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反間計,皇太極的陰謀

打不動的袁崇煥

袁崇煥雖然書生意氣,擅殺毛文龍,但他仍不失為一員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猛將。著名的寧遠大捷就是在袁崇煥的指揮下取得勝利的。面對小小的寧遠城,后金甚至賠上了努爾哈赤的性命。然而寧遠卻始終未能攻克。面對這種狀況,皇太極便動起了繞道進攻關內的心思。而袁崇煥對后金的這一計謀也早有預防。他曾經多次向崇禎帝上奏,指出“薊門單弱,敵所竊窺。臣身在遼,遼無足慮,嚴飭薊督,峻防固御,為今日急著”,要求加強對河北其他前線地區的防御。但這一建議并沒有得到崇禎帝的充分重視,甚至袁崇煥派出的援軍也被遣還。就在這時,皇太極開始行動了。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繞道內蒙古,越過喜峰口攻入長城,兵分三路,進入河北一帶,包圍遵化。毫無防備的北京城頓時直接暴露在后金的鐵蹄之下。袁崇煥得此噩耗,“心焚膽裂,憤不顧死”,連忙率軍星夜兼程返回北京勤王救駕。彼時,后金軍已攻陷多處隘口,準備進攻通州,但袁崇煥用兵神速。竟然搶在后金軍之前返回通州,準備守城戰。皇太極得知這一消息,大驚失色,以為山海關的通路已經被明軍嚴密封鎖,無奈只得放棄通州,向西進攻北京。

后金軍圍困北京原本只是被迫無奈的權宜之舉,然而卻歪打正著地點中了明廷的死穴。大驚失色的崇禎帝連忙調集兵馬進京護駕。袁崇煥也沒有料到皇太極竟然會棋高一招,只好親率9000騎兵趕赴京師。眼看兵兇戰危,袁崇煥竟然忘記了明廷祖制“非禁衛軍不得入京畿”,率兵直抵廣渠門外并在此扎營。由于袁崇煥治軍有方,賞罰分明,士兵戰斗力和士氣都十分高漲。在廣渠門外與清軍大戰一日,暫時擊退了后金軍的圍城態勢。

見戰不下袁崇煥,后金軍便退至京郊一帶,肆意燒殺搶掠,企圖以此激怒袁崇煥興兵進攻,孤軍深入。不料袁崇煥雖然對此不予理睬,但朝內不少官員卻紛紛中計。他們的田宅莊園大多在城外,后金軍此舉讓其大受損失,痛心疾首之余也將一腔邪火轉移到了袁崇煥身上,認為正是其處置失當,才讓后金軍兵臨城下。更有甚者,將此事與毛文龍的死聯系起來。居心可謂頗為險惡。

袁崇煥盡管身處如此不利局面,卻依然不為所動,堅持戰斗。數日之后,后金軍又卷土重來,在左安門一帶展開攻擊。在袁崇煥的抵抗下又是無功而返,反而被明軍的火槍手夜襲得手。

袁崇煥組織的幾次戰斗,給明王朝贏得了喘息的時間。各地勤王保駕的軍隊紛紛趕到,在數量上對后金軍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脅。皇太極見勢不妙,便決定將袁崇煥先行除掉,為此假意做出退兵議和的姿態,暗中卻定下了一條毒辣的“反間計”。

史籍中記載的反間計

不少史書中都記載了這條“反間計”的過程,例如《明史·袁崇煥傳》是這樣記載的:

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

《明通鑒》的描寫則更為詳細:

先是大軍獲宦官二人,令副將高鴻中等守之。太宗文皇帝因授密計,鴻中等于二宦官前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袁巡撫有密約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佯臥,竊聞其言,縱之歸,以所聞告于上。上遂信之不疑,再召見崇煥及大壽于平臺,詰崇煥以殺毛文龍之故,責其援兵逗留,縛付詔獄。

《大清實錄》中亦有相似的記載:

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付與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榜式達海監收。至是回兵,高鴻中、鮑承先遵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作耳語云:“今日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庚戌,縱楊太監歸,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帝,遂執袁崇煥下獄。

蔣良騏也曾在《東華錄》中記載此事:

先是,獲明太監二人監守之。至是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遵上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計也。頃上車騎向敵,有二人來見,語良久去,意袁巡撫有密約,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庚戌,縱之歸。后聞明主用楊監言,執崇煥入城磔之。

