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前言

在向讀者介紹新作品或是鮮有問津的著作時,會讓人獲得很大的滿足感,我將這套雪萊致希欽納小姐的書信首次完整出版時亦有此感受。雪萊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做事執著認真,長久以來,我一直想做些事來紀念他;如今,有機會來完成這個愿望了。欣喜之余,擔心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勝任。確實,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匆匆完成或不管不顧都會讓這個工作留下瑕疵。

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一位偉大的悲劇作家著手將雪萊的一生化為戲劇。若真如此,我想前兩幕可以從他早年與哈麗特·威斯勃洛克的婚姻生活入手;第三四幕可以寫他離開哈麗特,導致哈麗特的死亡的事,以及他與第二任妻子的婚姻;第五幕可以從他在意大利的生活故事開始講述,直到最后的災難結局。所以,無論如何,在我看來,詩人的生命是展開自己,如果看做已然展開——絕對是一部悲壯的詩篇巨著。

在本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這出戲劇的前期準備和早期場景,雪萊一定認為,除了希望與欣喜之間的過渡,幾乎可以算是完敗;因為我認為他不會覺得該對莎士比亞引以為豪的永恒名氣負責。通過這些信件,我們不再是隔著玻璃去盲目摸索,而是能清楚地了解雪萊的青春,看看他的天性如何應對周圍的環境又被環境影響,從而成為人類精神的美妙之花,如今看來,這朵精神之花具有無與倫比的美麗。

通讀過這些信件的讀者,從內容不難推測出作者命中注定的跌宕一生以及與他相關的多數人的困惑與苦惱。也許有人說,事后很容易做出預言;但這件事肯定不需要一位魔術師來達成我所提出的結局。并不能僅通過這些信件,就對所那段時期的價值和重要性做出確切預言,甚或根本無法預見。雪萊在1813年之前的所有書信都極具價值,十分重要;換句話說,書信的作者即將成為,就算不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詩人,至少也是那個時代屈指可數的頂尖發聲者之一。

依據相關的文獻知識再回過頭去看這些人,我們確實可以說,百草叢生至少證明了土壤的肥沃,也帶來了希望,只要采用恰當的種植方式,花草果木也能如此枝繁葉茂。難得的是,這些事開頭都很糟糕,然而結局都取得成功。對雪萊的事妄作預言的人確實都顯得操之過急。

從寫小說《扎斯特洛齊》和《術士圣歐文》到寫詩劇《倩契》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在這個奇才輩出的文學界,他也是無人能及。莎士比亞當初即便寫出悲劇《泰特斯·安德羅尼克斯》,也算不得卓絕,直到后來也寫出《奧賽羅》和《李爾王》,才成為悲劇大師。這就是我之前說的。若是雪萊多活十年,也不再有什么能傷得了他了——也許他在生命的最后幾年確實備受折磨——除了想到他沒能毀滅年輕時青澀犯傻的那些證據。然而,所幸這些不安并沒有阻礙他在年輕時代創作并出版那些尚未成型的雛兒,現在我們讀來,滿是驚訝和稱贊。

在開始思考思維藝術的作用之前必須先將其掌握(掌握的人寥寥無幾!):必須先學會詞匯才能運用自如:一個人若想創作出一件藝術作品,必須學會像雪萊夫人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樣,即使可能創作出來的是怪物也絕不退縮。說寫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往糟了去寫只是看起來相悖,事實并非如此。因此,對于雪萊是如何從1810到1811年間的種種拙作到之后寫出的不朽佳作,就算我們現在一無所知并且以后也無從知曉,還是可以肯定地說,早年的失敗是他獲取最后成功不可或缺的前奏,甚至成功就是在這些失敗中孕育萌發而來。

雪萊與希欽納小姐的相識始于1811年,那時他和叔叔皮爾福德上校住在菲爾德莊園。希欽納小姐是隔壁赫斯彼蓬特鎮上的一位女教員,皮爾福德上校的一個女兒是她的學生。父親曾經做過走私生意,后來經營一家酒館。父母沒有能力培養希欽納小姐的學識,她將自己的成長多歸功于她的同事亞當斯小姐(或夫人),并稱她為自己的“靈魂之母”。

與雪萊初次相見時,她年芳二十九,不過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她又高又瘦,身材很好也很健康。皮膚黝黑,閃爍的黑眼珠和豐盈的黑發??傊悬c魅力,心智也肯定比她同期的普通女人要高出許多。對于政治和宗教的觀點都很開放,與同類的大多數人一樣,她并不在乎公開反對舉世公認的觀念。

