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清點你的人脈,區分“損友”和“益友”
有些時候,我們會因為追求廣泛的人脈,一不小心讓人脈賬戶里生出一些“雜草”。這些“雜草”,就是我們在聚集人脈的時候交往到的一些“不良人士”。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結交的朋友和與朋友相處的環境,對我們的一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可以說,有著怎樣的朋友,就會有著怎樣的命運,總之人脈圈就像一個大染缸,能把你染紅,也能把你染黑,關鍵在于自己的選擇。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
正如這個寓言所要傳達的意思,在選擇朋友時要有自己的準則,要努力與那些樂觀進取、品格高尚的人交往,這樣可以保證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自己獲得豐富的精神食糧以及朋友的真誠幫助,在好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達到更高的程度。這正是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你擇友不慎,結交了那些行為惡劣、思想消極、品格低下的人,你會陷入這種極壞的環境難以自拔,甚至受到“惡友”的連累,成為無辜受難的“虱子”。
假如我們已不慎交上壞朋友,應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總體來說要慎交以下這幾種朋友:
1.吹噓有靠山的人
一些到處吹噓、宣揚自己有靠山的人總是在別人不問及這種事時,主動把這個“秘密”得意揚揚地說出來。對這種人,絕對要小心。
如果你詳加調查,就會發現如下的事實:他說的交情匪淺的前輩,根本就不屑與他為伍;他說的有力人士,原來是虛構的人物;他說的大教授,人家根本就不認識他。
2.因人而變的人
在下屬面前,總是擺出領導的臭架子,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可是,在上司面前就搖身一變,像伺候國王那樣,畢恭畢敬。
這一類型的人,具備“善變”的本領,而且天天琢磨此技,其編造口實、假裝正經的技巧越來越高明。雖然在當前,好像不會讓你受害,但你若太大意,有朝一日,定會掉入他的巧妙圈套或陷阱里,使你元氣大傷。
3.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以為把是非告訴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他們很可能是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談話材料,從你的反應中再編造故事。所以,聰明的人不應該與這種人推心置腹。而令他們遠離你的辦法,是對任何有關你的傳聞反應冷淡,不予作答。
4.甜嘴巴的人
這種人開口便是大哥大姐,叫得又自然又親熱,也不管他和你認識多久;除此之外,還善于恭維你,拍你馬屁,把你“哄”得麻酥酥的。這種人因為嘴巴伶俐,容易使人毫不設防,如果他對你有不軌之圖,你陶醉不就上了他的當?而且,你會因為他的奉承而不去注意他品行上的其他缺點,容易把小人當君子,把壞人當好人。
此外,這種人可以輕易對你如此,對別人當然也可如此。所以,碰到嘴巴甜會奉承的人,年輕人必須升起你的警戒網,和他保持距離,以便好好觀察。如果你冷靜地不予熱烈回應,假使對方有不軌之圖,便會自討沒趣,露出原形。不過,為了避免“以言廢人”,你不必先入為主地拒他于千里之外,但是得時刻警惕。
擇友時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工夫。固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選擇的朋友,盡管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或缺點,但必須大部分是好的,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你沒有的品質,他能與你坦誠相處,道義上能互相勉勵,當你有了成績能與你分享,有了過錯能嚴肅規勸你。把這樣的人編織進你的人脈網,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