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利用投降策略,把劣勢轉化為力量

當你處于弱勢地位的時候,不要為了所謂的榮譽而爭斗,而要適時選擇投降。投降會給你時間以東山再起,卷土重來;投降會給你時間讓征服你的人感到煩惱,讓他們受到來自于你的刺激;投降會給你時間去等待征服者的力量逐漸消失。

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越王勾踐,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勾踐剛剛即位的時候,吳王闔閭趁越國政局不穩之際興兵伐越,勾踐起兵抵抗,打敗吳軍,闔閭受箭傷死于回國途中。其子夫差即位后,時時不忘殺父之仇,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練兵。

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練兵,打算搶先討伐吳國。謀臣范蠡勸他不要倉促行事,勾踐不聽,率軍攻吳。吳王親率精兵反擊,越軍大敗。勾踐帶著剩下的5000人逃至會稽山,被吳軍包圍。勾踐非常后悔,這時范蠡為他出了個主意,讓大夫文種賄賂伯嚭,向夫差請求稱臣納貢,暫時投降。夫差答應了勾踐的請求,但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為他服役。

勾踐抵達吳都,夫差有意羞辱他,要他住在闔閭墳前的一個小石屋里守墳喂馬,有時騎馬出門還故意要他牽馬在國人面前走過。勾踐忍辱負重,小心伺候,做到百依百順,勝過夫差手下的仆役。夫差生病,勾踐前去問候,還掀開馬桶蓋觀察夫差剛拉的大便,體貼夫差的病情。3年過去了,由于勾踐盡心服侍,再加上伯嚭不斷在夫差身邊為他求情,夫差認為勾踐已真心臣服,決定放他們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臥薪嘗膽。為使國家富強,勾踐采納了范蠡、文種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策,要范蠡負責練兵,文種管理國家政事,推行讓人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家獎勵耕種、養蠶、織布,尤其鼓勵生育,增加人丁。勾踐與百姓同甘共苦、同心同德,越國迅速恢復生機,國力日漸強盛。

同時,勾踐又采取許多辦法麻痹吳國,造成吳國內耗。勾踐年年月月按時給吳國納貢,使夫差始終相信他是真心臣服;并派出奸細刺探吳國的消息,散布謠言以離間君臣關系,使夫差殺害忠良;勾踐又以越遇災害為由,不時向夫差借糧,使吳國糧食儲存減少,而越國則儲備充足;探知夫差要建造姑蘇臺,勾踐派人運去特大木料,說是“神木”,夫差非常高興,擴大了姑蘇臺的設計,使吳國更加勞民傷財;勾踐又施美人計,為夫差獻上美女西施。夫差得到西施,極其寵愛,甚至言聽計從。

吳國日漸衰敗,勾踐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于是趁夫差率精銳部隊北上黃池會盟的機會,率5萬大軍攻打吳國,吳軍大敗,太子陣亡。這時,夫差打敗齊國,正約晉、衛、魯等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會盟,當上了霸主。接到消息,十分懊喪,只好派伯嚭向越求和。

不久勾踐乘吳國大旱、國內動蕩的機會,再次攻吳。吳王夫差被越軍長期圍困,力不能支,派使節袒衣膝行向勾踐求和。勾踐于心不忍,正要應允,范蠡上前說:“大王您忍辱受苦20余年,為了什么?現在能一下拋棄前功嗎?”轉頭又回絕使節說:“過去是上天把越賜予吳國,你們不受;今天是上天以吳賜越,我們不敢違背天命而聽從你們的請求。”吳王夫差見大勢已去,自刎而死。

在戰場上,為了打勝仗,往往要先避敵鋒芒,退避三舍。有的時候,暫時的投降也是一種麻痹敵人的有效策略,在敵人放松警惕的時候贏得一個保存實力、積蓄力量的機會,這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一種戰場藝術。暫時的投降讓勾踐扭轉劣勢,并最終擊潰吳國;我們為人處世也一樣,成功的人生時時離不開適時的“投降”。

初涉人世時,人們大都不諳世事,只會沖撞,不懂投降,結果往往碰壁,吃了不少苦頭。然而,大多數人在碰壁后,“吃一塹,長一智”,慢慢學會了暫時投降,暫時低頭,暫時認輸,結果卻踏上了通暢的人生之路。但是,也有一些人總也不懂投降,結果處處荊棘,四面楚歌,甚至身敗名裂,抱恨終生。

大凡不會投降的人,都以為激流勇進才是英雄,而向人低頭則是“窩囊廢”。其實,在不喪失原則的前提下,暫時向對方認輸,比硬著頭皮堅持作戰,把自己送上死路要高明得多。古人云:“能屈能伸者,大丈夫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德安县| 汾阳市| 京山县| 四会市| 永德县| 汕尾市| 清丰县| 汝南县| 宿迁市| 长治县| 宣武区| 沙湾县| 思茅市| 水富县| 南皮县| 隆回县| 天峻县| 嘉义县| 铜鼓县| 城固县| 和静县| 温宿县| 鄂托克旗| 九寨沟县| 绥化市| 嘉鱼县| 白玉县| 信阳市| 大埔县| 胶南市| 泰州市| 崇文区| 敦煌市| 工布江达县| 武乡县| 石渠县| 山阴县| 怀化市| 鸡东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