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塊石頭,在建筑工人的眼里,它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在雕刻家的眼里,它可能是一件古代英雄的石像。石頭好比是孩子,如果你使用的工具是鐵錘,那么你打造出來的只能是粗糙的碎石;如果你使用的工具是刻刀,那么你雕琢出來的就是精美的藝術品。
生養孩子不像買東西,不管是不是“次品”,你都無法“退貨”,只能想盡一切辦法精心雕琢,將“次品”轉化為“合格品”,將“合格品”轉化為“上品”。
當孩子在商店發脾氣、不肯吃早飯、咬其他孩子、晚上不愿上床睡覺,或早上拒絕起床時,父母們是不是都感到棘手?是不是都希望用效果更好的方法解決這類養育問題?
孩子的行為,就像冰山位于水面以上的部分,是我們能看到的,而隱藏在水面以下的大得多的部分則代表著行為背后的信念,以及孩子對于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深層需要。遺憾的是,大多數養育方式只處理行為,正如家庭和學校里采用的大多數管教方式都是以懲罰和獎勵為基礎的。當孩子出現父母所說的行為不當時,通常是源于對如何獲得歸屬感有一種錯誤的信念。這時候,大多數父母會以責備、羞辱或體罰來回應這種行為,但這些除了證實孩子所自認為的沒有歸屬感,并無其他作用。
事實上,有些“不良行為”正是大人的行為導致的。例如,當父母和老師發號施令時,就會有不少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但同樣是這些孩子,如果大人換種做法,他們就會非常愿意合作。比如讓孩子們在家庭會議或班會上參與解決問題,或者幫助這些孩子養成好的日常習慣,然后問他們“咱們達成一致的是什么”或者“你現在該做什么了”。
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正面管教既處理行為,也處理行為背后的信念。正面管教提倡滿足孩子對于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基本需要,教給他們一些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技能。它是一種理解和鼓勵模式,由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其實也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所以孩子需要理解和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樣。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懲罰、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責任感、合作能力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受益終生的人生技能和社會技能,并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本書結合現代教育中先進的教子理念,改變了傳統的說教、批評、打罵等種種不當的教育方式,用最常見、最真實的生活小故事為父母指明了家教方向,以規避在家庭教育中常犯的管教錯誤,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向引導,構建良性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