以上幾條記載大同小異,應該是皇太極指使后金軍官討論關于袁崇煥通敵賣國的虛假消息,又故意讓被俘獲的太監聽到,并假意疏忽讓其逃跑。太監自然將這些虛假消息帶回給崇禎帝。使崇禎帝對袁崇煥謀反深信不疑。

為了加強這條計策的效果,皇太極還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在戰斗中,后金軍故意使用之前繳獲的袁崇煥所部使用的箭矢作戰,射傷了明軍將領滿桂。可以想象,滿桂在治療箭瘡時,發現箭頭居然是袁崇煥部的,心中該做何感想。再加上滿桂是蒙古族人,生性憨直,根本想不到是皇太極做的手腳,反而堅決認為是袁崇煥陷害自己,便進宮對崇禎大叫大嚷,要求公道處理。

后金的計策可謂陰險毒辣,而此時朝廷內的一部分閹黨余孽對袁崇煥不滿,也在大肆給袁崇煥潑污水,造謠說他通敵賣國。如此種種事情同時發生,確實讓人幾乎不得不相信袁崇煥的謀反行為證據確鑿。當然,倘若遇到的皇帝是雄才大略,用人不疑之輩,則事情尚有轉機;不幸的是,崇禎帝是著名的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之輩。

崇禎自認為“朕非亡國之君,臣皆誤國之臣”,把身死國滅的責任一股腦推到臣子身上。他在位17年,換了50個大學士、14個兵部尚書。竟然先后殺死督師與總督10人、巡撫11人。雖然不能說他昏庸無能,卻的確稱不上有道明君。原本因為毛文龍之死,他就對袁崇煥心存芥蒂,如今有大量“證據”顯示袁崇煥是“漢奸”,他自然更是深信不疑了。

崇禎帝自毀長城

可嘆袁崇煥對于此事一無所知,還在積極準備對后金的作戰;而那邊崇禎皇帝卻早已準備動手了。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崇禎帝聲稱要商議軍餉籌集之法,將袁崇煥等人召至宮中。全無防備的袁崇煥剛一進宮,便被錦衣衛拿下,崇禎帝嚴厲斥責袁崇煥,歷數他種種“罪惡”,并將他投入錦衣衛大牢,將其所有職務移交給滿桂等人管理。袁崇煥所部聞此噩耗,幾乎嘩變;其得力干將祖大壽,干脆率袁部返回了山海關。

皇太極見詭計得逞,立刻回兵盧溝橋,與明軍在永定門大戰數日。沒有了袁崇煥的指揮,明軍明顯不是后金軍的對手。高級軍官或戰死,或被生擒活捉,后金軍一鼓作氣突破了明軍的防守陣地,攻到了北京城下。惱怒的崇禎帝干脆又殺了兵部尚書王洽,但這對于改變危機的局勢絲毫于事無補。

正在這危在旦夕的時刻,又是袁崇煥將個人待遇置之度外,給祖大壽手書一封,要求他放下兒女情長,以朝廷大局為重,回兵與后金作戰。祖大壽得此書信,深為袁崇煥所感動,便回兵京師,重新擊退了后金軍。

此時,各地的勤王軍隊也紛紛與后金軍展開了激戰。在秦良玉等軍的共同作戰下,后金軍死傷甚眾,攻克北京眼見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皇太極無奈,只好撤軍。祖大壽、秦良玉等部乘勝追擊,殺死殺傷無數。北京保衛戰算是以明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祖大壽因其戰功被崇禎帝大加封賞,但奇怪的是,對于袁崇煥,崇禎帝卻沒有任何的表示,他不僅不領袁崇煥召喚祖大壽的情,相反還奇怪地認為,大明朝文官武將人才濟濟,沒有你袁崇煥,我崇禎一樣可以平定天下。如果說,這之前他還心存一絲無人可用的憂慮的話,那么在后金退兵以后,他反而堅定了誅殺袁崇煥的決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梓潼县| 巴林右旗| 包头市| 义马市| 新源县| 高阳县| 庆城县| 高平市| 新沂市| 郧西县| 广德县| 揭西县| 焦作市| 涞源县| 莱阳市| 修武县| 宜章县| 丰镇市| 池州市| 敦煌市| 丰顺县| 阳江市| 岳阳县| 阳山县| 永登县| 平泉县| 竹溪县| 永安市| 河北区| 宜宾县| 虎林市| 马尔康县| 金沙县| 宁津县| 沙雅县| 宜阳县| 富民县| 平阳县| 广饶县| 达尔|