

他倆都是干農活長大的,什么苦沒吃過,于是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答道:“能!”

掌柜點點頭道:“那就好。一天四錢,管吃管住,干不干。”

他們一算,一個月能掙一兩銀子還不止。怎么不干。別說是給錢,就是不給錢管吃住都可以干。康勝沒說話,看著德元。德元看看康勝,明白是讓他做決定,德元說:“行,我們回躺家,后天來上工可以嗎?”

掌柜說:“那就后天,再遲可就沒機會了。”

他倆辭別掌柜,高興的回家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倆高興的邊跑邊跳,有時站在高處,敞開嗓子,盡情的喊叫。他倆知道,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標志著從孩子變成了成人。德元等這一刻等的太久了。此刻,他內心洶涌澎湃。這些年一直是娘撐著這個破家,他忘不了那年母親帶他去道觀求簽后坐在松樹下的情景;忘不了這是年來母親的心酸和痛苦;忘不了哪些惡意的村民鄙視的眼神;忘不了母親為了養活他受的哪些屈辱。他知道這些年母親為他流了多少血和淚。現在他長大了,他要扛起這份責任,讓母親歇歇吧,這些年她太苦了。想到這里,他哭了,不知是傷心還是高興。他擦掉眼淚,抬起頭望著天際,一道陽光穿過云縫,分為光明。

回到家,德元把好消息迫不及待地告訴母親,母親也流淚了。她猛然發現德元成人了。可就近幾年,德元雖沒掙錢養家,可他的決定和想法大人也不過如此。她能走到現在,不光是德元給了她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更是她思想的支柱。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細細想來,從德元做的事中看,他早是一個大人了。只是她對德元太在乎一直把他當個孩子罷了。孩子要出去闖了,世道也不太平,她擔心啊!否則,以德元的處事她是有信心的。她想,自己窮了一輩子,再不能成為孩子的累贅。讓孩子放手去闖吧。想到這里,她感覺這是件好事不能再哭了,于是她擦掉眼淚。

康勝也一進門就把這消息告訴了家里人,母親說:“掙錢是好事,可那錢不好掙啊!離家又遠,就別去了。咱家有吃有喝,出去干什么。”

康勝說:“老呆在村里沒意思,城里太好了,人多店鋪多,吃得好住的好,看看咱家那能和城里人比。”

康勝父親一直抽著土煙,這時也說話了。“去吧,你也長大了。該自己過日子了。”

繼續抽兩口煙,說:“你倆出門也是個伴兒,再說德元這孩子做事我放心。”

聽父親這么一說,母親覺得有道理,再不阻攔,低頭一邊干手中的活一邊想心事。

黎明,萬物還在沉睡,偶爾傳來一兩聲雞鳴犬吠。王德元和王康勝便在家人的千叮嚀萬囑咐中踏著月光上路了。王康勝的父母送走康勝,提著沉重的腳步,進了屋子。相互無言,心都被大兒子帶走了,只想靜靜地呆著。小兒子起床撒尿,尿聲讓他們有些厭煩,以前沒怎么注意,涮涮的尿聲似乎打在他們凌亂的心頭,尖銳兒持久。他們盼望著這夜晚快點歸于平靜。他們想歇歇。

王德元的母親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屋里,向屋子四周看了看,把視線落在德元的書桌上,與其說是書桌,還不如說是一張有光面的木板。自從丈夫去世后,屋子沒有任何變化,要說有變化的話,那只能是地上的土掃下去了一截。屋子顯的得空蕩蕩的,這種感覺只有丈夫剛去世時出現過。而今,心里也變得空蕩蕩的。她好像被扔到森林里的一只綿羊,孤獨與無助。她來到炕邊,感覺渾身無力,于是扶著炕沿靠著墻蹲下來。老了,突然覺得老了。丈夫死后,她要撐起這個家,那會兒她還年輕。因為她還要照顧兒子,她不能不年輕。如今,兒子走了,把自己的心也帶走了。兒子以后的命運不知如何,她的心像繃緊的一根弦,兒子的一滴眼淚落到上面都能發出嗡嗡的響聲。以前她知道自己每天該干什么,現在她茫然了。這會兒她最想要的是兒子的好消息,可他剛走怎能有消息呢?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等了,對,只有等!

