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皇太極是怎么死的

皇太極暴死

正當(dāng)大清國運如日中天,入關(guān)奪取中原指日可待、天下唾手可得之時,皇太極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和往常一樣地來到崇政殿,處理日常的國政,并無任何的異樣,身體也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不適。他端坐在崇政殿的書案前,聚精會神地批閱各地呈上的奏章,發(fā)出一道道遞送邊關(guān)的文書,為他入主中原的霸業(yè)而殫精竭慮,日夜操勞著。當(dāng)日亥時許(即九至十點鐘左右),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死神卻驟然降臨在了他的身上,年僅五十有二的皇太極就這樣帶著些許的不甘和遺憾悄然地離開了人世。他走得太突然,出師雖捷身先死,長使后世之人慨嘆不已。皇太極死后葬于沈陽昭陵。廟號太宗,謚號應(yīng)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出殯圖清

關(guān)于皇太極之死,后世有著不同的猜測。官方史書也記載不一,民間更是流傳著多種版本,繪聲繪色,有如親見。

官方史書上的含含糊糊

《清帝外記》記:“崇德八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回宮,是夜無疾坐南榻而崩。”據(jù)《清史稿》所載:“(崇德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時,無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而《清實錄》也有類似的記載:“(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是夜亥刻,上無疾,端坐而崩。”《盛京通志·神功圣德碑文》中卻對死因諱莫如深,沒有任何的記載,只是簡單地說其“崩”,原文載:“(皇太極)以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崩,圣壽五十有二,在位十有七年。”而《沈館錄》更是說皇太極是暴死的,即突然死亡,至于是何原因,則并無說明,原文記:“八月二十六日狀啟:本月初九日夜半后,皇帝暴死。”

民間傳說中的謀殺

在民間,皇太極之死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經(jīng)過小說家和茶館酒肆中說書人的加工、渲染,便有了皇太極死于多爾袞之手之說。還有人說是多爾袞和莊妃合謀將皇太極毒死。

皇太極是被多爾袞或多爾袞與莊妃合謀害死的說法毫無根據(jù),不值一提。而官方史料對皇太極的死因更是諱莫如深,一口咬定其是無疾而終,顯然也是站不住腳的。可以被認(rèn)為是為了穩(wěn)定軍心、鞏固統(tǒng)治、避免眾兄弟覬覦皇位而互相征伐的權(quán)宜之計。至于他真正的死因,很大可能是死于心血管病。

罪魁禍?zhǔn)祝盒难芗膊?/b>

據(jù)《清史稿·太宗本紀(jì)一》記載:“上儀表奇?zhèn)ィ旑=^倫,顏若渥丹寒而不慓。”根據(jù)這段文字不難看出,皇太極身體肥胖,因為瘦人肯定不會寒而不慓的。而且據(jù)傳,年逾中年的皇太極,身體越發(fā)肥胖起來,他一生酷愛兩匹戰(zhàn)馬,一匹喚作大白,另一匹叫作小白。由于他的身體過于肥胖,以至于他騎大白的時候一天僅能行走五十里,而騎小白的時候才能勉強(qiáng)行一百里。其肥胖的程度可見一斑。而胖人更易罹患心血管類的疾病。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太極也未能幸免,最終因為病發(fā)而亡。而決不是官方所載的“無疾而終”。

并不健康的身體

崇德五年(1640年)開始,在清朝的官方密檔中便屢次出現(xiàn)“圣躬違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樣。表明皇太極身體并非健康,而似乎有種慢性病,且經(jīng)常復(fù)發(fā)。

崇德五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極率領(lǐng)大軍進(jìn)攻錦州,攻城不久皇太極就病倒了。檔案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圣躬違和”的記錄。這次病來得很突然也很急,身邊侍從急忙傳喚御醫(yī)。御醫(yī)建議皇太極去安山溫泉療養(yǎng)。不久,皇太極就動身出發(fā)了。《清史稿》載:“崇德五年七月,上幸安山溫泉。”

第二年八月,皇太極率軍圍困錦州已近一年光景,雙方處于膠著狀態(tài)。為挽救遼東危局,明廷遣洪承疇率領(lǐng)精銳十三萬、馬四萬來援,集結(jié)寧遠(yuǎn),來解錦州之圍。皇太極得知明援兵已到,便調(diào)集各路人馬,親率大軍從盛京趕來赴援,親自前往前線坐鎮(zhèn)指揮。原本定于農(nóng)歷八月十一日出發(fā),不巧的是就在大軍開拔之際,他患上了鼻出血,血流不止,不得不將出發(fā)的日期一拖再拖。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碗”。

八月十四日,前線吃緊,各路報急文書齊集京師,但此時,皇太極的病情并未好轉(zhuǎn),出血仍未緩解。面對此情,皇太極決定抱病出征,遂大軍集結(jié)即刻出發(fā),一路急行軍,趕往錦州支援。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此役為后來清朝滅明征服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戰(zhàn)事剛有緩和,便從盛京城傳來了宸妃病危的消息。宸妃海蘭珠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女人。當(dāng)他驚聞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兼程趕回盛京,當(dāng)他進(jìn)入宸妃所居的關(guān)雎宮時,宸妃已經(jīng)駕返瑤池了,終年33歲。

