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
- 宋敬東
- 3825字
- 2020-09-30 12:33:14
第一節 丑時肝經旺,養好肝血,白天就不易犯困
疏通肝經,讓失眠不再成為困擾
肝臟有貯藏、調節全身血量的作用。當人體活動的時候,機體的血流量增加,肝臟就排出貯藏的血液,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當人體在休息和睡眠時,機體需要血液量減少,多余的血液則貯藏于肝臟。故《黃帝內經》有“人臥血歸肝”之說。一般來說,如果睡眠不好,就是氣血外溢,無法歸肝,疏通肝經才是正途。

◎足厥陰肝經。
肝經起于腳大拇指內側的指甲緣,向上到腳踝,然后沿著腿的內側向上,在腎經和脾經中間,繞過生殖器,最后到達肋骨邊緣止。順著肝經按摩,就能起到養肝氣,解決失眠問題。也許你會說,大半夜按摩,豈不是更睡不著了,怎么辦呢?如果你經常有失眠的情況,那么建議你在19點~21點的時候按摩心包經,因為心包經和肝經屬于同名經,所以在19點~21點時按摩心包經也能起到刺激肝經的作用。
另外,在肝經上有個很重要的穴位——太沖穴,是治療各種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夠降血壓、平肝清熱、清利頭目,和中藥中菊花的功效很像,而且對女性的月經不調也很有效,它的位置在腳背上大腳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后,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那些平時容易發火著急,脾氣比較暴躁的人要重視這個穴位,每天堅持用手指按摩太沖穴2分鐘,要產生那種明顯的酸脹感,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感覺到體質有明顯改善。失眠的人,除了可以按摩心包經外,還可以在每晚臨睡前刺激這個太沖穴,只需幾分鐘,人就會感到心平氣和了,自然也就能安然入睡了。

◎睡前按摩一下太沖穴,可調整氣血,促進睡眠。
睡前四宜
睡前三忌
丑時睡得越深,肝凈化血液的效率越高

◎人在丑時一定要進入深度睡眠,否則就會影響肝凈化血的功能。
《黃帝內經》指出:“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也就是說,春季養肝最重要,俗話又說“丑時春入戶”,即春季就相當于一天當中的丑時,故丑時養肝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來養肝呢?《黃帝內經》認為,這個時段體內的陽氣比子時更加壯大,但并不會一味地生發上去,此時當令的肝經有主藏血的功能,能起到收斂的作用。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精妙所在,所謂一物降一物,有生發就要有收斂,有生長就要有收藏,不會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同樣的道理,人在丑時也一定要休息好,最好處于熟睡狀態,這樣才能好好養肝血。
睡眠是平衡人體陰陽的重要手段。既然睡眠如此重要,那怎樣睡才是最合理的呢?就是要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時的睡眠規律最好是:春夏季節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這是根據自然的規律而定的,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及太陽出沒的時間。
雖然睡覺養肝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是對于很多經常應酬的人來說,這個時候可能正在興頭上,一筆生意就要談成了,精神正處于很興奮的狀態,根本不可能睡覺,這就使得肝臟不得不繼續輸出能量來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導致新陳代謝無法完成,這是非常傷肝的。所以丑時不睡覺的人通常面色黃灰,神情倦怠并且急躁。現在有很多得乙肝、脂肪肝的人,就是因為在丑時不注意養肝造成的。因此,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在丑時進入深度睡眠,否則就會影響肝凈化血的功能。
久視傷肝血,關掉電視打開健康
在《黃帝內經》中有“五勞”之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其中,“久視傷血”是指“肝開竅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視”。在日常生活中,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化的傳播媒體,已深入千家萬戶,適量掌握信息可以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但過于沉湎電視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經專家調查,經常長時間看電視的人容易得以下病癥:
(1)電視孤獨癥。在現實生活中,那些3~7歲的孩子如果經常看電視,一般都不愿意與他人溝通交流,性格非常孤僻,這是一種心理疾病。
(2)電視斑疹。當人們打開電視時,由于內部電子流對熒光屏不斷轟擊,從而導致熒光屏表面產生大量的靜電荷。靜電荷對空氣中的灰塵具有明顯的吸附作用,灰塵中大量的微生物和變態粒子如果黏附在人的面部皮膚上,不能及時清除,極有可能使面部長出難看的黑色斑疹,醫學稱之為電視斑疹。

◎久視傷血,看電視必須要有節制,不能長時間地看電視。
(3)腸胃病。有人喜歡在電視機前的茶幾上放幾份可口的食品,邊吃邊看,可是他們卻忽視了邊看電視邊吃東西會導致消化道功能紊亂。
(4)看電視多容易肥胖。在看電視的過程中,由于人們的活動相對減少,體內消耗減少,皮下脂肪堆積,十分容易使人肥胖。
(5)會讓心血管病加重。有心血管病既往史的人,觀看了刺激性較強的節目后,可誘發血壓升高或心臟病發作等,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非常常見。
除了以上幾種疾病外,長時間看電視還容易導致電視興奮癥、電視眼、電視腿、尾骨病、頸椎病、糖尿病等。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當然就是要“適視養血”了。如果我們適當地看些有益的書籍、畫報、電視以及山水風景等,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暢,脾胃健運,血液生化也就充盛。這就是“適視養血”的道理。對于電視迷來說,看電視必須要有節制,不能長時間地看電視,尤其看電視不能超過晚上1點。持續看電視1小時,需要讓眼睛休息、看遠處10分鐘左右。每天看電視時間累計不宜超過4小時。
丑時春入戶,養好肝血春不困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日趨旺盛,體表毛孔舒展,腠理疏松,血管變軟,末梢毛細血管的供血量增加,流入大腦微血管的血液相應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刺激信息減弱,抑制性功能相對增強,于是出現了懶洋洋的感覺,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受抑制的“春困”。
“春困”不是病,是人體對春季氣候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完全屬于生理現象。一些年長的人,由于陽氣回升太過,他們會感到精神萎靡,身體倦怠,易導致舊病復發。
怎樣克服“春困”?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從人體的自然變化規律,遵守春季養生原則,做到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生的特點,使精神、情志、氣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陽氣,舒展暢達,生機勃發。
起居宜早臥早起,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足夠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勞。還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流通。春天若緊閉門窗,則室內空氣不流通,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增多,會助長“春困”的發生。
此外還要加強鍛煉,要做到清晨早起,松解衣扣,散披頭發,放松形體,信步漫行。同時選擇輕柔舒緩的活動項目如太極拳、慢跑、體操等,來活動關節,舒展肢體,使瘀滯宣通,氣血疏利,陽氣升發。也可在庭院中舒展形體,或外出漫步游覽,讓身體沐浴在春光之中,呼吸新鮮空氣,以順應陽氣生發的自然規律,便能夠有效地克服春天的困乏,讓機體充滿生命的活力。切不可因“春困”而久臥,久臥會傷氣。

◎春天多進行活動,可使瘀滯宣通,氣血疏利,陽氣升發,消除春困。
平時不要過度勞累,應保證睡眠,早臥早起。犯困時,可適當做頭部按摩緩解癥狀。同時,要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運動,多曬曬太陽,多和大自然接觸。春季應調節情緒,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不使肝陽上亢。可適當服用西洋參或麥冬等養陰保健品調理。并適量進食滋陰的食品,少吃羊肉等溫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類、火鍋等熱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