簡而言之,她是個女人,不僅是個有陽剛之氣的女人,還是個能力不凡的女人,反應迅速而超前,盡管觀點不盡相同,但雪萊并不像她的鄰居們那樣,把她當作成天空想的怪人,而是覺得她與自己志趣相投,都渴望為人們謀福利,推進啟蒙運動。

想到這些她難免感到自豪,這個青年出身良好,無論別人怎么看他,與他來往的女人們就算對他不是愛慕,他也毋庸置疑地獲得了好感和尊敬。長久以來,他竟能細心聆聽她的觀點,而不加以批判,至少讓這些觀點有了表達的機會。于是他們開始了男女之間最簡單的書信交往。只要信件(現存的全部)傳遞到讀者手中,我也就不需要再做什么了,最多對一些需要闡明的地方做些查證工作;或者是(坦白地說)我想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也許價值不大,沒有太大的價值,也無益于主題。

開始信件來往的時候,雪萊還不足十九歲,不過是個大男孩,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其實無異于一個孩童。他對這些知識的獲得十分緩慢,其實除了最苦澀的經歷和最殘酷的覺醒,沒有什么能幫他認識這個世界。從第一封信中,我們了解到,他斷言今后只有理性可以指引他走過生命。

他對自己所知甚少才會妄下這樣的斷言。事實上,他真的通過清晰的理性之光看待生命中的事物了嗎?或者更確切地說,有一束光的存在,只是沒有人從中窺見任何事物,那么那些呈現給普通感性的(或理性的)大眾的事物,他能在光中看到它們嗎?

伯克利主教的理論認為,頭腦顯現的是它所見之物,且這些事物并非獨立存在。只有基于此理論,才能說雪萊曾清楚地看到過這個世上存在于其意識之外的一切。他不再以普通人的視角看待世界,而是與特拉赫恩和威廉·布萊克相當。呈現在他的意識中的每個事物體現的都不再是原本的特性,而是透過一面鏡子的接收、變化,讓事物顯得更加珍貴,但不同于其真實所在了。

就像特納后期的畫作,在他眼中,自然的一切都如絢爛的彩虹按色調排列組合而成,或者是以最夢幻的色調構成。我們所看到的月亮在空中靜靜地發著光,而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它其實是一片貧瘠荒涼的曠野。這無異于雪萊的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差異。只有完全領會這個事實,才能對雪萊的人格作出真實貼切的評判——貼切的評判才會真實。

也許這些信件最值得關注的是,很難想象這些書信真是通過郵局寄給一個真正的,而非虛構的收件人。我們不知道,它們的真實性可能沒有問題,但會傾向于相信這是某個小說家——更像是一個女性小說家——創作了這些書信,并考慮由密涅瓦出版社來出版。這種書信形式在上世紀早期的小說中很常見,而且似乎頗受歡迎。這一類的作品和本卷的內容相似度如此之高,實在讓人驚嘆。

“但你的心中已經形成了美德之神。”“我親愛的朋友霍格是個高尚的人,他同意我的觀點,而且將會一直支持我,但我的妻子會從我們的交流帶來的不當陰影中抽身離去?!薄拔覍τ谖异`魂的姐妹,我并沒有責任:我對她沒有感激之情:并非出于禮儀,或者說不真誠。”“我希望,是永恒的愛?!薄拔也辉q豫一刻,便給你寫了信:這種存在方式雖然罕見,但與你交談能獲得精神的契合和純粹的滿足?!敝T如此類的句段,還有上百個其他可能會被引用的句子都成了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者慣用手段,我想,也被這一時期的讀者當成了描述友誼和情感的金玉良言。

多奇怪的對比!如果看看詹姆斯·吉爾瑞、羅蘭森以及和他們同時代的人的漫畫,我們一定會得出這樣結論(除非我們決意認為他們的繪畫很少或根本沒有反映那一時期的真實生活):沒有比十九世紀早期形象更加粗俗、道德更加敗壞、感官享受更加自私的一代人了:如果以這一時代的暢銷小說作為標準,我們一定認為無論男女,都品位出眾、思想精深、魄力卓絕。

當然,我只想說一些關于雪萊作品和寫作生涯的事:事實上,這些感性的人,他們的行為和操守往往只與其貴族言論相符。作為此類小說的讀者,我們對此非常清楚,他的腦子里盡是不成熟的觀念,無論是對生活的困惑,還是對由此產生的部分兩性關系。