為表示對愛妃的悼念,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jǐn)?shù)最多的。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皇太極和他父親努爾哈赤一樣,都是多情之人。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去世時,努爾哈赤痛哭不止,一月不食葷腥,以示哀悼。海蘭珠去世后,皇太極比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嚇得滿朝文武全都亂了手腳。

數(shù)月之后,他仍然沉湎于悲痛中而不能自拔,后經(jīng)諸大臣力勸才有所好轉(zhuǎn)。他慚愧地說:“天之生朕,原為撫世安民,今乃過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過,以此示警。朕從今當(dāng)善自排遣也。”隨即,他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出城狩獵,以排解心中的憂傷。

但偏偏老天爺和他開了個玩笑,就在回宮途中,他恰好從宸妃墓路過,不禁觸景生情,使略微釋懷的他又一次陷入悲痛之中。

宸妃的去世,極大地摧殘了皇太極的身心,從此,他的身體狀況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問題。皇太極似乎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預(yù)感,曾獨自感傷地說:“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

崇德七年(1642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日,皇太極舊病復(fù)發(fā),且似乎更顯嚴(yán)重。據(jù)《清史稿》載:“圣躬違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門前,悉予寬釋。”可見這次皇太極的病來得更急更猛,以至于他甚至采用了大赦的方式,來祈求上蒼的眷佑。而且七日后,漢官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等官員們還上書建議:皇上不必事必躬親,可讓各旗、六部諸大臣處理一些日常事務(wù),至軍國大事再向皇太極奏聞,以減輕政事活動,得以靜心休養(yǎng)。

明顯感到力不從心的皇太極在閱讀完奏疏后立即朱筆御批:

“所奏良是。朕之親理代辦處機(jī),非好勞也,因部臣不能分理,是用躬自裁斷。今后諸務(wù)可令和碩鄭親王,和碩睿親王,和碩肅親王,多羅武英郡王合議完結(jié)。”

這段話足以說明皇太極確實病得不輕。此外,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皇太極在對待國事上,皆“躬自裁斷”、“好勞”,以致身心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同時,我們還能看到這是清朝前期的一次重大體制變革。通過這次變革,皇太極基本交出了處理日常行政事務(wù)的大權(quán)。換句話說,從今以后除“軍國大事方可奏聞”外,其他的一切瑣碎之事,便全部交由三個親王和一個郡王全權(quán)處理。這次變革看似恢復(fù)了天命年間四大貝勒輪流執(zhí)政的舊制,但實則卻有著天壤之別。這次放權(quán)是建立在皇權(quán)鞏固、中央官僚體制日臻完善的基礎(chǔ)之上的,因此,他用不著再擔(dān)心有人膽敢向他至高無尚的權(quán)威提出挑戰(zhàn)。

同年農(nóng)歷十二月,皇太極接受了祖可法、張存仁的主張,率眾前往葉赫狩獵。當(dāng)大隊人馬抵達(dá)一個叫作開庫爾的地方時,皇太極又“圣躬違和”。隨同前往的諸王、貝勒、大臣都請求停止行獵返回盛京,但因為皇太極認(rèn)為此行沒有達(dá)到預(yù)期的目的,不肯空手而歸。

就在大臣們左右為難的時候,皇太極年僅五歲的皇九子福臨射中了一只狍。皇太極不禁想起了自己當(dāng)年一箭射穿黃羊時的場景,心中大喜。在稱贊了福臨后,方才與眾人啟駕回宮。

崇德八年(1643年)開始,“圣躬違和”的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這說明皇太極的病連續(xù)發(fā)作。正月初一,這一天是每年一次的新年大典。但正是在這樣隆重的節(jié)日當(dāng)天,皇太極又因“圣躬違和”而免去群臣的新春朝賀禮。后又命令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tǒng)以上的大臣們前往堂子,代替自己向上天和歷代祖先行禮祈禱。

同年,農(nóng)歷三月十七日,皇太極再次因“圣躬違和”而宣布大赦天下:“死罪以下皆赦之。”農(nóng)歷四月初一,因皇帝“圣躬違和”而連續(xù)兩天向盛京城及境內(nèi)各地的寺廟禱告,施白金。此后一段時間,皇太極的病情似乎得到了緩解,他的身體狀況也相對平穩(wěn),以至于官方正史中才有了“無疾而終”的說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垣曲县| 合山市| 新乡市| 吴桥县| 万全县| 武鸣县| 方山县| 华安县| 舞阳县| 遵义县| 若尔盖县| 九龙县| 周至县| 大理市| 无棣县| 承德县| 图木舒克市| 潼南县| 厦门市| 西城区| 荆州市| 梁山县| 宁武县| 墨玉县| 安西县| 繁昌县| 湾仔区| 夏津县| 景泰县| 濮阳县| 甘泉县| 合肥市| 通海县| 黑山县| 德安县| 安福县| 同德县| 调兵山市| 连州市|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