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壞脾氣,趕走好運氣
- 連山
- 1514字
- 2020-09-27 14:53:38
連根拔除內心的沖動之苗
偉人不會稍有什么念頭就立刻為之動心。他們總是自我檢討,這始于自知之明。然而,有的人天生疏狂,總是由著性子行事,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其情緒變化。由于受到情緒的影響,他們做起事來總是自相矛盾,被欲望左右。我們應當無論何時都盡可能讓思考與反省壓倒自己的激情。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后懂得制怒之法。
自制力說來容易,做來極難。要想把每個人心中的沖動之苗連根拔除,首先應當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個浮躁的人,意識到自己好沖動。如果連這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必然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影響,做出不經大腦的蠢事。
美國著名的巴頓將軍就犯過這樣的錯誤。
巴頓將軍某日來到前線醫院看望傷員。他走到一位病號前,病號正在抽泣。
巴頓將軍問:“為什么抽泣?”病號說:“我的神經不好。”
巴頓又問:“你說什么?”病號回答說:“我的神經不好,我聽不得炮聲。”
巴頓將軍大發雷霆:“對你的神經我無能為力,但你是個膽小鬼,你是混蛋!”之后,巴頓依然難以泄恨,又給了這個病號一個耳光,喊道,“我不允許一個膽小鬼在我們這些勇敢的戰士面前抽泣。”他接著大聲對醫務人員說,“你們以后不能接受這種人,我不允許這種沒有半點兒男子漢氣概的膽小鬼在醫院內占位置。”
巴頓將軍轉頭又對病號吼道:“你必須到前線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須上前線!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隊把你斃了。說實話,我真想親手把你斃了。”
這件事很快被披露,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好多母親要求撤巴頓的職,有的還要求對巴頓進行軍法審判。盡管后來馬歇爾將軍從大局出發,化解了這件事,但巴頓還是因為打罵士兵而聲名狼藉。
如果巴頓能和顏悅色地批評那個士兵,而不是暴跳如雷,相信他一生里將會少了這個污點。輕易動怒,只會損害名聲、有害身體,智者很少隨意宣泄自己憤怒的情緒。因為一些小事而與人相爭,不僅危害自己,而且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易怒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而忍耐和克制往往助人成事。
1076年,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與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爭權奪利,斗爭日益激烈,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亨利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教皇則想把亨利的所有權力都剝奪殆盡。
亨利首先發難,召集德國境內各教區的主教們開了一個宗教會議,宣布廢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職位。格里高利針鋒相對,在羅馬拉特蘭諾宮召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宣布驅逐亨利出教,不僅要德國人反對亨利,也在其他國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一時間,德國內外反亨利的力量聲勢震天,特別是德國境內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興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發起挑戰。
亨利面對危局,被迫妥協,1077年1月身穿破衣,騎著毛驢,冒著嚴寒,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前往羅馬,向教皇懺悔請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利沒有辦法,只好又前往卡諾莎拜見教皇。
教皇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去。為了保住皇帝的寶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門前求饒。
當時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身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脫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開門,饒恕了他。
亨利恢復教籍、保住帝位并返回德國后,集中精力整治內部,將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內部反對勢力逐一消滅。在政治基礎穩固之后,他立即發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強兵面前,格里高利棄城逃跑,客死他鄉。
中國俗語“大丈夫能屈能伸”,說的便是忍辱負重。假如亨利放棄信念而“破罐子破摔”,就不可能擁有以后的至尊和榮耀。
聰明人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的行為。憤怒會使人喪失理智,令事情變得更糟。克制自己的情緒,轉移憤怒爆發的方向,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經常總結經驗教訓,這便是制怒之法。
長悟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