雖然我們確實有愚昧或者邪惡小說的流派,但現在看來,這些虛構的情感和不可能發生的愛情故事與感官和本性的關聯甚少,很難意識到它們曾經備受褒獎,在讀者心目中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我們會不時地抵制那些所謂的“廉價恐怖小說”或者一些血腥的、海盜或者攔路搶劫的傳奇故事;但值得懷疑的是,這些事若是有人去做,一半的傷害是源于在那個時代需要強烈的感情宣泄——是的!“強烈的感情”用在這里最恰當不過了——不斷翻涌的多愁善感??陀^的說,難怪雪萊的頭腦充滿了幻想,因缺少幽默感來抵抗生活的錯誤觀念形成,從而未能察覺這些作品的空洞和矯揉造作。

它們無疑對雪萊的情感和行為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認為通過所有這些信件可以看出,他很慶幸發生了這一系列的愛情故事,為寫就一個引人入勝的小說積累了素材,不知這樣想是否誤解了他?他也許沒有意識到這種感覺,但我相信這一定存在。他迫切渴望新鮮的想法和感觸,即便帶來的是痛苦,也好過大腦一片空白,空白的大腦太過尋常,也是當今普通人的常態。

有人可能會說,的確,他總是從自己的行為方式中為自己尋找或創造困境,從中獲得一些新的感觸或是采用普羅米修斯式的新反叛來對抗古代的諸神們。以上這些,在我們談到這個故事的女主角時似乎都不夠恰當。讓我們回到女主角本身,看看站在她的立場如何評判這些信件。

我想,總的來說,她算是個幸運的女子。她在雪萊最易受影響的時期與其相識時,并被雪萊盲目的奉為女神長達一年以上。確實,雪萊愛上的并不是一個給予捐助的普通女教員,而是這個幾乎完全符合他理想中的女子。如果她自己意識到這個事實,她就不再只是個普通的女子了。

能夠如此長久地成為這位詩人最親密的知己,能夠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股腦兒全部向他傾訴,她給雪萊帶去的快樂也一定是生命給予她的快樂。這樣的一份愉悅中確實也會有一絲苦澀。當她回想起,雪萊太過敬佩她的強大精神世界,而絲毫不把她當作歡愛對象,回想起這些,有時會因為失望而感到一陣心痛,她卻很難在他面前享受做一個普通的女子的感覺了。

很少有人像雪萊一樣,在如此短暫的一生中,研究涉及的領域如此廣泛,并大大推動了自由和啟蒙運動。他也許會像海涅一樣,宣稱自己是個勇敢的戰士,為爭取宗教和政治專政解放而戰斗。因此,即便不提他在詩歌方面的天賦異稟,他也值得被人心懷感恩的記住,只要你相信謊言永遠無法取代真理,正義勝過權宜之計,以及罪不可饒恕的罪過是認為惡行或許是提升善行的方式。

英國作家、評論家愛德華·加內特曾為“羊皮紙文庫”系列中的一本雪萊書信選作序,序中提到,18世紀早期出現了一大批杰出詩人,若說其中有哪位是書信文體大家,那必然“就是雪萊,無出其右。”英國著名作家、評論家馬修·阿諾德(這位大概是真的出名了,因為他甚少得出如此錯誤的言論)則出言懷疑:“雪萊的散文和書信放到將來要遠比現在更值一讀,但不知這些討喜的散文書信能否比他的詩歌抵更經得住時間磨礪,到頭來享有更高的聲譽呢?”既然世間已有評價如此,我也就無需再贅述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了。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雪萊確是一位書信藝術家,但這一點在本書中并未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1811年,19歲的雪萊尚走在通往作家的道路上,還未成為一名真正的作家。后來他旅居意大利,這段時間才是雪萊作為一名“尺牘家”最卓絕超倫的階段。

為了讓天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了獲得前所未有的進步,雪萊前往意大利旅居,這是否有必要呢?看來是有的。對拜倫來說呢?或許也有,但不能肯定。羅伯特·布朗寧(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代表詩人之一)也在旅居意大利期間收獲了許多靈感,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旅居他國極大地激發了所有這些英國詩人的思考能力和創作靈感。]

