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情緒天賦異稟的各種形式

同理心與知覺力上的天賦異稟

加德納在他的“多元智力”模型中把“人際交往智力”描述為理解他人的各種品質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突出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紀就會表現出同理心、無私以及對周圍人的關心。

這些有著高超同理心與知覺力的孩子感覺上及看起來要比同齡孩子更加成熟,因為他們能夠敏銳地洞悉他人的痛苦并做出反應。他們或許會覺得自己要多負一些責任,如果沒能緩解周圍人的悲傷,他們會覺得非常內疚和無助。這種品質可能會讓他們容易成為別人的知己,擔任咨詢師的角色,甚至是成為家庭中的拯救者。

由于具有高超的知覺力,所以可能只有他們能夠看穿周圍人假裝的正常得體之態。他們感到孤獨、沮喪或者失望,因為周圍的成年人都太虛偽;或者,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看法而感到內疚。

深刻的同理心及洞察他人內在狀態的能力,也會讓他們具有超出年齡的道德敏感性。這些孩子在思考全球性問題方面(比如公平與公正),會表現出優異的能力。如此強烈地意識到一些世界性問題,以及對他人強烈的感同身受,可能會讓他們很脆弱,容易產生被淹沒的感覺。另外,他們還必須面對成年人那些令人失望的反應。例如,他們想去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可憐人,把自己的東西送給他們,但父母不愿意,這讓他們很難理解。

內省力上的天賦異稟

除了高超的同理心和知覺力,加德納還提出了另一種“人的智慧”,即內省智慧,指一個人的內省能力。一個人要獲得成熟的自我感與高水平的內在智慧,內省的能力必不可少。內省的人能敏銳而準確地覺察自己,他們也比一般人更了解自己。加德納把內省天賦描述為一個人持續不斷,努力地朝著更加自主、整合或者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Gardner,1983)。這種發展最終實現的目標就是“一個高度成熟的人,與別人充分分化的人”。

加德納的描述類似于東布羅夫斯基的“正向非統整理論”(1966)。這兩種理論都認為,內省及自我批判不是失調,而是成長所必備的工具。正是這種激烈的體驗、審視及分析自己的方式,讓天才們比一般人成長得更快。這些人,全身心地,持續體驗到當下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痛苦的割裂;體驗到這種鴻溝會激勵他們采取一些積極的行動來促進自己精神心靈的成長。這種內在的力量常常也會導致過度刺激、沖突以及心理上的痛苦,這些常常被誤認為是疾病。恰恰是這種能夠承受痛苦的自我反省能力,會促使他們多元化發展,從而更加成熟。換句話說,他們的強烈情緒不是疾病,而是成長的動力。他們愿意也有勇氣投入到這樣一個持續的過程中,正是這一點讓他們與眾不同。

存在主義方面的天賦異稟

加德納在他模型中的八種智力形式之外又提出了第九種智力:存在主義(Gardner,1995)。存在主義智慧的定義是“關注生命的終極議題”。這種智慧的核心是一個人有能力把自己與人類生存環境的存在主義特征聯系在一起,思考諸如此類的問題:生命的意義何在?死亡是怎么回事?精神與物質世界的終極命運是什么?愛一個人,或者沉浸在藝術作品中是什么樣的體驗?(Gardner,1999)

一個擁有高水平存在主義智慧的人會常常問一些大問題,比如:“我是誰?”“什么是合乎道德的,什么又不是?”“人類將走向何方?”或者“生命有意義嗎?”除了一些世俗的角色:哲學家、作家、藝術家、科學家,或者其他能夠把一些宏大、復雜的問題納入自己職業中的角色,他們的天賦異稟或許在成為領袖或者心靈工作者(布道者、神學家、牧師或者瑜伽修行者)時展示得更清楚。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這種存在主義的天賦或許會讓你吃苦頭,你沒法與周圍的人和諧融洽,他們都沒法理解你的所思所想,可能會指責你。你關于生命的問題太深刻,老師和家長可能都回答不了。

在存在主義方面有天賦的人更容易體驗到高度的存在焦慮。明白生命有限,自己的潛能也有限,他們常常感到必須要不斷前進。這種感受有時候表現為強烈的創作沖動,但也常常讓他們坐立難安,焦慮,感到不安全。