晌午,王德元和王康勝懷著對未來的希望,來到了聚源莊。找到掌柜。互相做了介紹。原來聚源莊的老板叫沈兆輝,在本城有四家米行。聚源莊占據了本城一半以上的大米生意。這家分號的掌柜姓馬,人稱馬掌柜。

在馬掌柜的帶領下,他們從前門進入到了后院。這后院是門店的好幾倍,三面是高高的庫房,專門儲存大米。右邊角落里有兩間小房。馬掌柜打開一間說:“以后住這兒了,今天收拾一下,明天開始干活。”幾個苦力都朝他們看來。馬掌柜說:“這是兩個新來的,以后就是你們的搭檔。”語氣和前天大不相同。說完轉身走了。

吃完晚飯,王德元和王康勝窩在自己小屋里,屋里就一張床,沒有多余的東西,不過免費提供的住處,他們已經很知足了。他們期待著明天上工掙錢。這里還有兩個苦力,住在隔壁,德元認為他們初來乍到,一起干活,應該先打個招呼,這樣以后干事方便些。他敲了敲隔壁的門。

“誰呀!”吱呀一聲門開了,半邊門口貓出個頭來。

德元急忙說:“大哥,我們是新來的……”話還沒說完,只聽“咔嚓!”一聲,德元被關在了外面。德元吃了閉門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哪里沒做對,可初次見面談不上得罪啊。不管他,以后做事小心些就是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就傳來了雷雨般的敲門聲,他倆昨晚一激動睡的晚了。德元沒穿衣服,揉揉眼睛,趕快打開門一看,是馬掌柜。

“快點起床,這是第一天就不和你們計較了。以后遲到扣工錢。”天黑沒看到他的臉色,不難想象他的表情。

他倆沒來得及點燈,摸黑穿上衣服,趕到店鋪。其他兩苦工早到了。

馬掌柜虎著臉說:“快把本店的米倉裝滿吧!”

不知說完了沒有,另外兩個苦工徑直走向倉庫,他倆趕快跟上去。昨天吃過閉門羹他們也沒再多問。跟著走進里院倉庫,一人站在麻袋堆旁,選了一袋順手的背在肩上扛了出去。德元和康勝對望了一眼,有些后怕,這樣一麻袋少說也有200來斤,卻在他們手中好像里面裝的不是大米而是棉花。要說背他們也能背起來,可那能像他們這樣簡單。緊接著另一個也背起一袋走了出去。

他倆明白該怎么做,德元現學現賣,拉開架勢,想背起來,可肩膀上剛搭了一半,就被麻袋拉的險些向后仰倒。康勝連忙搭了把手,這才搭到背上。康勝習武多年,力氣比德元大多了。雖不能向兩個老手那樣嫻熟,扛起來是沒問題的。他倆剛扛起來,倆老手已經進來了。剛扛到店鋪,馬掌柜吼叫道:“就這速度就是不給錢還要浪費老子吃的呢。活干不完別想拿工錢。”

倆老手很吝嗇,出來進去不說一句話,也不向他倆多看一眼,只是聽到喘氣聲,好像搬運的機器。德元和康勝剛開始雖慢卻能搬動,七八個來回以后就不行了。一個人根本扛不到背上,于是兩人互相搭手,輪流背,勉強還能搬動。

不知什么時候天亮了,米柜差不多快滿了,德元和康勝以為希望就在眼前,米柜滿了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他們哪里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還有多少。

太陽出來了,米柜也滿了。他們長長的吸了一口氣,倚著墻,坐到院子的地上,兩腿伸的直直的,頭也靠在墻上,沒有哪種坐法比這種更省力。倆老手回到屋子里,拿起瓢,狠命地喝了兩瓢水。經驗告訴他們這種方法最管用。緊接著一老手給四人每人發一個餅。

他倆剛能喘過氣來,拿起餅看了看,那能吃得動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南康市| 夏津县| 万源市| 沽源县| 明溪县| 孟连| 屏南县| 邵东县| 拉萨市| 拉萨市| 阿巴嘎旗| 内江市| 高阳县| 枞阳县| 海南省| 哈巴河县| 五台县| 东港市| 菏泽市| 奉化市| 台中县| 青龙| 会泽县| 天峨县| 衡山县| 射阳县| 彭水| 柳州市| 潍坊市| 集贤县| 赞皇县| 册亨县| 永定县| 法库县| 乌兰县| 广宁县| 滦平县| 盘锦市| 资溪县|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