雪萊并不比他人早慧多少。除了著名的托馬斯·查特頓,還有許多作家據說都是在19歲甚至更早之前就已有所創作,雖然這些早期作品自身并無多少價值,但其未來卻充滿光明。不過就如我前面說過的,雪萊并非如此。從雪萊早期的詩歌和散文中,我看不到任何光明前途。不過,后來他的才智開始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熟——我想我們應該把這段時間修正為雪萊20歲和21歲這兩年。從不成熟到成熟,如此速度,我想連濟慈也未必及得上。在21歲到24歲(或25歲)這段時間里,雪萊憑借其才智,取得了大多數人都無可企及的成就,就連那些超凡出眾的人,恐怕也要用盡一生才能達到此種高度。眼中所見、心中所感、親身經歷,這些都成了雪萊揮灑天賦的對象,他用煉金術般的想象力將一切重塑成神圣的美的形象,或是譜成一曲世間凡人從未聽過的魔法般和諧的樂章。至于雪萊的心智在批判評論這方面的發展,只比在創造力方面的發展慢了一些而已。我不知道雪萊能否確確實實算得上是英國最優秀的批評家,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若要為這種說法辯護,那要說的肯定不止一星半點了。頗具穿透性的敏銳判別能力使得雪萊的心智成長驚人非凡,這么說也不為過:至少在獨特的詩意氣質這方面。若雪萊再多活十年,恐怕就連莎士比亞也無法與其比肩。

當然了,說雪萊在幽默詼諧方面能與莎士比亞媲美,這就太愚蠢了。不過幽默詼諧的特質對任何類型的作家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對詩人來說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書中這些書信的價值,大部分并不在于它們作為文學作品的價值(雖然就這個角度而言,其中有不少書信也是卓越超群的),而是在于它們讓我們看清了作者才智和天賦的成長發展??梢赃@么說:在我們手頭所有提及雪萊這一階段生活的文書中,這些書信是最具有啟發闡明作用的。如果我們對雪萊在1811年6月到1812年6月之間經歷的種種毫無頭緒,那么只需要依靠這些書信,我們就能構建出這一年前前后后發生的一切了。而且構建出來的這份內容描繪的完全是事實,即雪萊心中所想。盡管有時雪萊不能用更加平民百姓一些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我們還是需要諒解這一點。此外,雪萊寫下這些書信的那段時期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大多數注定會對詩人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影響,因而毋庸諱言,就這點來說,盡管雪萊后來在意大利所寫的書信要比這些書信更富有文學藝術,但這些書信的重要性也并不亞于前者。

最初我打算從頭到尾細讀這些信件,順便依據這些信件來解釋雪萊的某些行為。但現在看來無此必要了,因為愛德華·道登(愛爾蘭評論家、詩人)已經在其著作《雪萊的一生》中近乎完美地做到了我要做的這件事。若有讀者想獲得進一步啟發,我可以自信地推薦這本書。

我已經言無不盡,就像著名政治家在特殊場合發表評論一樣。我不知道這些是否值得一說,不過我知道,在敘說這些的時候,我收獲了不少樂趣。如果讀者沒能從我以上所述中獲得樂趣,那我得在此說聲抱歉了。不過,畢竟我的評論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佐料,是絕不會以任何方式減少這本書本身的價值的。寫到這里,我該給我這篇不夠充分的評論結個尾了,因為我不愿再繼續寫下去了:我怕我再寫下去會觸及到讀者的“忍耐極限”了。因而我在此結尾。我確信所有優秀的“雪萊崇拜者”(你們也正是本書所針對的唯一讀者群)都會本著雪萊的精神接受這本書,你們心中的這位大師在與人相處時有著自己的既定原則:他把所有人都看做好人,把所有人都看做心中毫無狹隘想法之人,就像他自己一樣。

[有一點需要說明:書中信件是托·J·懷斯于1896年重新謄抄的,后來他于1900年將其中30封集結付梓,但此書僅供私下傳閱。如今該書以鉛板形式重新印刷并出版成冊,不過本書的序言和注釋均為此次出版時首次添加。]

伯特倫·多貝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淅川县| 白银市| 定南县| 吉安市| 塔城市| 瓮安县| 阳山县| 红安县| 安达市| 崇仁县| 阜南县| 张家川| 南岸区| 尚志市| 定西市| 延津县| 乃东县| 疏勒县| 长武县| 新津县| 文安县| 林州市| 和龙市| 西昌市| 遵化市| 沛县| 彭州市| 麦盖提县| 松滋市| 昌平区| 扶沟县| 安图县| 三台县| 昌乐县| 安丘市| 五河县| 通化县| 太仓市| 达拉特旗|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