在存在主義方面有天賦的人是理想主義者,因為他們總是在考慮事情的無限可能。他們總在尋求與比他們自身更偉大的東西產生聯結,總是在追問人生的責任、機遇以及神秘性。看到世界資源越來越匱乏會讓他們痛心。他們會挑戰既有的價值觀和傳統,也不會放過周圍世界的矛盾與荒謬之處。

不幸的是,尤其是在他們還年輕時,如果這些在存在主義方面有天賦的人試著把他們的所思所想與人分享,那么他們得到的不是冷漠就是貶低,或者敵意。很快,他們就明白了,大多數人只關心俗事;因此他們在內心深處感到孤獨,最終他們會藏好自己的觀點和感受,直到找到一個團體可以一起分享他們的人道主義憂慮,找到一個空間可以慶賀他們獨特的興趣和價值觀。

靈性上的天賦異稟

這一維度通常會被忽略掉,因為長久以來,我們所處的社會都只看重那些具體的可測量的東西。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也都能夠進行靈性覺醒的練習,但靈性上有天賦的人,從很小的時候起,就顯示出對超個人領域有獨特的敏感性與開放性。靈性可以和有組織的宗教沒有任何瓜葛,而只是代表著一種與世界上萬事萬物直接的聯結,以及一種超越的感受。

研究者愛德華·羅賓遜(Edward Robinson,1983)與愛德華·霍夫曼(Edward Hoffman,1992)廣泛研究了靈性上天賦異稟的人。深入訪談了幾百個人之后,他們得出了結論:靈性上天賦異稟的人并不是超越了一般人,實際上,他們有一種天生的能力,能夠感受到靈性體驗。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夠看見更大的畫面,能超越具體的字面意義而在象征層面感受事物。他們也能感受到自己和宇宙之間的聯結(Piechowski,2001)。

靈性層面的交流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感受到身體上的明顯變化,感覺到自身之外的力量灌注在自己身上,強烈感受到“與一切生靈一起脈動的能量”(Piechowski,2006),或者感覺到與宇宙和諧一致。靈性上有天賦的人經歷的靈性體驗涉及以下幾個主題:統一、一體、狂喜、永恒,以及與萬物相互聯結(Piechowski,2006;Lovecky,1998)。

靈性上天賦異稟的兒童常常有能力通過冥想或者幻想游戲而引發意識增強狀態,顯示出一些超越年齡的智慧,感到與周圍世界、內在的自我、他人及上帝緊密聯結在一起(不管他們心中的“上帝”是什么樣)(Piechowski,2006)。令人遺憾的是,靈性的能力給這些靈性上天賦異稟的兒童帶來的更多是困擾而不是喜悅。通常,當這些兒童告訴成年人他們在靈性方面的一些強烈的想法時,成年人會告訴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然后受到打擊的孩子就被引導著貶低他們的體驗、直覺和感知覺。最糟糕的情形是他們認為自己“瘋了”,并且內化了強烈的羞恥感,這些感覺一直伴隨他們直到成年。

很多這樣的人并未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靈性傾向。然而,他們會著迷于超體驗,更愿意在生活中追尋這種體驗,而不是沉溺于平凡俗世。他們會追尋那些令人充滿敬畏的時刻,或者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感贊嘆,他們似乎有能力運用靈性智慧解決問題,并且自然而然就能心懷感恩、寬恕與慈悲,遵行德行。即便他們不把它命名為靈性傾向,但正是這種能力,能夠比他人更容易進入這些狀態的能力,成就了他們的靈性天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阜新| 仪征市| 弋阳县| 黄骅市| 南充市| 平山县| 平武县| 土默特左旗| 秦皇岛市| 囊谦县| 台前县| 桐城市| 枝江市| 尉犁县| 虞城县| 南岸区| 娄底市| 遵义县| 蒲城县| 嵩明县| 西宁市| 永昌县| 饶平县| 彰化县| 玛纳斯县| 德钦县| 黔江区| 铜鼓县| 肃宁县| 岑巩县| 大余县| 新宁县| 和龙市| 霸州市| 珠海市| 娄烦县| 龙州县| 大洼县| 三穗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